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4篇
  免费   2342篇
  国内免费   2580篇
测绘学   335篇
大气科学   1607篇
地球物理   2178篇
地质学   5995篇
海洋学   1343篇
天文学   107篇
综合类   1133篇
自然地理   1588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293篇
  2021年   346篇
  2020年   335篇
  2019年   449篇
  2018年   377篇
  2017年   450篇
  2016年   473篇
  2015年   456篇
  2014年   599篇
  2013年   811篇
  2012年   650篇
  2011年   694篇
  2010年   631篇
  2009年   645篇
  2008年   625篇
  2007年   692篇
  2006年   683篇
  2005年   588篇
  2004年   483篇
  2003年   443篇
  2002年   416篇
  2001年   426篇
  2000年   362篇
  1999年   351篇
  1998年   284篇
  1997年   253篇
  1996年   233篇
  1995年   199篇
  1994年   179篇
  1993年   163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81.
同忻井田采空区积水贮存分布特征及突水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井田范围内采空积水调查资料,探讨了采空积水的贮存分布规律,并采用冒落带及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的计算方法,预测了未来开采下伏可采煤层造成的漏水灾害区。  相似文献   
982.
盆地或地区的油气地质条件是形成油气地球化学场特征的物质基础,构造运动是烃类离开油气源区,向储集层运移和纵向运移的主要动力,而近地表沉积物性质和地形地貌景观条件是影响油气化探效果的重要因素。若尔盖地区的弧形构造对化探指标浓度的空间分布的影响作用,表明地质构造对近地表地球化学场的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83.
茶树林铅锌矿,过去认为震旦系赋矿,钻探验证未见矿。本次利用物探方法实施深部探矿。依据物探异常,结合地质规律综合分析,认为是构造控矿。布置验证坑道,沿断裂破碎带发现新的厚大、品位高铅锌矿体,收到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984.
滇西玉龙县小桥头硅化霓辉正长斑岩中,含有较多镁铁-超镁铁质深源包体岩石。经岩相学和电子探针及扫描电镜分析发现,伴随交代蚀变,寄主岩和各类镁铁-超镁铁质包体岩石中,普遍发育沿粒间和矿物晶体裂隙或解理纹贯入或穿插的黑色不透明物质,主要由微晶硅酸盐矿物和磁铁矿组成。本文研究认为,硅酸盐矿物与磁铁矿在背散射电子图像中表现为熔离特征,这种在透光显微镜下呈黑色不透明的微晶固体,是引发交代蚀变、具熔浆流体特点和超临界流体性质的地幔流体交代作用的一种微观表现。  相似文献   
985.
The D'Entrecasteaux Islands of south‐eastern Papua New Guinea are active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es that formed within a region where the plate tectonic regime has transitioned from subduction to rifting. While rapid, post 4 Myr exhumation and cooling of amphibolite and greenschist facies rocks that constitute the footwall of the crustal scale detachment fault system have been previously documented on Fergusson and Goodenough Islands of the D'Entrecasteaux chain, the timing of eclogite facies metamorphism in rocks of the footwall was unknown. Recent work revealed that at least one of the eclogite bodies formed during the Pliocene. We present combined in situ ion microprobe U–Pb age analyses of zircon from five variably retrogressed eclogite samples from Fergusson and Goodenough Islands that document Late Miocene–Pliocene (8–2 Ma) eclogite formation on these islands. Textural relationships and zircon–garnet rare earth element partition coefficients indicate that U–Pb ages constrain zircon crystallization under eclogite facies conditions in all samples. Results suggest westward younging of eclogite facies metamorphism from Fergusson to Goodenough Island. Present‐day exposure of Late Miocene–Pliocene eclogites requires exhumation rates > 2.5 cm yr?1.  相似文献   
986.
