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35篇 |
免费 | 939篇 |
国内免费 | 190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3篇 |
大气科学 | 79篇 |
地球物理 | 748篇 |
地质学 | 4896篇 |
海洋学 | 77篇 |
天文学 | 97篇 |
综合类 | 193篇 |
自然地理 | 1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119篇 |
2022年 | 174篇 |
2021年 | 154篇 |
2020年 | 187篇 |
2019年 | 210篇 |
2018年 | 190篇 |
2017年 | 216篇 |
2016年 | 232篇 |
2015年 | 252篇 |
2014年 | 235篇 |
2013年 | 221篇 |
2012年 | 301篇 |
2011年 | 260篇 |
2010年 | 232篇 |
2009年 | 291篇 |
2008年 | 188篇 |
2007年 | 255篇 |
2006年 | 262篇 |
2005年 | 219篇 |
2004年 | 224篇 |
2003年 | 205篇 |
2002年 | 179篇 |
2001年 | 166篇 |
2000年 | 175篇 |
1999年 | 184篇 |
1998年 | 159篇 |
1997年 | 132篇 |
1996年 | 106篇 |
1995年 | 107篇 |
1994年 | 94篇 |
1993年 | 92篇 |
1992年 | 66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79年 | 5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51.
新疆东天山哈尔里克造山带火山岩为一套酸性—基性岩(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玄武岩)夹火山碎屑岩(凝灰岩)的岩石组合。流纹岩样品的LA ICP MS锆石U Pb定年结果显示,时代为中奥陶世大坪期((4688±91) Ma),代表了该套火山岩的形成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套火山岩SiO2含量介于4912%~7824%,TiO2介于012%~100%,Al2O3介于1131%~2086%;铝饱和指数A/CNK值为080~131(均值为099),里特曼指数σ值为019~386(均值为129),Mg#值为887~4929(均值为312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Rb以及轻稀土元素(∑LREE)La、C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等。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相关图解与比值以及发育的捕获锆石反映了俯冲带岛弧钙碱性火山岩特征,且存在大陆地壳混染作用。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在早古生代期间(中奥陶世—早志留世),哈尔里克造山带存在大面积的与岛弧演化有关的加里东期岩浆活动,此期间哈尔里克造山带的构造背景为洋壳俯冲有关的岛弧环境,其形成可能与东准噶尔南部克拉麦里洋向南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2.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盐构造分段差异变形特征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秋里塔格构造带发育大量盐构造,其类型丰富多样。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识别出的盐构造样式主要有盐推覆、盐枕、盐墙、盐焊接、鱼尾构造、盐撤凹陷、突发构造、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和三角带构造等。秋里塔格构造带盐构造变形表现出明显的分段差异变形特征,其中西段却勒地区以古隆起(盐下)—盐枕(盐层)—逆冲推覆构造(盐上)为主;中段西秋地区以构造斜坡(盐下)—盐墙(盐层)—断层传播褶皱、向斜(盐上)为主;东段东秋地区则以断层转折褶皱(盐下)—盐推覆(盐层)—断层传播褶皱(盐上)为主。造成这种盐构造分段差异变形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基底断裂、含盐层系、构造转换带和变形空间等方面的差异性,其中基底构造和含盐层系的差异性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3.
54.
列廷冈铁多金属矿床不仅是西藏林周盆地已发现的众多铁多金属矿床中工业价值、找矿远景最好的矿床之一,而且是冈底斯成矿带Fe、Cu、Mo、Pb、Zn等多矿化元素组合的典型代表。本次研究利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代学测试方法,对列廷冈矿床8件辉钼矿进行了精确定年,首次明确了矿床成矿时代。测试结果表明,辉钼矿模式年龄为(60.97±0.92)Ma~(63.19±0.93)Ma,等时线年龄为(62.28±0.66)Ma(MSWD=0.74),矿床形成于古新世,与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阶段在冈底斯成矿作用有关。矿床辉钼矿Re含量变化于0.54×10-6~84.72×10-6,指示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壳幔混源。列廷冈矿床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的厘定,对于区域上开展古新世铁多金属矿床的找矿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5.
S. Ferraz-Mello D. Nesvorný T.A. Michtchenko 《Celestial Mechanics and Dynamical Astronomy》1997,69(1-2):171-185
The lack of asteroids in the 2/1-resonance is explained by the global stochasticity of the solutions in the Sun-Jupiter-Saturn-asteroid
model. The explanation is based on data obtained with Laskar's frequency map analysis and on simulations showing the decisive
influence of Jupiter's orbit perturbations related to the "Great Inequality".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56.
R.L. Branham 《Astronomische Nachrichten》2012,333(2):118-124
Comet C/1853 E1 (Secchi) has a hyperbolic orbit with eccentricity 1.01060 and perihelion outside of the Earth's orbit. Integrating the orbit with barycentric coordinates backwards to 50000 AU, the approximate edge of the Oort cloud, shows that the orbit remains hyperbolic. This is still true even if plutoids additional to Pluto are included in the integration. Nor does including Galactic tidal and disc effects and possible nongravitational forces change the orbit to a high eccentricity ellipse. Although certain factors, such as unknown massive plutoids, gravitational effects by interstellar gas clouds, or unmodelled nongravitational forces operating on the comet, could change this situation, the tentative conclusion that the origin of this comet is extrasolar remains the one most 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ations (© 2011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Weinheim) 相似文献
57.
