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3篇
  免费   1382篇
  国内免费   218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167篇
地质学   7399篇
海洋学   226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191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259篇
  2021年   323篇
  2020年   293篇
  2019年   405篇
  2018年   364篇
  2017年   377篇
  2016年   411篇
  2015年   406篇
  2014年   409篇
  2013年   390篇
  2012年   395篇
  2011年   491篇
  2010年   375篇
  2009年   401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363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刘建清  何利  胡志中  冉敬  陆俊泽  何佳伟 《地质论评》2024,70(4):2024040010-2024040010
锆石是一种高度稳定矿物,一旦形成,将会保留形成时源区的信息。即使再次受到部分熔融或变质作用影响,所携带的源区信息也不易全部丢失,还能再次记录地质变化的信息。因此,碎屑锆石在沉积地层年代学、沉积物源及源区构造属性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具体实践不仅可以丰富其地质年代学理论,对于重塑盆—山格局及古地理演化也具有重要意义。康滇古陆周缘筇竹寺组已有的研究主要从传统沉积学角度开展了岩相古地理分析,尚未开展碎屑锆石年代学及锆石原位微量元素分析。在古地理研究基础上,笔者等首次开展了康滇古陆东缘滇东北昭通地区筇竹寺组碎屑锆石年代学及锆石微量元素研究。研究表明,筇竹寺组碎屑锆石最新年龄为521 Ma,与中国地层表一致,代表了筇竹寺组底部沉积年龄和中国南方古生代最大海侵时限。筇竹寺组底部黑色泥岩碎屑锆石年龄具有2462~2511 Ma、1700~2061 Ma、550~1200 Ma 3个集中区域,与康滇地区Kenorland古陆、Columbia古陆、Rodinia古陆的聚合、裂解有着密切的关系。筇竹寺组碎屑锆石富集重稀土,一般具正Ce和负Eu异常,Th/U值大多大于0. 4,具岩浆锆石特征。其中,格林威尔造山运动及Rodinia古陆裂解产物为筇竹寺组碎屑锆石主要物源。灯影组是筇竹寺组源区最新层位,但岩性为白云岩不能提供碎屑锆石,其上梅树村组地层则缺失。该组碎屑锆石具有花岗岩、基性岩主要来源,且有钾镁煌斑岩、正长岩物源,并反映出多期S型花岗岩作用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2.
陈晓轩  李雯  徐倩茹  耿梅  王智忠  韩宝 《地质论评》2024,70(4):2024040026-2024040026
笔者等利用岩芯、薄片、扫描电镜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开展了吉木萨尔凹陷井井子沟组致密砂岩储层微裂缝特征分析,并揭示了微裂缝成因。研究表明:① 基于裂缝与颗粒之间的分布关系,将井井子沟组致密砂岩储层微裂缝分为粒内缝、粒缘缝和穿粒缝3种类型,其中粒内缝最发育,穿粒缝次之,粒缘缝最不发育;利用延伸长度、面密度和开度等参数评价了3种类型微裂缝分布,研究区开启性裂缝占60%以上,以穿粒缝开启性最好。② 微裂缝发育控制的因素主要有构造作用、岩石成分和结构等,微裂缝主要发育在中砂岩、细砂岩中,颗粒粒度越粗、分选越好,微裂缝越发育;储层抗压能力较弱,致使粒内缝和穿粒缝的成为主要微裂缝类型;点—线接触使得颗粒间的接触面积较小,有利于微裂缝发育。③ 研究区微裂缝成因主要为原生、成岩和构造成因,粒内缝为原生成因和成岩成因,粒缘缝为成岩成因和构造成因,穿粒缝为构造成因,穿粒缝有助于储层渗流能力的发育,是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因素之一。研究成果对于准噶尔盆地致密砂岩储层微裂缝的成因及优质储层评价具有指导意义,并对类似地质条件的致密储层油气勘探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3.
