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9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374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79篇
地球物理   233篇
地质学   991篇
海洋学   156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17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This paper describes a rockfall event in the Daisekkei Valley of Mount Shirouma-dake (2,932 m), the northern Japanese Alps. The rockfall occurred on a steep cliff comprising well-jointed felsites and produced debris of ≥8,000 m3. Most debris was deposited on an elongated snowpatch located immediately beneath the cliff, and it caused casualties among people who were trekking along a trail on the snowpatch. Additionally, a large rock block slipped 1 km on the snowpatch. The rockfall could have been due to the differential retreat of the rockwall, which contains areas of high- and low-density joints. Seasonal and diurnal freeze–thaw activities and snow avalanches and wash appear to be important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retreat. Although some rock blocks that can collapse further remain on the rockwall, the position of the mountain trail in the Daisekkei Valley is fixed. Fundamental reform of tourism systems for climbers, including education on natural hazards, is required.  相似文献   
102.
In a recent paper, Nof et al. (J Paleolimnol 35:417–439, 2006) suggest a physical mechanism which could account for the formation of ice on Lake Kinneret (Sea of Galilee) in northern Israel. Based on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record of sediment cores from the Mediterranean Sea the authors argue that centennial-scale cold events had the potential to trigger local ‘springs ice’ formation on the lake in the past. Here, we demonstrate that a closer inspection of the paleoceanographic record in combination with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es of meteorological data provides no evidence for such cold events in the lake region during the last 10,000 years. Thus, the formation of ‘springs ice’ on Lake Kinneret was unlikely at leas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Neolithic.  相似文献   
103.
北秦岭地带断裂活动性氡气测试成果分析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采用断层气体测试方法, 对北秦岭地带主要断裂及其活动性进行了测试, 首次提出了该区断裂活动性测氡成果判别的相对标准。进而对区内典型的氡气测试成果剖面作了解释分析, 并判别了断裂 (带)的相对活动强弱与活动水平等有关断裂活动性问题。最后, 简要地探讨了在北秦岭地区未来可持续发展中断裂 (带)对其模式及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粤北大沟谷热水沉积钠长石岩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沟谷含金钠长石岩带上为层状下为脉状产于震旦系乐昌峡群片岩中,主要由钠长石岩及碳酸盐岩组成。钠长石岩多为块状及条带状构造。钠长石岩和片岩化学成分不同,钠长石岩相对富集Al2 O3 、TiO2 、MnO、Na2O、P2O5,而贫Fe2O3 、FeO、MgO、CaO、K2 O。在主要氧化物组成的直角坐标图上,钠长石岩和片岩位于不同的区域及具不同的变化趋势。钠长石岩稀土元素含量较低,在 12.5 6× 10 -6~ 5 5.6 6× 10 -6之间,具较低的La/Yb(1.82~ 6.42 )、La/Sm(0.96~ 2.99)、Gd/Yb(0.99~ 2.71)比值,较大的δEu异常范围 (0.41~ 0.8),弱的δCe异常。钠长石岩地质产状特征及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其主要是热水沉积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5.
镜铁山式含铜条带状铁建造的地质特征及成因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时空展布规律,沉积建造特征,含铜性及地球化学参数的研究分析,认为北祁连西段含铜带状铁建造为元古宙大陆裂谷环境下,幔源岩浆活动间隙期的热水沉积作用产物,其内预富集的成矿元素Cu应主要来源于下伏的基性火山岩。  相似文献   
106.
为了定量地研究塔里木北部地区区域的层次结构.拆离构造,特别是同油气地质、圈闭构造密切相关的沉积盖层中的层滑倾滑和推覆滑覆等各种构造的形成机制,对该区沉积盖层进行了较系统的岩石物性和岩石力学标本采集和测试(包括三轴参照实验).依其参数结构特点和地质、物探资料,划分出4套7层区域性层滑系统,并与研究程度较高的中、下扬子区的物性参数、岩性组合和构造特征进行综合对比.最后还进一步阐明了塔里木北部地区特征的前列式冲断构造和含油气局部构造等,均受到这7层区域层滑系统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7.
北半球50条山地冰川近期的物质平衡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大庆 《水科学进展》1992,3(3):161-165
近期北半球大多数山地冰川的物质平衡为负,冰川普遍退缩,表明北半球气候暖化的趋势.由于区域气候波动和变化的差异性以及冰川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响应程度)的不同,北半球山地冰川在普遍退缩的背景下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108.
齐瑛  傅抱璞 《地理研究》1992,11(3):16-21
本文借助二维大气中尺度数值模式,讨论了我国东北地区1月份大兴安岭东坡的焚风与山区地形形状的关系,并定性地绘出了该焚风现象生消的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109.
藏北高原D110点不同季节土壤温度的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1998年GAME-Tibet加强观测期间取得的一个年周期的土壤温度资料,对藏北高原D110点土壤温度日变化特征的月际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夏半年(5-9)月土壤温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且基本上按正弦曲线变化,但相位随深度的增加而滞后;冬半年土壤温度尽管也存在日变化,但变幅较小。  相似文献   
110.
利用相关震例分析了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未来1~3年地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沿东昆仑构造带及邻近地区发生Ms≥7.0地震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中强地震活动有增强的趋势,祁连山地震带和东昆仑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具有交替发生的特征,未来1~3年中强地震主体活动区为大型走滑活动断裂上应力转换部位和挤压会聚构造区,如东昆仑断裂带中东段和祁连山地震带中东段和西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