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海浪波面的信息熵与海浪的谱宽度参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克俭  孙孚 《海洋与湖沼》1996,27(3):251-257
将信息熵(InformationEntropy)引入到浪波面的研究,通过谱的参量化,建立了谱宽度参量P,R,ε^2,v^2与它们对应的信息熵之间的关系,这些谱宽度参量,皆可引人到波面与波高的分布函数之中,并指出谱宽度参量具有熵的含义,给出了海浪波面熵的一种合理表示。  相似文献   
152.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选择。文章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出发,以新发展理念为基础,运用熵权-TOPSIS模型评价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的综合能力并分析其区域差异。实证结果显示:(1)五大准则层指标按权重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海洋科技创新、对外开放、海洋经济结构、社会民生、海洋生态环境;(2)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考察期间为波动上升趋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间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差距在逐渐变小;(3)影响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各子系统中,北部海洋经济圈在5个子系统评分中均处于较低水平。为此,提出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路径: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等。  相似文献   
153.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广东海洋经济连续多年位居第一,随着海洋强国强省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广东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鉴于目前很少有学者对广东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并基于原有数据对最近几年进行预测,以开展深层次的研究来对广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因此文章根据2007—2016年相关统计数据,建立海洋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与最后的综合得分,并通过指数平滑法预测未来3年各一级指标以及综合得分的变化情况,以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针对产业结构分配不合理、海洋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不足、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出将新发展理念贯穿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提高科技创新力、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4.
为科学评价海洋产业综合实力,文章从海洋资源及产业发展条件、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海洋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海洋环境保护能力4个方面构建了海洋产业综合实力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我国11个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综合实力进行客观评价。研究表明:广东、山东、浙江的海洋产业综合实力最强;福建、上海、辽宁、江苏紧随其后,处于中等实力水平;海南、天津、河北、广西则相对落后。其中,二级指标海洋产业发展能力对海洋产业综合实力的贡献最大,三级指标海洋产业规模水平、海洋产业科研实力是提高海洋产业综合实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5.
近年来,随着海洋管理理念转变和水平提升,海洋空间资源监管业务方向持续优化调整,对全流程精准数据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类多源异构数据不断增加,自下而上新的业务需求层出不穷,系统顶层设计有限性和应用需要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破解此难题,文章首次应用熵增理论,分析系统平台日益臃肿、难以维护的原因,并提出应用开放系统、远离平衡态、涨落、非线性关系等耗散系统的关键点来解决系统平台存在的问题,从理念层面为系统平台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6.
该文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烟台城市地质调查范围636 km2作为研究区,选取136个水质监测结果中的10种因子,选取基于熵权的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详细介绍了熵权综合指数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水质评价结果共分为5个区,其中Ⅰ~Ⅲ类水占总面积的40.1%,Ⅳ,Ⅴ类水占总面积59.9%,总体水质一般,主要原因是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大量开采地下水。较差区域主要分布在开发区大季家镇-古现镇-福山区臧家镇-福山区兜余镇-莱山区孙家滩以北、八角镇-永福园以南,莱山街道-解甲庄街道以北,养马岛,牟平武宁镇、研究区河流下游及沿海地带,超标因子主要有亚硝酸盐、硝酸盐、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TDS)、总硬度、氨氮、镉、铅、挥发酚等。该方法计算过程简单合理,结果客观、可靠、合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7.
In situ droplet-size distributions were measured using a laser in situ scattering and transmissiometry (LISST-100X) particle size analyzer during the evaluation of natural and chemical dispersion efficiency of crude oils under different wave and current conditions. An entropy grouping of the in situ dispersed oil droplet-size spectra has classified the multi-modal droplet-size distributions into different groups based on similar droplet-size spectra characteristics within groups and distinction between groups. A generalized linear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fitte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a number of factor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on the grouping of oil droplet-size spectra. The grouped results corresponded to the oil dispersion efficiency at different levels. This new method for droplet-size distribution data analysis can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 in field evaluation of natural and chemical dispersion efficiency of oil.  相似文献   
158.
杜学  杨海娟 《地下水》2011,(4):150-152
应用熵值函数模型,对处于快速城市化状态下的商州区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9~2005年期间商州区土地利用结构熵呈稳定下降趋势,从1999年的1.216调整为2005年的1.207,均衡度由1999年的0.585减少到2005年的0.581,优势度则在2005年增加到0.419。最后,对这一变...  相似文献   
159.
杨争光  汤军  张云鹏 《江苏地质》2012,36(4):373-378
在相控约束条件下,利用熵权方法,考虑了砂层厚度、有效厚度、砂岩系数、有效厚度系数、分层系数、夹层频数、夹层分布密度、孔隙度、渗透率、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级差、含油饱和度共13种反映储层非均质性的参数,定量计算储层非均质综合指数。该方法包括确定对象集合、指标因素集合、指标矩阵、归一化指标值、指标权重和计算综合指数等。熵权非均质综合指数算法可将数值有差异的属性参数对非均质指数的贡献进行弱化和强化,即去同存异;熵权非均质综合指数的大小能定量表征储层的非均质性。利用该方法在下寺湾油田柳洛峪区长8储层进行了应用,定量地刻画了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0.
Low-temperature isobaric heat capacities (C p ) of MgSiO3 ilmenite and perovskite were measured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1.9–302.4 K with a thermal relaxation method us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Measurement System. The measured C p of perovskit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ilmenite in the whole temperature range studied. From the measured C p , standard entropies at 298.15 K of MgSiO3 ilmenite and perovskite were determined to be 53.7 ± 0.4 and 57.9 ± 0.3 J/mol K,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entropy change (4.2 ± 0.5 J/mol K) of the ilmenite–perovskite transition in MgSiO3 is compatible with structural change across the transition in which coordination of Mg atoms is changed from sixfold to eightfold. Calculation of the ilmenite–perovskite transition boundary using the measured entropies and published enthalpy data gives an equilibrium transition boundary at about 20–23 GPa at 1,000–2,000 K with a Clapeyron slope of −2.4 ± 0.4 MPa/K at 1,600 K. The calculated boundary is almost consistent within the errors with those determined by high-pressure high-temperature in situ X-ray diffraction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