王天宇  施炜  侯贵廷  陈鹏  王嘉琦 《地质论评》2024,70(4):2024040035-2024040035
海原断裂带西段老龙湾盆地沉积一套晚新生代红色碎屑物,记录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生长过程。由于缺乏高精度的地层年代学研究,现有的工作笼统地将这套晚新生代沉积物划分为新近系甘肃群,导致老龙湾盆地对青藏高原北东扩展响应的认识存在争议。本文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老龙湾盆地晚新生代地层开展了高精度磁性地层年代学研究,建立了老龙湾盆地约13.61~2.58 Ma磁性地层年代学格架。结合岩性特征和沉积环境分析,将老龙湾盆地新近系甘肃群地层划分为2个岩石地层单位:咸水河组(N1x)和临夏组(N1-2l)。咸水河组沉积于晚中新世(约13.61~8.11 Ma),为一套砖红色砂质中砾岩、块状中砂岩、粉砂质泥岩,为晚中新世扇三角洲—滨浅湖相沉积,与下伏早志留世肮脏沟组灰绿色变质砂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临夏组沉积时代为晚中新世—上新世末(8.11~2.58 Ma),为一套厚层浅砖红色中砂岩与中—粗砾岩互层,偶含巨砾岩,总体上表现为“砂砾互层”,为河流相沉积,与下伏咸水河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在区域上,老龙湾盆地新近系甘肃群咸水河组和临夏组两个岩石地层单位,可与邻区新近纪地层进行对比,从而统一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新近纪地层系统,为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构造隆升提供了地层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4.
沉积黄铁矿的地球化学是认识重金属汇、矿床金属来源、古海洋化学及环境条件的重要途径。巢湖北郊凤凰山上石炭统黄龙组至下二叠统栖霞组臭灰岩段揭露良好,臭灰岩中黄铁矿结核普遍,集中产出于碳质页岩上2~3 m的沥青质灰岩中,其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不清。为查明黄铁矿结核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臭灰岩段的沉积环境,推断早二叠世早期古环境演化,厘清碎屑岩段与臭灰岩的关系,从该剖面采集10个黄铁矿结核和灰岩样品,采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测试其矿物成分和主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凤凰山下二叠统栖霞组臭灰岩段下部普遍发育的黄铁矿结核呈块状和微晶粒状,与灰岩界线清晰,并未切割或破坏有机质纹层,为成岩孔隙水交代生物而成。臭灰岩中SO3和Fe2O3显著富集,分别与高含量有机质和与下伏碎屑岩段一致的陆源供应有关。与上陆壳相比,臭灰岩中Se、Mo和Cd富集,黄铁矿结核中Cr、Ni、As、Se、Mo、Cd、Sb和Hg富集。碎屑岩- 臭灰岩的岩性组合、黄铁矿结核的分布范围及其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臭灰岩和黄铁矿结核沉积于受部分陆源物质影响的稳定大陆边缘缺氧强还原海相环境。  相似文献   
155.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典型剖面及刻槽采样等研究, 在云南峨山塔甸地区中元古界黑山头组识别出厚104~227 m数层石英岩矿层, 含矿岩性为灰白色、白色、乳白色块-厚层状石英岩, 呈隐晶质-粒状变晶结构, 主要由石英(>95%)组成; 分析显示样品SiO2含量为95.15%~99.41%, Al2O3含量为0.21%~2.61%, CaO含量为0.008%~0.047%, TFe2O3含量为0.088%~0.47%, K2O含量为0.009%~0.56%, MgO含量为0.010%~ 0.13%, Na2O含量为0.012%~1.4%, TiO2含量为0.011%~0.06%, 部分达到玻璃用、结晶硅用等硅质原料矿工业指标要求, 黑山头组石英岩矿为多层位赋存且单体厚度大的矿体, 层位稳定, 且延伸较远, 为一套滨海相沉积-变质型石英岩矿床, 具有较大潜在价值和经济效益, 有望形成大型石英岩矿原料产地。  相似文献   
156.
