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8篇
  免费   443篇
  国内免费   611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78篇
地球物理   118篇
地质学   1943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26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91.
贵州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次生石英的裂变径迹测年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贵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由于缺乏沉积记录其新生代的地质演化历史还不很明晰,而广泛分布于云贵高原的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可能蕴涵着重要的地质演化信息.本文对贵州多个原位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中产出的晶体形态较好的石英进行了裂变径迹方法测年.结果显示,石英的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呈现出较大的变化范围,从 1 Ma到 25 Ma,且远远地小于其三叠纪和寒武纪的母岩年龄;结合贵州 25 Ma到 1 Ma的区域地质演化历史,裂变径迹年龄值可以排除石英来源于母岩碎屑、成岩过程的次生形成以及火山活动产生的热水沉淀或交代形成的可能性,而只能推断为该晶体形态较好的石英于碳酸盐岩风化作用产生的富硅流体中沉淀形成;各剖面石英的年龄值与新生代的青藏高原夷平期、华南红土期、贵州构造稳定期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风化气候期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说明次生石英裂变径迹测年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92.
卫巍  庞绪勇  王宇  徐备 《岩石学报》2009,25(3):689-698
准噶尔西北部沙尔布尔提山地区下泥盆统到下石炭统的沉积可划分为滨海相和海岸平原相。其中下泥盆统和布克赛尔组底部的乌图布拉克亚组为滨海碎屑岩相,曼格尔亚组为滨海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相,芒克鲁亚组为滨海碳酸盐岩相。中泥盆统呼吉尔斯特组为海岸平原相。上泥盆统洪古勒楞组底部为海岸平原相,向中部过渡为滨海碳酸盐岩相,顶部为滨海碎屑岩相。下石炭统黑山头组为滨海碎屑岩相。下泥盆统和下石炭统的古流向总体从北向南,显示研究区以北地区为物源区,即成吉斯-塔尔巴哈台褶皱带。结合沉积相的研究成果,本区可能属成吉斯-塔尔巴哈台褶皱带以南的晚古生代陆缘区。物源演变趋势分析揭示早泥盆世成吉斯-塔尔巴哈台带中的早古生代岛弧发生隆起,为乌图布拉克亚组提供成熟度很低的碎屑物质。随着岛弧被剥蚀殆尽,中、晚泥盆世呼吉尔斯特组和洪古勒楞组沉积时转而接受岩屑型再旋回造山带的物源供应,而早石炭世的物源则为过渡型再旋回造山带区。这种物源变化反映了成吉斯-塔尔巴哈台褶皱带的建造特征和隆起过程。  相似文献   
293.
通过对黔东南雷公山褶断带火烧寨金锑矿床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分析,提出了该矿床属幔源—混合型地下热卤水的成因观点,探讨了该地区石英脉(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94.
一次区域性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2004年5月14~15日西北地区东部出现的春季以来第一场区域性冰雹天气过程,从其产生的大气环流、前期气候背景、物理量场等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出其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从中、短期时段内准确预报出此类冰雹过程。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95.
戎嘉余  詹仁斌 《地层学杂志》2004,28(4):300-306,i001
志留纪初的扬子海底域大都被缺氧水占据 ,黑色笔石页岩 (称龙马溪组 )广泛发育 ,底栖生物难以存活 ;但表层水域仍然充氧 ,是笔石等生物的生活场所。在上扬子海南缘的近岸、浅水区 (贵州北部 )繁衍了腕足动物及三叶虫等壳相生物 ,笔石稀少或缺失。相关地层长期被笼统地归于龙马溪组而没有其他名称。现以贵州湄潭牛场高滩剖面为依据 ,将该地原归“龙马溪组”的地层新建为牛场组 ,按全国地层委员会的最新要求 ,描述命名剖面 (地理位置、岩性特征、生物组合、顶、底界线、厚度、横向延展、与上覆、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等 ) ,讨论它与相关地层的区别与对比等。牛场组底部因发现笔石而确定了地层位置 ;其顶界因尚未发现可资肯定时代的化石 ,只是根据区域对比推测其时代归属。研究结果表明 ,牛场组代表兰多维列 (L landovery)世早—中期、黔中古陆以北近岸、充氧、浅水的非笔石相地层 ,在黔北遵义、湄潭、思南一带发育 ,这一适宜于底栖生物生存的正常浅海环境为大灭绝后壳相生物的复苏与辐射提供了基本条件。与牛场组相当的地层包括标准龙马溪组下部的一部分和标准香树园组的下部 ,前者以黑色笔石页岩为特征 ,后者以瘤状泥灰岩、泥质灰岩为主。  相似文献   
296.