In this paper, we formulate a finite element procedure for approximating the coupled fluid and mechanics in Biot’s consolidation model of poroelasticity. Here, we approximate the pressure by a mix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the displacements by a Galerkin method. Theoretical convergence error estimates are derived in a continuous in-time setting for a strictly positive constrained specific storage coefficient. Of particular interest is the case when the lowest-order Raviart–Thomas approximating space or cell-centered finite differences are used in the mixed formulation, and continuous piecewise linear approximations are used for displacements. This approach appears to be the one most frequently applied to existing reservoir engineering simulators.  相似文献   
987.
许志琴 《岩石学报》2007,23(12):3041-3053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和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为大陆岩石圈的深俯冲与折返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以下制约:(1)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迭置于南、北苏鲁两个不同时代及属性的基底之上;(2)苏鲁巨量表壳岩石深俯冲至200km以下的上地幔深度,并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3)根据不同类型超高压变质岩石锆石的SHRIMP-U/Pb原位精确定年,获得超高压变质岩石的深俯冲-折返全过程(240~252Ma→230~237Ma→207~218Ma)时限.并建立了新的深俯冲-折返全过程的P-T-t轨迹;(4)富钛铁的辉长岩在大陆地壳的深俯冲过程中,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并转变成了富含金红石的榴辉岩,形成了超高压变质的钛矿床;(5)通过榴辉岩和石榴石橄榄岩的显微构造分析及石榴石、绿辉石和橄榄石EBSD测量,确定深俯冲过程中绿辉石和橄榄石的组构运动学和流变学特征;(6)在大陆的深俯冲过程中,强烈水化的陆壳岩石经历了进变质脱水过程,巨量的地表水带入到>100~200Km的地幔深处,在超高压变质峰期的极端条件下,通过含水超高压变质矿物的分解形成超临界的含水熔体,导致有效的壳-幔物质交换和岩石圈物质分异;(7)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在折返阶段形成挤出纳布构造,与岩石圈深俯冲管道流的折返挤出机制有关;(8)提出新的深俯冲-折返动力学模式:陆.陆碰撞的深俯冲剥蚀模式及大陆地壳多重性、分层型和穿时性的俯冲和折返模式.  相似文献   
988.
与古遗址相邻的江、河由于后期的工程活动,如水库、大坝的修建和蓄水,水位上升,将对遗址区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及渗流场产生较大影响。在其影响下,古遗址可能产生各种环境地质灾害并对其发掘安全产生不利影响。论文以国家重点文物——湖南里耶秦代古城遗址安全发掘深度研究为例,在分析水库蓄水诱发的环境地质灾害的基础上,对遗址在不同库水位下的安全发掘深度及发掘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保障发掘安全的工程措施。研究成果为国家重点文物的保护和进一步发掘提供了科学依据。对类似文物工程的保护和发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89.
气象灾害事件的数学形态学特征及空间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几何面特征是气象灾害的主要空间形态表现, 气象要素值的同化结果、下垫面地表类型、人口和财产的聚集特征组合在灾害特征面上的分布情况呈现显著空间差异及分布不均衡。利用空间分析和数学形态学方法, 依据城市地区复杂下垫面所表现的地表土地覆盖类型, 生成数字化动态卷积模板, 对建立在气象要素分布图上的图谱化网格进行动态膨胀和腐蚀操作, 计算结果可图形化表示为气象灾害在城市空间面上的影响图谱, 并以此作为气象灾害在城市地区造成影响的空间评估结果。针对北京1999年7月22日的高温灾害性天气的个例研究结果表明, 靠近或包含“水体”和“绿地”的空间网格区域大多被执行了腐蚀操作, 而建筑用地、道路、水泥地面等分布较集中区域的空间网格, 则被执行了膨胀操作。因此, 采用数学形态学的“面状灾害事件”空间形态特征的演算对表现灾害自然强度及评估多致灾因子下灾害的真实影响情况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0.
针对1∶10000数字线划图的生产与更新过程中出现的劳动强度大、制图数据和空间数据两张皮作业、数据的反复修改等问题,通过对生产技术方案的改进和生产流程的改造,提出了一体化生产与更新的技术方案并付诸生产实践,解决了生产作业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新方案的工艺流程和实现方法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