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257篇 |
免费 | 8418篇 |
国内免费 | 1216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619篇 |
大气科学 | 5617篇 |
地球物理 | 10454篇 |
地质学 | 32287篇 |
海洋学 | 5702篇 |
天文学 | 2662篇 |
综合类 | 3545篇 |
自然地理 | 79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7篇 |
2023年 | 749篇 |
2022年 | 1538篇 |
2021年 | 1735篇 |
2020年 | 1823篇 |
2019年 | 2072篇 |
2018年 | 1633篇 |
2017年 | 1915篇 |
2016年 | 2165篇 |
2015年 | 2261篇 |
2014年 | 2738篇 |
2013年 | 2714篇 |
2012年 | 3031篇 |
2011年 | 3246篇 |
2010年 | 2772篇 |
2009年 | 3314篇 |
2008年 | 3264篇 |
2007年 | 3643篇 |
2006年 | 3514篇 |
2005年 | 3096篇 |
2004年 | 2911篇 |
2003年 | 2824篇 |
2002年 | 2517篇 |
2001年 | 2185篇 |
2000年 | 2024篇 |
1999年 | 1862篇 |
1998年 | 1622篇 |
1997年 | 1466篇 |
1996年 | 1354篇 |
1995年 | 1110篇 |
1994年 | 1177篇 |
1993年 | 986篇 |
1992年 | 794篇 |
1991年 | 566篇 |
1990年 | 508篇 |
1989年 | 401篇 |
1988年 | 313篇 |
1987年 | 195篇 |
1986年 | 134篇 |
1985年 | 89篇 |
1984年 | 41篇 |
1983年 | 31篇 |
1982年 | 35篇 |
1981年 | 22篇 |
1980年 | 29篇 |
1979年 | 29篇 |
1978年 | 38篇 |
1977年 | 24篇 |
1975年 | 4篇 |
1954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南堡凹陷盆地内部构造特征复杂,砂体时空分布差异较大。为了明确砂体分布规律,首先对南部缓坡带构造-沉积背景进行研究和岩心相观察,识别了沙一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进而通过对南部缓坡带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沉积学研究和地震地质解释,发现沙一段砂体同时受到顺源和逆源两种同沉积断裂坡折带类型控制。其中,顺源坡折带控制了断槽物源通道的走向,逆源坡折带改变了水流的流向,阻止了砂体的运移。据此,建立了南堡凹陷南部缓坡带沙一段同沉积断裂的控砂模式,得出沙一段砂体具有"沙垒田凸起供砂,断槽物源通道输砂,逆源坡折带阻砂和同沉积洼槽带聚砂"的发育特点。 相似文献
992.
采集煤矿区城市义马、平顶山、永城夏季大气PM10样品,采用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X)研究了PM10中的矿物颗粒组成、成因及来源。结果表明,矿区矿物颗粒按化学成分共有5种主要类型,分别为"富Si"、"富Ca"、"富S"、"富K"、"富Cl"型。其中平顶山地区"富Si"颗粒占百分比最高(78%),矿物颗粒硫酸盐化程度小;永城地区硫酸盐化程度中等,几乎所有的"富Ca"碱性碳酸盐颗粒都硫酸盐化成石膏;义马地区矿物硫酸盐化程度最大,除石膏以外,还有一定量硫酸铵形成。永城和义马地区还出现了一定量的"富K"(12.7%)和"富Cl"(10.6%)颗粒,与秸秆焚烧活动有关。通过对3个矿区城市PM10硫酸盐化程度对比可以发现,偏碱性的碳酸盐矿物、煤炭燃烧和秸秆焚烧燃烧释放出大量的酸性SO2以及较高的空气湿度,均有利于硫酸盐化的进行,硫酸盐颗粒的形成对煤矿区城市的区域性气候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发育三角洲—湖泊沉积相,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最有利的储集砂体。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选取了地层厚度、较深水沉积岩含量、砂岩厚度、砂地比、自生绿泥石分布、古生物化石分布和沉积构造分布等单因素,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上下2段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讨了其演化规律。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以发育多水系、多物源注入的环湖分布的多个三角洲为特色,东北部地区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西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其中以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较为发育。长92沉积期,半深湖沉积在盆地内较为局限,长91沉积期湖盆初始扩张达到最大范围,湖岸线向陆推移,湖域面积扩大,半深湖沉积较发育。由长92沉积期到长91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沉积水体经历了由浅变深的过程,由此在长92的顶部沉积了一套具有生烃潜力的油页岩。 相似文献
996.
