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2篇
  免费   325篇
  国内免费   480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07篇
地球物理   164篇
地质学   1471篇
海洋学   78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43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文章通过对东安锑矿区的共轭节理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和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确定了矿区构造应力场演化和构造控矿特征。矿区构造应力场可以划分为五期。第一期为加里东期近SN向挤压,形成牛头寨NE向基底褶皱和同期NE-NNE向断裂,以及近SN向F_1断裂的雏形。第二期为印支期近EW向水平挤压,共轭节理为NE和NNW向,形成了以近SN向的牛头寨复式背斜和区域性F_1断裂为主体的构造格架,以及小牛头寨NW向断裂和继承早期NNE向断裂发育的断裂构造。第三期为燕山早期近SN向水平挤压,共轭节理为NE和NW向;F_1、NNE向断裂整体处于挤压状态。前述三期构造形成了矿区近SN向构造骨架,以及配套的断裂、节理等成矿前构造。第四期为燕山晚期NW-SE向伸展,共轭节理为NE和NWW向;NE向组继承前期节理;F_1、NNE、NNW、NW向断裂此时成为矿液运移通道和容矿场所。第五期构造变形发生在第四纪,为NW-SE向水平挤压,共轭剪节理为NWW和NNW向;此期断裂为成矿后断裂,它们错断矿脉、矿脉被抬升剥蚀后出露地表。  相似文献   
992.
湘东北地区连云山花岗岩的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暗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江南古陆是华南地区一个重要的花岗岩和金及金多金属矿床集中区。位于该区中段的连云山晚中生代花岗岩具有高的SiO2 (69.41%~75.14%)和Al2O3 (13.61%~17.46%)、相对偏低的铁镁质 (0.92%~3.14%)以及变化范围较大的Na2O (2.04%~3.83%)、K2O (1.94%~4.94%)和CaO (0.82%~3.24%)等氧化物含量;在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上,Y (5.2×10-6~18.0×10-6)和Yb (大多数在0.29×10-6~0.70×10-6)丰度普遍偏低、而Sr/Y (多数在55与82之间)和(La/Yb)N (大多数在31与111之间)比值较高,且普遍表现LREE强烈富集的REE配分特征。结合Sr (87Sr/86Sri=0.71008~0.73852)-Nd (εNd(t)=-9.95~-12.37)-Pb (206Pb/204Pb i=17.972~19.959)同位素组成,以及野外地质和岩相学特征,连云山岩体为典型的强过铝质花岗岩,并显示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亲和性,是玄武质岩浆底侵作用下由加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经同化混染和分异结晶而形成,其源岩可能主要为变杂砂岩、长英质片麻岩和变英云闪长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我们推测晚中生代连云山花岗岩是三叠纪时期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导致地壳加厚及随后的太平洋板块向华南大陆俯冲导致华南大陆伸展、减薄的联合作用构造背景下,主要由古元古代连云山群(?)物质部分融熔而产生。连云山花岗岩的成因及地球动力学背景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刻揭示湘东北地区金和金多金属矿产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993.
高斌  马东升 《地质学报》1999,73(3):272-277
在以往围岩蚀变的质量迁移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判定惰性元素的方法,同时结合等浓度线和加权最小二乘法,给出研究热液围岩蚀变中组分质量迁移的计算方法。在判定惰性元素时,更多地应用了线性回归分析中的方差分析和回归诊断参数与计算方法。这一系列的参数与方法用于评述湖南沃溪金锑钨矿床裉色化围岩蚀变质量迁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表明,在沃溪矿床围岩蚀变过程中,Ti表现出了一定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994.
徐浩  蔡煜琦  刘佳林 《江苏地质》2013,37(3):419-423
郴州—钦州铀成矿带紧邻桃山—诸广山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带,其成矿前景越来越受到关注。分析了郴州—钦州地区花岗岩型铀成矿地质条件,认为本区断裂控矿明显,富铀岩体发育,特别是其北部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条件较好。通过对航空放射性异常、水系沉积物、化探异常等要素的叠置分析,指出了郴州—钦州地区铀资源量扩大的前景,认为骑田岭岩体是本区寻找花岗岩型铀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995.
未来天然石墨将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高新技术领域,成为支撑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本文全面分析、总结了东北地区天然石墨资源的特点,预测了现有资源量,结合世界石墨行业现状及中国石墨行业的实际,提出若干可持续发展东北石墨矿产资源的对策建议;指出东北地区石墨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是:规模大,储量多,质量好,矿床空间分布相对集中,露天开采,综合利用价值大;提出科学利用和保护天然石墨资源,开发深加工技术和发展高端产品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6.
