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6篇 |
免费 | 99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3篇 |
大气科学 | 19篇 |
地球物理 | 133篇 |
地质学 | 342篇 |
海洋学 | 47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21篇 |
自然地理 | 12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40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5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701.
随着海岛开发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频繁,高效、精准地获取海岛形态基础数据就显得尤为迫切。三维地形地貌探测和构建技术的日臻完善,及时解决了海岛基础勘测时间长、效率低、精度小的问题。文章通过三维激光扫描和无人机航测手段,全覆盖扫描广西小庙墩(炮台口)海岛表面形态,结合RTK-DGPS实测验证和近景摄影测量,获取海岛实景,运用Geomagic Studio和Smart3D等软件,构建典型海岛三维数字高程模型(DEM),融合多源数据和海岛实景,还原海岛高精度仿真三维形态。为高精度勘测海岛提供有效手段,为海岛基础地理信息获取、地质灾害识别和生态环境修复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02.
703.
对托素湖沉积岩芯采用高分辨率XRF扫描分析法进行地球化学元素测试,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法中的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判别出不同沉积组分,揭示了托素湖沉积物中Si、Al、K、Ti、Ca、Sr、S、Cl、Br等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所指示的环境意义。同属强烈迁移型元素Ca、Sr在沉积物中主要受托素湖中内生碳酸盐的影响;而外源碎屑元素Si、Al、K、Ti主要受托素湖流域侵蚀的控制,其变化受托素湖流域降水量的控制,一定程度上指示了流域的干湿波动和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幅度与频率。 相似文献
704.
针对中国东部6个气候关键区,首先,通过相关分析指出,冬季降水既与前期气候因子有关,又受同期大气环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采用动力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气候预测研究。然后,从实时预测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前期预测因子的观测信息和具有数值可预测性的同期气候因子的数值模式结果,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就各区域平均冬季降水逐一建立了短期气候预测模型,并在预测模型中考虑了模型结果中系统误差的订正。交叉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各区域预测模型普遍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预测优势主要表现在对冬季降水的变化趋势、年际变化、以及异常符号的预测准确率上。就6个区域平均而言,1982—2008年交叉检验结果与实况间的相关系数和距平同号率分别为0.69和78%,表明该预测思想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05.
本文对太平洋CC区(Clarion-ChppetonZone)多金属结核富集区的结核丰度、品位(Mn、Cu、Co、Ni)进行了详细的地质统计学分析、获得了较好的实验变差图。分析结果表明光滑型结核富集区的丰度变程为50~60km,结核水平分布连续性好,丰度稳定而变化小,结核中Mn、Cu、Co、Ni四种金属元素变程为80~100km,各向异性和空穴效应现象不明显;粗糙型结核富集区丰度变程为40~50km,结核中Co、Ni、Mn变差图拟合较困难,它们的变程约100km,大多数变差图形表现出有漂移、穴穴效应和各向异性现象,结合其它实际调查资料分析,影响变差函数稳健性的主要因素是粗糙型结核贫富分布不均且变化大。克立格法和算术平均法两种方法计算得出的结核资源量误差一般为1%~2%。最大误差不超过7%,这与以往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结核丰度采样间距为28km×28km,结核资源估计误差:光滑型结核区为29.45%的资源估计误差下降到14.59%,粗糙型结核区为36.07%;采样间距缩小到13km×13km,光滑型结核区的资源估计误差下降到14.59%,而粗造型结核区资源估计误差仍有23.01%。 相似文献
706.
河南襄城植烟田土壤肥力空间变异性与适宜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结合GIS技术,对河南省襄城县植烟田耕层(0~20 cm) 159个土壤样本进行了数据处理,分析了土壤有机质、pH、速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pH的变异系数最小,而有效磷由于不同的耕作措施和不均衡施肥,其变异系数最大.半方差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pH和有效磷符合球状模型,最大相关间距分别为21 020、19 150和8460 m,而有效氮和速效钾符合指数模型.最大相关间距分别为7 484和25 320 m,土壤pH的C0/sill为0.193 5,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而其他四种土壤肥力因子的C0/sill为0.352 8 ~0.526 0,为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并采用Kriging方法进行最优内插,绘制了襄城植烟田各土壤肥力因子含量的空间分布图.建立了烤烟土壤肥力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对土壤肥力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分级.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GIS绘制襄城县烤烟种植区土壤肥力状况图.结果表明,烟草种植区土壤肥力适宜性水平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差异,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土壤肥力适宜性最高的地区位于研究区的东南部,占研究区总面积5.02%;适宜性为适宜的位于研究区的北部和中南部,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0.15%;而次适宜的植烟田横穿于研究区的中部,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4.28%. 相似文献
707.
半变异函数球状模型2次套合结构优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精确描述适用于区域化变量理论的自然现象的空间随机性和结构性,运用遗传算法和模式搜索法对半变异函数球状模型2次套合结构进行了优化,得到了较好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708.
709.
The delta evolution and erosion process of the abandoned Yellow River Delta (AYRD)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However, the variation of sediment at a large littoral scale along the north coast of Jiangsu is less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the data of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obtained in the littoral area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n 2006 and 2012 is used to study the sediment variability and sediment transport trends by using the geostatistics analysis tool and the grain size trend analysis model.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model, the geostatistics method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stic distance (Dc) with the average range value (Ao) of grain size parameter. Filtering method (removing data that not at a sampling station) is used to improve accuracy of data sele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sedimentary spatial correlation in Lianyun Port area and southern part of the abandoned Yellow River Delta (AS) i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abandoned Yellow River Delta (AN). Sediment in the area is found to be anisotropy at the northeast-southeast direction. The grain size trend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sediment trend is towards bayhead and southerly in the Haizhou Bay, southeasterly along the shoreline in the south Lianyun Port, northwesterly in AN and easterly-southeasterly in AS respectively. The investigation of possibl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c, Ao, sediment transport and delta evolution shows a close link between Dc and Ao of one sediment combination. It is also found that sediment transport trends could reasonably represent the delta evolution to a certain degree. 相似文献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