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7篇
  免费   469篇
  国内免费   1521篇
地球物理   141篇
地质学   3897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钠长石花岗岩中雪球结构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某些富锂、氟含稀有金属花岗岩的石英和钾长石斑晶中常见 (半 )雪球结构。雪球结构的产出特征、雪球体中钠长石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以及其他间接证据都说明 ,雪球结构是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形成的。对矿物结晶顺序、石英和钠长石的生长速率以及固相线温度的研究表明 ,富锂、氟、钠的花岗质残余岩浆完全具备形成雪球结构的条件。岩浆熔体中较高的Na2 O/K2 O比值和F、H2 O含量在雪球结构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F的高含量使岩浆固相线温度降低 ,岩浆得以充分分异演化 ,形成接近端员组分的钾长石和钠长石 ;Na2 O/K2 O比值较大使钠长石首先结晶 ;较高的F和H2 O含量使岩浆粘度降低 ,石英的生长速率相对加快并逐渐包裹钠长石形成雪球结构。  相似文献   
992.
本文用分形结构因子比较了两类不同的花岗岩系列在矿物学、岩石化学和成矿关系等方面的差别。分形理论不但可从新的角度考察两类花岗岩的差别,而且为解决地质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3.
华北地台花岗岩和地层中金含量与金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华北地台的热液金矿床经常产于绿岩带中的花风岩内外接触带和变质岩中,因而许多人认为花岗岩和地层就是金矿床的矿源层和矿源岩。显然,他们瓣假设是建筑在这些岩石金的含量高于地壳、上地壳和区域背景含量上的,这样,这些花岗岩和地层可提供足够的金来形成金矿床,因而,这些地层和花岗夺被称为矿源层或矿源岩。随着金定量分析方法的改进和精度的提高 0.1×10^-9,大量测试资料表明,绿岩带中的变质岩和地层中金的丰度常较低,平均1.06×10^-9~2.3×10^-9,而与金矿有关的花岗岩金的含量更低,平均为0.6×10^-9~1.4×10^-9。并且随着花岗岩化和混合岩化程度增加而降低。因此,矿源层和矿源岩并不是前人所认为的那样,花岗岩形成过程和早期深部的成矿流体的碱交代作用过程是促使金活化转移的重要机制,也是形成金矿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94.
大别山碧溪岭未经历超高压变质的片麻状花岗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中与榴辉岩密切伴生的花岗片麻岩是否也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一直是个争议的问题。笔者最近在碧溪岭片麻状花岗岩中首次发现了可靠的岩相学和矿物学证据 ,证明该岩石只遭受到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改造 ,而未曾记录超高压变质矿物组合。根据片麻状花岗岩与围岩接触部位强烈糜棱岩化的发育 ,认为超高压岩石在抬升到地壳范围时与以花岗质岩石为主构成的扬子陆壳发生了大规模的构造并置。  相似文献   
995.
王喜生 《新疆地质》2001,19(3):180-184
尝试用稀土分布的分形结构因子(FSF)值对我国碱性花岗岩的稀土组成进行了分类。可将我国碱性花岗岩的稀土分布分形结构因子划分为4种类型:(1)弱变异型(0.98-0.95);(2)中变异型(0.95-0.92);(3)强变异型(0.92-0.89);(4)超强变异型(0.89-0.86)。其中前两种类型可很好地对应重稀土富集型和中稀土亏损型花岗岩,而后两种类型可对应轻稀土相对富集型和轻稀土特富型花岗岩。利用FSF值对新疆东准噶尔地区三带富碱花岗岩按稀土组成进行了归类。  相似文献   
996.
湘中南花岗岩类地质时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花岗岩形成时,在围岩岩层上保留一定的构造形迹来判别花岗岩形成方式和时代,为确定花岗岩形成时代开辟了一条简便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7.
香花岭花岗岩在云英岩化过程中,REE从花岗岩中被大量淋滤进入流体相。当这些热流体进入碳酸岩围岩,并与之进行钙—镁质交代时,REE沉淀析出。从本区现有资料看REE在热液中的迁移能力是有限的,即在近接触带交代岩中REE含量较高,远离接触带交代岩仅表现为HREE增高,说明在这种热流体中HREE的移迁能力强于LREE。研究表明,在与镁矽卡岩有关的交代一热液矿床中,镁质交代杂岩的REE分布特征可以作为成矿流体来源的示踪剂,而且也能反映成矿流体在运移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8.
二长花岗岩风化壳自下而上划分为原生带、微风化带、弱风化带和强风化带。风化壳中粘土矿物主要为埃洛石,其次为高岭石及少量伊利石。微风化带下部以高岭石为主,往上埃洛石逐渐占优势,并于弱风化带中、上部和强风化带中局部富集,这与当时地下水活动状态有关。高岭石结晶程度随风化程度的增强而提高。在弱酸性介质条件下及水分丰富、溶出条件强烈时,从长石解理面上和长石的“溶蚀”空隙中可以直接形成高岭石或埃洛石,而过渡阶段的伊利石很不发育或不存在。  相似文献   
999.
杨富贵  洪文兴 《矿物学报》1998,18(4):411-416
运用岩浆动力学原理探讨了西准噶尔东部碱性花岗岩浆侵位的驱动力、上升通道、通道最小临界宽度和定位过程。指出:碱性花岗岩体是由其岩浆主要在区域性挤压应力作用下,沿深大断裂以最小临界宽度1.33~301m的脉状上升,并在地壳浅部发生气球膨胀和岩墙扩张.定位于与区内深大断裂有关的次级张性裂隙发育部位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00.
The Tin Zebane dyke swarm was em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Pan-African orogeny along a mega-shear zone separating two contrasting terranes of the Tuareg shield. It is located along the western boundary of the Archaean In Ouzzal rigid terrane, but inside the adjacent Tassendjanet terrane, strongly remobilized at the end of the Precambrian. The Tin Zebane swarm was emplaced during post-collisional sinistral movements along the shear zone at 592.2±5.8 Ma (19WR Rb–Sr isochron). It is a dyke-on-dyke system consisting of dykes and stocks of gabbros and dykes of metaluminous and peralkaline granites. All rock types have Sr and Nd isotopic initial ratios (Sri=0.7028 and Nd=+6.2) typical of a depleted mantle source, similar to the prevalent mantle (PREMA) at that period. No crustal contamination occurred in the genesis of the Tin Zebane swarm. Even the samples showing evidence of fluid interaction (essentially alkali mobility) have the same isotopic signature. The peralkaline granites have peculiar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hat mimic subduction-related granites: this geochemical signature is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extensive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due to late cumulates comprising aegirine, zircon, titanite, allanite and possibly fergusonite, separated from the liquid in the swarm itself due to magmatic flow turbulence. The Tin Zebane dyke swarm is thu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for constraining the differentiation of mantle products to generate highly evolved alkaline granites without continental crust participation, in a post-collisional set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