对珠江口伶仃洋海底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瑞典科学家Lars 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伶仃洋西岸附近的海底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大于伶仃洋东岸附近的海底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重金属Zn、Cu、Cr、Cd、As和Hg的含量总体上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生态危害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内除4个站位为生态危害中等外,其余47个站位为生态危害轻微,海底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程度顺序为Cd〉Hg〉Cu〉As〉Pb〉Cr〉Zn. 相似文献
997.
云南铜矿是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至今已知的大-中型矿区(除边远的羊拉、托顶之外),历史上几乎都不同程度地被开采过。也有历史上曾采冶辉煌,但至今却没有铜矿产出,找铜工作者也不知道的“古老铜矿”,俞元(澄江)铜矿即是一例。研究、考证采铜史料,认为澄江铜矿、东川茂麓厂、寻甸铜矿、永平宁台厂等,应列为新世纪重新评价的找铜目标。 相似文献
998.
999.
系统分析前人在沉积盆地构造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总结了沉积盆地构造核心理论和关键技术方法的前沿与发展方向。沉积盆地构造核心理论包括盆地分类理论、成盆机制理论、变形定量分析理论和盆地充填过程理论。盆地分类理论是依据不同分类标准建立盆地分类方案,其发展趋势是基于资源与构造背景的原型盆地分类和基于盆地演化的叠合盆地分类;成盆机制理论是定量模拟不同作用机制下(纯热机制、构造作用、负载作用)盆地沉降过程及其控制因素,其发展趋势是三维成盆动力学模拟;变形定量分析理论包括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临界楔理论和盐构造理论,其发展趋势是三维构造建模与三维定量变形分析;盆地充填过程理论主要开展不同构造成因盆地的充填过程对比与盆山过程的源-汇分析,其发展趋势是多元源-汇分析与定量化盆地分析。沉积盆地构造关键前沿技术包括三维构造建模技术、构造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技术和基于三维构造恢复的裂缝预测技术。构造物理模拟技术包括了基于工业CT扫描成像物理模拟技术:可以无损动态监测构造带内部变形演化过程,精确构建变形带三维空间展布形态;基于PIV的有限应变分析的物理模拟技术:可以定量分析变形的演化过程,直观展示应变分布特征,探讨构造应变动态分布规律;基于超重力离心机的构造物理模拟技术:可以模拟不同尺度构造流变过程,探讨岩石圈浅层脆性变形与深层韧性流变之间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000.
The factors of safety for stationkeeping systems in current standards (ISO, API) are not derived or validated using reliability analyses. As th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is breaking new boundaries, deploying new floating systems and moving into regions with harsher environments, it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to understand what level of reliability these new marine structures are achieving.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the mooring system of a Floating LNG (FLNG) vessel permanently moored and permanently manned offshore North West Australia in a tropical cyclone environment.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addresses both the mooring chain and the pile foundation. The analysis accounts for the long term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vironment, including the short term variability, in response to a given sea state and the variability and uncertainty in strength of the mooring chain and the pile. The stationkeeping system was analysed using detailed time domain simulations, capturing system non-linearities and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s as well as wave frequency responses and, thereby, reducing modelling uncertainties to a minimum.It is found that for the conditions modelled, neither the chain nor the pile meet a target reliability of 10−4/annum using the factors of safety commonly used in design following current ISO and API standards. New factors of safety are proposed to achieve this target reliability. For the pile design, one complicating factor is that current design standards do not explicitly define the exceedance probability that should be associat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the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to be used in the design.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quired factor of safety is crucially dependent on the definition of this characteristic value and on the level and the type of uncertainty in the soil strength profile. A recommendation is made regarding the definition of this characteristic value and the associated factor of safety. Furthermore, it is found that designing the mooring system to a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with a return period of 10,000 yr (as an Abnormal Limit State event), and setting the factor of safety to unity, meets the target reliability of 10−4/annum for the pile, if the characteristic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is a lower bound, defined in this paper by the 10th percentile value. For the chain however, this target reliability is not achiev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