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108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21.
低渗透储层油、水两相渗透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是认识、分析低渗透储层油、水两相渗流机理的重要途径,是合理开发油田的基础。本文在总结低渗透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的基础上,对以火山岩、凝灰岩岩屑为主的岩屑砂岩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低渗透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碎屑颗粒的成份、结构,其表面的粗糙程度,及其粘土矿物的产状对相对渗透率曲线有明显的影响。这一研究成果对合理开发此类低渗透油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2.
近几年来,随着自动化及人工智能的普及,许多工厂作业线上的工作人员已被机器取代,而这些设备的安装,对点位精度要求非常高。本文通过精密放样测量在设备安装中的应用实例,对精密放样测量的方法及精度的控制进行了探讨,总结出了一些运用中的经验。  相似文献   
223.
在各类施工放样中比较常见的放样技术是全站仪和RTK,但是单一的全站仪放样方法或RTK放样方法常常因为地形复杂的原因无法快速和精确地达到放样要求。本文通过综合分析两类放样技术,结合某施工项目的实例介绍了RTK结合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2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站仪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当图纸上给出了待放样点的设计坐标,地面上给出了测量控制点,使用全站仪“坐标放样”程序,就能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民用建筑的放样。对于设计图纸上没有设计坐标,仅给出了有关的几何尺寸,该如何放样。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两种无设计坐标建筑物的定位方法:①综合使用测量原理,结合仪器的某些特定功能(后方交会、对边测量等)来完成待放样点的定位;②利用全站仪“放线”功能来完成待放样点的定位。  相似文献   
225.
The ultimate capacity of anchors is determined using the material point method (MPM). MPM is a so‐called meshless method capable of modelling large displacements, deformations and contact between different bodies. A short introduction to MPM is given and the derivation of the discrete governing equations. The analysis of a vertically loaded anchor and one loaded at 45° is presented. The load–displacement curves are compared to that obtained from experiments and the effect of soil stiffness and anchor roughness i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of the vertically loaded anchor are also compared to an analytical solution.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soil surface above the anchor was measured and compared to the numerical predictions. Convergence with mesh refinement is demonstrated and the effect of mesh size and dilatancy angle on the shear band width and orientation is indic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MPM can model anchor pull out successfully. No special interface elements are needed to model the anchor–soil interface and the predicted ultimate capacities were within 10% of the measured values.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26.
本文重点阐述在以数字地图生产为主导的电子出版系统中,利用数字地图资源、使用多媒体创作工具及数据开发工具进行多媒体电子地图的开发和设计。探讨了在地图全数字化生产体系下,多媒体电子地图设计的技术内容、工艺流程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7.
辽河断陷源内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油田经过50余年以寻找圈闭为主的源外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丰富的成果。1986年突破年产原油10.0 Mt大关,成为中国第三大油田。进入21世纪以来,油田产量逐年下降,稳产难度越来越大。为了确保油田持续稳定发展,积极拓展勘探视野,寻找新的后备勘探领域,提出了油田发展的巨大潜在资源——源内油气资源的勘探新思路。可望带来新一轮油气储量和产量增长高峰。源内油气资源是相对于源外油气资源的概念而提出的。源内油气资源就是滞留在烃源岩中尚未排出或难于排出的油气资源。在长期的源外石油勘探工作中,摸索、总结了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石油地质理论和较成熟的勘探、开发技术系列,有效地勘探开发了地下的油气资源。源内石油勘探,是对油田发展和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前瞻性思考。但这是一个难度较大、常人难以理解的新领域和新观念!特别是面对目前世界原油价格不断下滑的困难局面,更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如能突破对这种新观念的种种束缚和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积极组织研究源内油气资源的富集和分布规律,开展相应的勘探开发技术攻关,将会带来新一轮油气资源量和储量增长高峰。对油田发展和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28.
叶瑞明  刘洋 《测绘工程》2009,18(4):50-54
对多媒体技术和GIS的结合进行简介。主要阐述基于多媒体GIS技术的标准样地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包括数据模型设计,数据的组织和管理,系统功能设计和物理实现。最后进行总结并对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229.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质量的好坏与施工放样大有关联,测量工程与测量仪器也在不断更新,促使施工放样工作越来越简化,精度越来越高。结合某高铁枢纽火车站施工放样项目,详细探讨基于BIM技术的测量机器人智能施工放样的方法。针对异形钢结构钢梁狭窄设站空间受限及钢结构工程施工速度快等问题,阐述了基于测量机器人设站方式及详细的放样方法与步骤,利用移动终端直接在BIM模型上选取放样点,并利用仪器自动追踪功能简化了放样流程。BIM模型与测量机器人的相结合,实现了点位的快速放样,极大的提高了放样效率。  相似文献   
230.
An analytical model describing the flexural response of vertically spanning out‐of‐plane loaded unreinforced masonry wall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model is based on the second‐order Euler‐Bernoulli beam theory and captures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ut‐of‐plane response of masonry walls that have been observed in experimental tests and from numerical studies but for which an analytical solution was still lacking: the onset and the evolution of cracking, the peak strength of the out‐of‐plane loaded walls, and the softening of the response due to P ?Δ effects. The model is validated against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 model captures both the prepeak and postpeak response of the walls. From the analytical model of the force‐displacement curve, a formula for the maximum out‐of‐plane strength of the walls is derived, which can be directly applied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