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的湘东北地区是我国华南重要的金铅锌铜钴多金属矿产地之一,栗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床是该区近年来找矿勘查新发现的一大型矿床。该矿床位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幕阜山岩体南缘,矿体主要赋存于岩体及其与地层接触带的构造破碎带内,空间上与岩体关系密切,然而目前关于该矿床的研究十分薄弱。本文采用电子探针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开展了闪锌矿的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分析。微量元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闪锌矿以富集Co、Ga而贫Fe、Cd、Ge为特征,其中Fe、Mn、Cd、Co、Ga等元素以类质同象形式产出,而Cu、Pb、Ag和Sn等元素则还以包裹体形式赋存于闪锌矿中。根据不同微量元素间的相关关系,认为闪锌矿中可能存在Zn2+↔Fe2+、4 Zn2+↔2 Fe2++Ge4++□(其中□表示空位)、3 Zn2+↔2 Cu++Ge4+、2 Zn2+↔Ag++Sb3+等简单和复杂替代关系。闪锌矿的Zn/Fe、Ga/Ge、Ge/In、Ga/In比值和Fe温度计等指示闪锌矿形成于中低温(240~250 ℃)、低硫逸度(lgf(S2)=-13.3~-9.6)环境。栗山矿区闪锌矿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有别于金顶砂岩型、SEDEX型、VMS型、MVT型和夕卡岩型铅锌矿,结合低的Cd/Fe(0.03~0.14,平均0.06)、Cd/Mn(1.54~6.30,平均2.91)比值和Ge含量,暗示该矿床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有关。综合矿区地质特征和区域构造-岩浆演化,认为该矿床是在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引起的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的与燕山期幕阜山岩体有关的中低温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该类型矿床闪锌矿具有鲜明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可为判别具相似地质特征的矿床成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7.
中国东北黑土地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韩晓增  李娜 《地理科学》2018,38(7):1032-1041
东北黑土区是世界四大片黑土区之一,它以高有机质和高肥力而著称,不仅是东北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国的粮仓,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东北黑土自身的特色和面临的问题,首先描述了东北黑土地形成的条件及自然黑土的属性特征;其次阐述了黑土被开垦后农田化过程中土壤属性和肥力的演化情况,土壤有机质大幅度下降,土壤肥力降低,已严重影响到东北黑土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黑土区耕作土壤不同保护途经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机制;最后展望了未来黑土地理论研究的侧重点:应加大新技术、新方法和跨学科交叉理论的研究,培育更适合东北黑土地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作物品种,并结合目前黑土地保护的技术调控模式,优化作物种植模式,提升作物品质和产量,提高黑土区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竞争力、保证黑土区农业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998.
中国东北耕地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英文)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We investigated the responses of cropland phenophases to changes of agricultural thermal conditions in Northeast China using the SPOT-VGT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ten-day-composed time-series data, observed crop phenophases and the climate data collected from 1990 to 2010. First, the phenological parameters, such as the dates of onset-of-growth, peak-of-growth and end-of-growth as well as the length of the growing season,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smoothed NVDI time-series dataset and showed an obvious correlation with the observed crop phenophases, including the stages of seedling, heading, maturity and the length of the growth period. Secondly, the spatio-temporal trends of the major thermal conditions (the first date of ≥10℃, the first frost date, the length of the temperature-allowing growth period and th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T) of ≥10℃) in Northeast China were illustrated and analyzed over the past 20 years. Thirdly, we focused on the responses of cropland phenophases to the thermal conditions chang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nset-of-growth date had an obviou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first date of ≥10℃ (P < 0.01), especially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ongnen Pla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Sanjiang Plain and the middle and eastern parts of Jilin Province. For the extracted length of growing season and the observed growth period, notable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in almost same regions (P < 0.05). However, there was no obvious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nd-of-growth date and the first frost date in the study area. Opposite correlation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length of the growing season and the AT of ≥10℃.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ongnen Pla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Sanjiang Plain and the middle part of Jilin and Liaoning Provinces,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higher than the critical value of 0.05, whereas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reached a level of 0.55 (P < 0.05) in the middle and southern part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some parts of the Sanjiang Plain. This finding indicated that the crop growth periods were shortened because of the elevated temperature; in contrast, the extended growth period usually meant a crop transformation from early- or middle-maturing varieties into middle or late ones.  相似文献   
999.
张天媛  黄季夏  王利 《地理学报》2021,76(5):1122-1135
由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对能矿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因此,中国和资源大国俄罗斯展开了大量的能源贸易.在全球气候变暖、北极航道通航性逐渐提高的背景下,两国港口间的能源运输可通过东北航道完成,在时间、成本、安全性等方面将优于通过传统航道运输.本文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量化气候变化情景下2030-2070年中国港口到俄罗斯油...  相似文献   
1000.
湘中龙山穹窿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劲草  彭恩生 《湖南地质》1999,18(4):229-231
湘中龙山穹隆是一个复合成因的穹窿。加里东期表现为共轴而非等势挤压造山,印支期经历了非共轴而等势的挤压造山。早期的构造样式为北东向的紧密线性倒转褶皱,晚期的构造样式为北东向的短轴背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