桃园向斜铝土矿位于道真县东部,是务川-正安-道真地区铝土矿的一个组成部分.该铝土矿产于二叠纪梁山组地层中,属于沉积型铝土矿床,其中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间断对铝土矿的形成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其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总结了桃园向斜铝土矿的控矿因素及其找矿标志,并指出向斜的深部及西翼中部和南部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97.
黔东南天柱-锦屏-黎平地区金矿勘查及研究程度较低,在进行矿产预测时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物化遥信息、找矿标志、预测要素等专题研究,更多关注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对矿产预测的主导作用,找准影响矿产预测的主要因素,客观适度地赋予物化遥信息对矿产预测的权重。同时,在条件不成熟时可将预测精度降至矿田-矿床级的定位预测,从整体上评价每个金矿田的找矿远景,并对某些部位找到矿床的可能性作进一步评述。采用了多种预测要素权重的简单相加法进行定位预测,而未具体开展基于GIS的定量预测,意在强调地质勘查及研究程度较低地区开展各项专题研究的重要性,并探讨简化矿产预测程序的可行性。经尝试,适宜于该类地区矿田级定位预测的简化流程为:a.相关专题研究;b.预测要素研究及赋值;c.各矿田成矿概率的计算及找矿远景分类;d.各矿田资源潜力评价。通过该方法尝试,该区获得找矿远景区A类4个、B类3个、C类3个。  相似文献   
298.
干旱作为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可引起农业减产、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在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之初,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 有必要对干旱发展的最新特征和演变趋势进行详细分析研究, 为加强防旱、抗旱,促进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和参考.采用国家干旱标准综合干旱指数(CI指数),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74个气象代表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 分析了西北地区东部不同级别干旱日数在各个季节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 西北地区东部从长期趋势看, 春、夏、秋季干旱呈加剧趋势, 冬季干旱呈减轻趋势. 21世纪以来春、夏季干旱进一步加剧, 尤其是夏季加剧更显著, 而秋、冬季干旱出现了减弱的新趋势. 在西北地区东部主降水期3-11月重-特旱加剧趋势比轻-中旱加剧显著, 南部干旱化趋势比北部更加明显. 尤其是宁夏同心地区春旱加剧非常显著, 已成为西北地区东部重-特旱最严重的地区.对于干旱发展的这一新动态, 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采取科学、有效手段加强防旱、抗旱.  相似文献   
299.
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与西北太平洋台风频次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气象局《台风年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1968—2006年北半球夏季(6—9月)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与西北太平洋夏季台风频次(WNPSTYF)的关系,并研究其影响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夏季澳大利亚东部对流层经向风年际增量变化与WNPSTYF年际增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西太平洋近赤道区对流层上层纬向风年际增量与同期WNPSTYF年际增量呈显著负相关。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影响WNPSTYF的可能机理是:当澳大利亚东部从对流层低层至上层的经向风年际增量有南风异常时(此时澳大利亚西侧对流层上层有年际增量的北风异常),冷空气在向低纬移动过程中受热上升,同时因柯氏力向左偏转,并在对流层上层向中纬度辐散,导致110~160 °E区间的南半球近赤道附近对流层上层纬向风年际增量的偏北东风异常;由于赤道上空大气运动的无旋转特性及连续性,北半球也会出现同向的纬向风年际增量异常。赤道附近对流层上层纬向风年际增量的东风异常产生纬向风的经向切变,使对流层上层出现涡度年际增量的负异常;对流层上层涡度年际增量负异常的抽吸作用导致对流层低层出现涡度年际增量的正异常,利于台风生成,导致台风年际增量偏多。反之亦反。   相似文献   
300.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in detail the remote influence of the Indian Ocean Basin warming on the Northwest Pacific (NWP) during the year of decaying E1 Nifio. Observation data and the Fast Ocean- Atmosphere coupled Model 1.5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triggering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remote influence is formed between the positiv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anomaly in the North Indian Ocean and the Anomalous Northwest Pacific anticyclone (ANWPA). Our research show that it is only when there is a contributory background wind field over the Indian Ocean, i,e., when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 (ISM) reaches its peak, that the warmer SST anomaly in the North Indian Ocean incites significant easterly wind anomalies in the lower atmosphere of the Indo-West tropical Pacific. This then produces the remote influence on the ANWPA. Therefore, the SST anomaly in the North Indian Ocean might interfere with the prediction of the East Asia Summer Monsoon in the year of decaying E1 Nifio. Both the sustaining effect of local negative SST anomalies in the NWP, and the remote effect of positive SST anomalies in the North Indian Ocean on the ANWPA,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