西昆仑北段玛尔坎苏地区探明的大型碳酸锰成矿带,是我国近年最重要的找矿成果之一。该锰矿带构造上属北昆仑晚古生代弧后伸展盆地,其构造动力学背景为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于塔里木地块之下形成的弧盆体系。锰矿体主要发育于晚石炭世喀拉阿特河组含炭泥质灰岩夹薄层灰岩中。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菱锰矿(75%~95%),次为软锰矿、硫锰矿及少量黄铁矿等。含锰岩系岩性和岩相学研究表明,玛尔坎苏锰矿带属典型的海相沉积锰矿床,其矿床成因可能与晚古生代半局限盆地沉积和海底热液活动有关。海底热液活动可能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含锰岩系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玛尔坎苏锰矿沉淀时的水体环境为常氧条件,而矿层下盘(部分)岩系的岩性及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沉积时的水体环境为低氧—贫氧条件。玛尔坎苏锰矿带锰矿石具有负的δ13C值(-23.3‰~-10.0‰),推测有机质导致的还原作用是该锰矿由原生氧化锰在成岩期转化为菱锰矿和形成富锰矿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8.
大规模出露于胶-辽-吉造山带的北辽河变基性岩(NLHmetabasicrocks)是恢复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之一,然而,研究者们对这些变基性岩的成因和构造环境有很大争议,制约了对胶-辽-吉造山带早期构造演化的深入研究。基于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本文对北辽河变基性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研究并提供了新的全岩地球化学数据,结合前人的测试结果,我们对这些变基性岩的成因和构造环境进行了相关探讨。变基性岩侵入于北辽河群的大理岩和碎屑岩中,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蚀变以及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变质。岩石类型包括变质辉长岩、变质辉绿岩、斜长角闪岩以及石榴斜长角闪岩;前两者具有明显的变余辉长或者辉绿结构,可见自形斜长石,少见原生矿物单斜辉石的残留;后两者主要由斜长石和角闪石组成,部分含有石榴子石变斑晶;此外,岩石中出现大量Fe-Ti氧化物(磁铁矿和钛铁矿)。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北辽河变基性岩均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SiO_2=44.55%~54.11%,Nb/Y=0.16~0.31),以低TiO_2(0.69%~1.99%)和低MgO(多数5.47%~7.97%)为特征,轻稀土轻微富集((La/Sm)_N=1.22~2.66;(La/Yb)_N=1.66~4.56),并具有明显的Nb、Ta、P以及轻微的Zr、Ti亏损,岩石经历了橄榄石、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等矿物的三相结晶分异以及Fe-Ti氧化物(磁铁矿和钛铁矿)的堆晶;它们的微量元素配分型式类似于E-MORB和地壳岩石,并且地球化学组成与MORB相近,而不同于弧玄武岩和板内玄武岩;这些变基性岩的Ce/Pb(3.07~26.58)、(Ta/La)PM(0.47~1.45)以及(Hf/Sm)PM(0.91~1.15)显示出有限的俯冲相关流体的交代作用;此外,大多数不相容元素比值(例如Th/Nb、La/Nb及Th/La等)的变化趋势则表明北辽河变基性岩的岩浆源区不可能是大陆岩石圈地幔,并且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地壳物质混染。基于这些野外地质调查和地球化学研究,我们认为北辽河变基性岩应形成于相对成熟的弧后盆地,这样一个形成环境也表明胶-辽-吉造山带在早期存在~2.1Ga的洋壳俯冲过程,该构造带应该是~1.9Ga岛弧与大陆碰撞形成的一条古元古代造山带。 相似文献
59.
胶东金矿集区是中国最大的黄金产地,焦家金矿带是重要的成矿亚带之一,产出了一系列超大型、大型金矿床,资源量占整个胶东地区的1/4,招贤金矿床为焦家带深部的大型金矿床。对招贤金矿床深部成矿潜力的评价可为焦家金矿带乃至胶东地区的金矿床深部找矿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文章选取了招贤金矿床3个钻孔6个不同标高的矿石样品,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成矿元素以及黄铁矿热电性特征研究。通过扫描电镜及半定量成分分析,鉴别了银金矿是主要的金矿物,常以包体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或其裂隙中。金矿床围岩蚀变分带明显,显示了较强的矿化作用,其矿物共生组合和多阶段的成矿特征与胶东其他超大型金矿床相似。通过Au等成矿元素分析,笔者认为Au及其相关性高的元素具有规律性的垂向变化特征,元素沉淀具有垂向间断性。利用原位黄铁矿热电性测试方法,精准测定了黄铁矿热电性参数,并通过热电系数离散程度、热电性导型、形成温度、延伸指数等计算分析,综合讨论了金矿床成矿潜力,认为招贤金矿床及焦家金成矿带的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0.
江南造山带位于扬子和华夏地块中间,受华南陆块及其周缘多期次的碰撞、裂解及再造过程影响,经历了复杂的构造运动和变形,于中生代期间受区域构造-岩浆事件影响,发生成矿“大爆发”,是研究陆内深部过程、成矿作用的关键地区。受沉积覆盖、出露较少等因素影响,江南造山带中段地壳结构、深部过程及其边界范围等还存在争议。为进一步提高对江南造山带中段中生代深部构造背景、动力学过程及成矿作用的认识,本文利用武宁—吉安深反射地震数据,进行随机介质参数的计算,获得了相关长度剖面。结果发现江南造山带中段地壳厚度沿剖面由北向南逐渐减薄,结合前人研究推测研究区受控于燕山期晚期伸展构造体制,在伸展构造背景下,导致地壳减薄,诱发幔源物质上涌,受地幔上涌影响由南往北逐渐减弱。同时揭示了宜丰—景德镇断裂深大断裂极性,进一步证明了萍乡—广丰断裂为江南造山带中段与华夏地块的边界。最后综合分析了中生代区域构造对成矿的影响,认为在伸展构造背景下,幔源物质沿断裂上涌控制了该区金、钨等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