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153篇
地质学   577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7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51.
蒋熹  王宁练  杨胜朋 《冰川冻土》2007,29(6):889-899
根据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多年冻土区2005年6月24日~10月16日的总辐射、分光辐射和分光反照率观测资料,利用总辐射和大气层顶太阳辐射的比值——日有效透射率Teff,用聚类分析法将资料划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三类天气,分析了该地区夏、秋季节总辐射、分光辐射比例和分光反照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夏季总辐射与大气层顶的差值和日际变化幅度最大,秋季以后这种差值和日际变化幅度减小.天空状况对分光辐射比例和地表反照率均有影响,表现为近红外辐射比例晴天比阴天大,可见光比例晴天比阴天小,各波段反照率晴天均比阴天大.反照率在夏季最低,秋季较高,反照率的日变化有依存分光辐射比例的关系,这大致可以解释地表反照率依存太阳高度角而变化的现象.无积雪地面反照率近红外波段大于可见光波段,地表有积雪时,反照率明显不同,其可见光波段反照率大于近红外波段反照率.功率谱分析表明,日有效透射率Teff存在着2~3 d的周期,它是该地区天气系统活动影响太阳辐射收入的一个反映,指示出唐古拉山地区天气系统亦有2~3 d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152.
兰州皋兰山黄土滑坡特征及灾度评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皋兰山滑坡是西北地区非常典型的黄土滑坡,由3个次级滑坡构成,形成条件可概括为:新构造作用促使皋兰山强烈隆起,形成高达200~300m以上陡峻的自然斜坡,平均坡度在33.7°,临空条件好;构成斜坡的基岩为泥岩,其上覆盖很厚的黄土层,泥岩表面风化、破碎严重,不透水,黄土垂直节理发育,有利于地表水的渗入,在黄土与泥岩的接触面构成抗剪强度低值带;在地下水对下部软弱层侵润作用下,其抗剪强度大大降低;地震是促使滑坡产生的突发因素;同时,由于斜坡前缘建房开挖边坡及公园建设加载和绿化灌溉等,导致坡体稳定性明显降低,出现失稳破坏。通过野外勘查和位移监测及稳定性计算表明:目前滑坡总体上处于稳定状态,局部滑坡体复活变形迹象渐趋明显,其中变形最严重的是位于斜坡中下部并紧邻市区的Ⅰ3滑坡、Ⅰ4滑坡和Ⅲ滑坡。文章还对滑坡潜在损失进行了初步评估,并提出了防治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3.
王留海 《矿物岩石》1991,11(4):51-56
本文分析了大洪山区钾镁煌班岩中的矿物特征,利用造岩矿物和副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与西溴含金刚石钾镁煌斑岩中相应矿物进行对比。并用特征副矿物镁铝榴石、铬铁矿的化学成分作Cr_2O_3—CaO图,Cr_2O_3-MgO图,利用Cr/(Cr+Al)的比值参数,判别岩体的含矿性。认为该区钾镁煌斑岩目前虽然尚未发现金刚石,但成矿有利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154.
对张广才岭五道岭组火山岩进行锆石U--Pb LA--ICP--MS 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确定该组火山岩形成的时代和构造背景。选取样品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晶,具有清晰的振荡生长环带和较高的Th /U 比值( 0. 52 ~ 2. 28) ,暗示其岩浆成因。测年结果显示,五道岭组火山岩形成于289 ± 3 Ma,是早二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火山岩的岩石组合为玄武岩--流纹岩,显示双峰式火山岩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玄武岩具有富集Rb、K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 LILE) ,亏损Nb、Ta 等高场强元素( HFSE) 的特征; 流纹岩呈负铕异常,富集Rb、Th、U 和K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 LILE) ,亏损Nb、Ta 和Ti 等高场强元素( HFSE) 及Sr、P 元素,并显示A 型流纹岩的特点。结合该时期区域构造演化史,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五道岭组火山岩的形成与岛弧环境下的局部伸展作用有关,这种构造背景是古亚洲洋板块俯冲于松嫩-张广才岭-佳木斯陆块之下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5.
