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24篇
  免费   2620篇
  国内免费   6023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350篇
地质学   17828篇
海洋学   20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954篇
自然地理   159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71篇
  2022年   422篇
  2021年   524篇
  2020年   458篇
  2019年   581篇
  2018年   500篇
  2017年   647篇
  2016年   775篇
  2015年   720篇
  2014年   1045篇
  2013年   850篇
  2012年   1091篇
  2011年   986篇
  2010年   929篇
  2009年   752篇
  2008年   724篇
  2007年   775篇
  2006年   721篇
  2005年   640篇
  2004年   631篇
  2003年   560篇
  2002年   530篇
  2001年   560篇
  2000年   540篇
  1999年   494篇
  1998年   481篇
  1997年   474篇
  1996年   419篇
  1995年   328篇
  1994年   255篇
  1993年   205篇
  1992年   175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The Central Africa Fold Belt (CAFB) is a collision belt endowed with gold deposits in Eastern Cameroon area mined for about 50 years. However, favorable areas for gold exploration are poorly known. This paper presents (1) the kinematics of the brittle deformation in the Kékem area in the SW portion of the Central Cameroon Shear Zone and (2) constraints gold mineralization events with respect to the collisional evolution of the CAFB. The authors interpret that the conjugate ENE to E and NNW to NW trending lineament corresponds to the synthetic (R) and the antithetic (R’) shears, which accompanied the dextral slip along the NE to ENE striking shear. The latter coincides with the last 570–552 Ma D3 dextral simple shear-dominated transpression, which is parallel to the Bétaré Oya shear zone hosting gold deposits. Gold mineralizations, which mainly occurred during the last dextral shearing, are disseminated within quartz veins associated to Riedel’s previous structures reactivated due to late collisional activities of the CAFB as brittle deformation. Gold mineralizations occurred mainly during the 570–552 Ma D3 event. The reactivation, which might be due to dextral simple shear during mylonitzation, plausibly remobilized the early gold deposits hosted in syn-compressional rocks and/or possibly focused deep-sourced fluid mixed with those released by dehydration. Therefore, the Central Cameroon Shear Zone where Kékem is located, and which shows similar petrographical and structural features to those controling Batouri gold district, is a target area for gold exploration in Cameroon.  相似文献   
992.
贵州三都—丹寨Hg-Au-Sb成矿带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克拉通黔南台陷与华南褶皱带西缘交界处,成矿带内断裂构造极其复杂,矿体延伸、展布明显受构造控制.排正金矿床位于该成矿带中南段,对其成矿有利靶区进行成矿元素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探讨成矿元素相关性和赋存状态,反演成矿机制.分析结果显示:①矿石中Au元素与As、Pb+Zn、Hg...  相似文献   
993.
银沙银矿(Silver Sand silver deposit)是玻利维亚锡矿带内新探明的一个超大型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银矿床,已探明银金属资源量约1万t,平均银品位约120 g/t,并伴有少量铅、锌、铟、镓.银矿化与中新世中酸性侵入岩和次火山岩有关.矿体赋存于白垩系蚀变褪色石英砂岩中的密集构造裂隙带内.成矿作用可以划分...  相似文献   
994.
采用微生物宏基因组学微阵列GeoChip 5.0技术,选择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不同年代人工固沙植被区的生物土壤结皮(BSC)为对象,分析BSC演替过程中参与铁代谢的功能微生物组成及其功能基因变化特征,研究微生物铁代谢对BSC演替的响应及调控。结果表明:真菌参与铁吸收和转运过程,古菌参与铁转运和贮存过程,细菌则在铁代谢吸收、转运和贮存过程中均起主要调控作用。门水平上,BSC铁代谢功能微生物组成变化对演替的响应不敏感,BSC铁代谢微生物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BSC铁代谢功能基因多样性的显著提高和三类铁代谢过程基因信号强度达到最高水平需要经过61 a的演替。调控BSC铁吸收过程的主要功能基因为亚铁氧化酶编码基因iro;调控原核生物铁转运过程的主要功能基因,为羟基苯甲酰丝氨酸铁外膜转运体编码基因cirA和Fe(Ⅱ)转运蛋白编码基因feoB,真菌铁转运过程主要依靠含铁细胞转运体和铁氧化酶高亲和力的作用;调控铁贮存过程的主要功能基因为固定相类核蛋白编码基因dps。在BSC演替阶段末期,上述铁代谢功能基因强度的显著增加促进了微生物的铁代谢潜能。干旱、半干旱荒漠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过程中微生物铁代谢潜能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995.