Abstract: Exhaustive investigations were launched for confirming the upper Permian host rocks of the Dajing Cu-Sn Deposit, probing into the possibility that Dajing is a Sedex type deposit during cosedimentation, complementing the deficiency of previous researches and going further into substantiating the role of the upper Permian strata in the control of ore distribution. After more than two years work, we reclassified the sedimentary facies in the Dajing area and its periphery as shallow fresh water lake and delta. Indicative sedimentary structures, such as ripple marks, rain marks, and mud cracks combined with contemporary fossils, were revealed. Having measured the flow directions, performed chemical comparison, and analyzed various sediments from sourceland in the Dajing area by XRF, we consequently redivided the strata into four sedimentary members, among which P2l1 and P2l2 were concluded as significant ore-hosted strata. The upper Permian basin was a lateral rift basin. The water and sediments in the basin are much deeper and thicker in the north than those in the south.
The indicators of special sedimentary facies, such as gravity flow, brine pool and synchronogenic stratiform structure of the ore cannot be found in the Dajing area. There was no growth fault, assemblage of sulfide and sulfate, and no zonation as well.
On the basis of study in this area,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paleo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s capriciously flowing shallow lake, which approximated the state of oxidation, we figured that the paleogeography made it prohibitively difficult to form stratiform sulfide deposits which are prone to form in deoxidized environment. It can be ruled out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Dajing deposit is a syngenetic deposit during sedimentation.  相似文献   
157.
钟建华 《湖南地质》1991,10(1):68-73
保和堂大冶灰岩中发育丰富的沉积构造,对之研究有助于保和堂、乃至整个湘中的大冶灰岩形成环境的探讨。其第一段岩石发育了丘状波痕、丘状交错层理及粒序层理,是风暴作用的反映;泥裂、水雹痕属于暴露环境。说明大冶灰岩沉积的早期仍属潮上或潮间碳酸盐台地相。中期海水加深,发育了水平层理、变形层理及包卷层理等,近于台地边缘斜坡相。晚期的粒序层理、虫迹等构造,反映了海水再度变浅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8.
三台地区下白垩统营城组一段岩石类型有隐爆角砾岩、角砾熔岩、熔结角砾岩、珍珠岩、流纹岩和凝灰岩,所属岩相为火山通道相、侵出相、喷溢相、爆发相。厘定古火山口位置的依据主要是通过分析隐爆角砾岩和珍珠岩的岩性岩相及其分布。整个火山机构划分为中心相组、近源相组和远源相组。中心相组即火山口相,主要包括火山通道相和侵出相,近源相组主要包括喷溢相,远源相组主要包括爆发相。相序(以火山口为基点)为火山通道相隐爆角砾岩亚相-侵出相中带亚相-侵出相内带亚相-喷溢相下部亚相-喷溢相中部亚相-爆发相热碎屑流亚相。近源相组较中心相组储层物性优越。其中喷溢相上部亚相是储层物性最好的岩相带。  相似文献   
159.
川东北飞仙关组沉积控储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礁滩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沉积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至关重要。以川东北普光和元坝地区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台地边缘浅滩相储层为例,在沉积背景及其演化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飞仙关组沉积亚相及微相发育特征,划分并描述了典型钻井储层高频旋回,讨论了层序演化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高频旋回发育及其与孔隙发育的相关性、相对海平面变化与储层非均质性的关系,以及沉积、成岩环境对储层早期孔隙发育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0.
苏里格气田东部下二叠统石盒子组8段是苏里格气田东部主要含气层位,其储集空间以各类次生孔隙为主。为明确次生孔隙控制因素,结合铸体薄片鉴定与定量统计、流体包裹体温度及成分分析等手段,对研究区盒8段储层次生孔隙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东部盒8段储层次生孔隙的形成受有机酸溶蚀、深部热流体作用共同影响;平面分布受沉积相、构造及油气运移路径复合控制。沿构造鼻隆轴线方向、基底断裂结合部位与厚砂体叠合区附近次生孔隙最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