李宪洲 《矿物岩石》1992,12(3):80-84
本文依据21件黄铁矿样品的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数据,讨论了Au,Ag,Fe,Co,Ni,S,As,Sb,Cu,Te,Sn,Se等13个元素在黄铁矿中的含量和S/Fe,As/Sb比值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对矿体上的黄铁矿单晶体进行的能谱扫描电镜成分分析,Fe,S,As等成分在黄铁矿内部呈环带状分布,由晶体中心向边缘,它们的含量呈脉动式变化,反映成矿热液活动频繁。  相似文献   
156.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坡夏季风降水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杨梅学 Ueno  K 《冰川冻土》1999,21(3):233-236
利用GAME-Tibet加强观测期间(1998年5 ̄9月)D105站的降水资料,初步分析了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坡夏季风降水的特征。表明从6月7日到9月18日,这104d中有81d产生降水,总结水量为279.2mm,每天平均降水量达3.45mm。可以认为6月7日左右为唐古拉山北坡D105站处夏季风爆发日。8月份降水量最大。为121.6mm,占观测期间总降水量的43.6%。在夏季风期间,季风降水存在着明  相似文献   
157.
在大兴安岭中南段巴雅尔吐胡硕地区发现一套碎斑熔岩。根据野外调查,可分为中心相的细微粒斑状石英二长岩(-石英二长斑岩)和边缘相的英安流纹质碎斑熔岩。通过SHRIMP锆石U-Pb测年,获得细微粒斑状石英二长岩的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7.4±0.9Ma(MSWD=1.13),英安流纹质碎斑熔岩的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5.2±0.8Ma(MSWD=1.17),二者的形成时代均属于早白垩世早期。由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可知,6件样品均属于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且具有完全一致的微量元素蛛网图和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Pb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h较富集,Ba、Sr、Eu具有一定亏损,Pb强烈富集,表明岩石来源于地壳部分熔融。在构造环境判别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区碎斑熔岩属于碰撞后或造山期后的张性构造环境花岗岩(A2型花岗岩),形成于拉张环境,代表了伸展的大地构造背景。结合大兴安岭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特征,其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闭合造山后的岩石圈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8.
在内蒙古1:5万蘑菇山幅、柴河源幅、苏河屯幅、兴安幅四幅区域地质调查中,研究人员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首次在中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下部发现木瑞组,二者为整合接触关系。该组岩石类型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夹灰白色砾岩,出露不完整,从而证明大兴安岭中段在中侏罗世历经陆相山间盆地堆积,具快速堆积特点。该组可作为一个区域性的标志层,对研究大兴安岭中段在中侏罗世期间地质演化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9.
The Chalukou porphyry Mo deposit, located in the Great Hinggan Range, is the largest Mo deposit in northeast China, although the age and genesis of the associated magmatic intrusions remain debated.Here we report zircon U-Pb ages and trace elements, whole rock geochemistry and Sre Nd isotope data with a view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gmatism and molybdenum mineralization.Zircon U-Pb analysis yield an age of 475 Ma for rhyolite in the older strata, 168 Ma for the premineralization monzogranite, and 154 Ma for the syn-mineralization granite porphyry. The granite porphyry and quartz porphyry are considered as the ore-forming intrusions. These rocks are peraluminous, alkali-calcic, and belong to high-K to shoshonitic series with a strong depletion of Eu. They also display characteristics of I-type granites. The rocks exhibit wide variations of(87 Sr/86 Sr)iin the range of 0.705426 -0.707363, and ε_(Nd)(t) of -3.7 to 0.93. Zircon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show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crust and the mantle, implying magma genesis through crust-mantle interaction. The Fe_2O_3/FeO values(average 1) for the whole rock and EuN/Eu*Nvalues(average 0.45), Ce~(4+)/Ce~(3+) values(average 301)for zircon grains from the granite porphyry are higher than those from other lithologies. These features suggest that the ore-forming intrusions(syn-mineralization porphyry) had higher oxygen fugacity conditions than those of the pre-mineralization and post-mineralization rocks. The Chalukou Mo deposit formed in relation to the sou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Mongol-Okhotsk Ocean.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subduction-related setting, crust-mantle interaction, and the large-scale magmatic intrusion were favorable factors to generate the super-large Mo deposits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160.
从南岭中生代花岗岩的显微结构特征、花岗岩液相线和固相线的已有实验成果、锆饱和温度信息、花岗岩体几何形态以及它们与围岩的接触关系等角度,提出这些花岗岩中锆石结晶温度较高,其结晶年龄与花岗岩岩浆侵位年龄之间的时差较小,很可能在锆石U-Pb年龄测定的误差范围内,因此,花岗岩中锆石的U-Pb年龄,能近似地代表花岗岩岩浆的侵位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