西菲律宾海沉积物铁族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取自西菲律宾海区的三个柱状沉积物岩芯的铁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元素的含量及剖面变化、元素的相关性及组合特征,铁族元素与主元素的关系以及元素的赋存状态等方面探讨了物质来源、沉积作用和古气候,并据此进行了地层划分。沉积物有4种来源:海底火山源、生物源、自生源和陆源。海底火山物质提供了较多的铁族元素,相形之下,自生沉积作用较弱。元素地层学研究表明,在全新世温暖期和晚更新世寒冷期铁族元素表现出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尤以Mn和亲生物(Ca)元素对气候的反映灵敏。WP_2孔和WP_(40)孔铁族元素特征相似,与WP_1孔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996.
海底热液沉积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最近几个新兴起的海底热液沉积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可以解决许多利用常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无法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总结了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进展,探讨了技术手段或方法上的发展及局限性,提出对热液沉积物中透明矿物的大范围显微测温对比分析和非透明矿物分温度段释放包裹体气候相结合,从而获取不同类型和不同成矿阶段包裹体物化指标及成分特征,进而研究热液循环机制及成矿作用过程的思路,对热液沉积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  相似文献   
997.
国际上对于微玻璃陨石、磁性铁质球粒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包括研究其年代学、分布特征、矿物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1~5].人们认为,形成这些微玻璃陨石、磁性铁质球粒的地质事件对生物灭绝、古气候、古环境演变有明显影响[3,6,7].  相似文献   
998.
本研究以分离自西北印度洋深海热液硫化物的铁还原栖热腔菌(Thermosipho ferrireducens) JL129W03T为研究对象,在以四方纤铁矿(β FeOOH)为电子受体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胞生长量和主要的代谢产物,并结合其基因组信息预测了主要代谢途径。结果表明,厌氧糖酵解是该菌的主要代谢途径,发酵代谢产物包括乙醇、乙酸、乳酸、丁酸和CO2。同时,该菌含有\[Fe Fe\]型氢酶,可以利用厌氧发酵过程产生的还原态铁氧还蛋白获得电子产生H2。在培养基中添加四方纤铁矿后,促进了菌株的最大细胞生长量(3.17×107 cells/mL至2.19×108 cells/mL),也促进了菌株对淀粉和纤维素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00%和34%)。同时,培养基中添加四方纤铁矿后,菌株JL129W03的乙醇产量增加了76%,而丁酸的产量却降低了73%,对H2、乙酸、乳酸的产生影响较小。本研究对了解Thermosipho ferrireducens JL129W03T的生理代谢特点和进一步应用开发清洁能源(H2、乙醇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牟平-乳山成矿带是山东省重要的金成矿带,姜格庄金矿位于牟平-乳山成矿带东北部,米山断裂西侧。姜格庄金矿矿床成因为中低温岩浆热液金矿床,控矿构造以近SN向断裂构造为主。矿区内地表出露矿化蚀变带5个,圈定矿体5个,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成矿严格受矿断裂控制,产状与蚀变带一致,围岩为邱家单元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钾化、褐铁矿化等。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褐铁矿及黄铜矿,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等。通过对矿体地质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认为该区域断裂构造内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00.
吐哈盆地砂岩型铀矿U-Pb同位素地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吐哈盆地十红滩砂岩型铀矿主要成矿年龄为48±2Ma、28±4Ma。盆地西南部蚀源区觉罗塔格山片麻状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422±5Ma、斑状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268±23Ma。赋矿地层西山窑组(J2x)砂体碎屑锆石U Pb等时线年龄为283±67Ma ,证实花岗岩侵入体是含矿砂体的主要物质来源。含矿层位的富铀沉积砂体及蚀源区富铀的岩体、石炭系碎屑岩以及火山碎屑岩等 ,构成铀成矿铀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