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86篇 |
免费 | 133篇 |
国内免费 | 13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0篇 |
大气科学 | 91篇 |
地球物理 | 107篇 |
地质学 | 508篇 |
海洋学 | 104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53篇 |
自然地理 | 4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84篇 |
2021年 | 57篇 |
2020年 | 68篇 |
2019年 | 58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64篇 |
2013年 | 68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74篇 |
2010年 | 55篇 |
2009年 | 54篇 |
2008年 | 53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52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天津滨海新区地面沉降层位的精准识别与沉降过程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塘沽地区地面沉降是新生代松散沉积物多层位沉降叠加的结果,精准识别各层位的沉降贡献是该区地面沉降防控的关键。利用塘沽G2地面沉降分层标组2011—2014年观测数据,对新生代沉积物不同层位的地面沉降进行了精准识别;结合以前的分层标观测资料,重建了1960年以来不同层位的地面沉降过程。结果显示,在1960—1970年地下水开发初期,地面沉降主要层位是浅部粘性土自然固结和第二含水组地下水开采;1970—1980年深层地下水开采高峰期,主沉降层位由二组逐渐加深到三、四组;1985年以后实施了地面沉降控制措施后,第四系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逐渐减小;2000年之后,随着滨海新区的成立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引起的建筑基础沉降逐渐成为主要的沉降层。通过对不同时期主要地面沉降层位的转换过程分析,提出地面沉降精准防治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2.
本文以地热资源丰富的雄安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SBAS技术对2015年7月至2019年2月的42幅Sentinel-1区域卫星影像和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的10幅ALOS-2区域卫星影像进行处理,以此获取雄安新区的时间序列地表形变。研究结果表明,雄安新区整体地表沉降严重,且沉降区主要集中在雄县和容城县,其中雄县沉降最为严重,沉降中心累计沉降量超过330 mm,容城县沉降中心累计下沉量超过120 mm。结合地热井位置和地热开采历史,由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大量开采地热资源会引起地表沉降现象。 相似文献
993.
994.
一种基于可预报性的暴雨预报评分新方法Ⅰ:中国暴雨可预报性综合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暴雨预报检验采用二分类事件检验方法存在的双重惩罚导致评分过低,没有考虑到中国暴雨可预报性时、空分布不均,不便于对比分析不同区域暴雨预报能力差异等问题,为了发展基于可预报性的新型暴雨预报评分方法,在综合分析影响预报员暴雨预报信心的主要因素(暴雨气候统计特征、天气影响系统运动尺度特征及数值模式预报能力等)基础上,利用2008—2016年4—10月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5 km×5 km分辨率的多源降水融合格点分析资料、站点降水观测资料和中国国家级业务区域模式降水预报资料以及扩展空间暴雨样本统计方法,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中国暴雨可预报性综合指数(Synthetic Predictability Index of Heavy Rainfall,以下简称SPI)数学模型,以定量描述中国各区域的暴雨可预报性特征。SPI数学模型由暴雨气候频率、暴雨面积比率和模式暴雨预报成功指数(Threat Score,TS)3个分量组成,计算了2008—2016年4—10月SPI的3个分量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暴雨面积比率对SPI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影响最大,两者偏相关系数大于0.9;其次是暴雨气候频率的影响,两者偏相关系数值为0.8左右;第三是模式暴雨预报TS评分的影响,两者的偏相关系数为0.7左右。分析还发现,SPI大值区随季节而变化,空间分布不均匀:4—5月,可预报性大值区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6—7月,主要分布在江淮流域;7月中旬至8月,大值中心从江淮北部移到华北和东北地区;9月,副热带高压南撤,大值中心也相应南撤。 相似文献
995.
研究区属复杂景观地球化学区,取样位置经常位移,样品高值点难以确定.常规方法圈定化探弱异常范围大,异常中心不明显.经化探数据规格化、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及综合衬度计算圈定的化探异常指导野外找矿,发现多处铜矿体(点). 相似文献
996.
论城市群经济联系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影响——基于京津冀与沪苏浙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协同发展的过程,本质是经济领域相互作用,城市群经济联系不断增强的过程。从经济联系的视角通过对京津冀城市群与长三角地区沪苏浙城市群的对比分析发现,无论是从经济发展的梯次结构还是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沪苏浙地区都优越于京津冀。立足现实,深化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借助雄安新区的规划与建设,就改变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一城独大”式的发展模式以及带来的一系列负效应,构筑梯次良好、经济互通密切的城市空间布局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7.
滨海新区海岸线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多期遥感数据,监测天津滨海新区近10年来海岸线的冲淤变化及潮滩利用,结合历史海岸线资料,对其变迁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该地区海岸线总体快速向海推进,特别是在2007年以后推进速率明显增大,最大规模推进集中在海滨浴场至永定新河河口岸段,约13.7 km.围海造陆、港口建设等人为活动是其快速推进的主导因素.海岸侵蚀作用多发生在歧口河至青静黄排水渠岸段和大神堂村至涧河口岸段,且大神堂村至涧河口岸段比较显著,平均侵蚀速率约10m/a,需要密切关注和重点防范. 相似文献
998.
选取粤港澳大湾区典型城镇化地区广州市的流溪河—西航道—前航道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0年7月和2021年1月开展野外调研采样活动,收集40个地表水水样样品,通过室内分析,利用水化学和同位素(δ15N- 、δ18O- 和δ15N- )等指标,探讨研究区河流氮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来源,研究城市化对河流氮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上游到下游,人类活动对Cl-、 -N、 -N、DIN(溶解态无机氮)的质量浓度影响逐渐突显;丰水期 -N、DIN较枯水期高,主要归因于外源输入的影响强于降雨量与上游来水稀释的综合作用;在溶解态总氮的组成分布上, -N与 -N分别是丰水期、枯水期的主要存在形态,说明丰水期人类活动影响十分显著。丰水期 -N与Cl-的质量浓度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丰水期 -N与Cl-可能具有相近或相同的来源。离子比值及稳定同位素的溯源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均显示上游农田化肥、土壤有机氮、养殖污水为上游河道的主要氮来源,而土壤有机氮、城市污水则为下游河道氮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99.
Discriminant Models of Uncertainty in Nominal Field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espite developments in error modeling in discrete objects and continuous fields, there exist substantial and largely unsolved conceptual problems in the domain of nominal fields. This article explores a novel strategy for uncertainty characterization in spatial categorical information. The proposed strategy is based on discriminant space, which is defined with essential properties or driving processes underlying spatial class occurrences, leading to discriminant models of uncertainty in area classes. This strategy reinforces consistency in categorical mapping by imposing class-specific mean structures that can be regressed against discriminant variables, and facilitates scale-dependent error modeling that can effectively emulate the variation found between observers in terms of classes, boundary positions, numbers of polygons, and boundary network topology. Based on simulated data, comparisons with stochastic simulation based on indicator kriging confirmed the replicability of the discriminant models, which work by determining the mean area classes based on discriminant variables and projecting spatially correlated residuals in discriminant space to uncertainty in area classes. 相似文献
1000.
下扬子地区海相盆地演化及油气勘探选区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晚震旦世开始至中三叠世,下扬子地区沉积了三套巨厚的海相烃源岩系(Z2-O3、C-P、T1).三套烃源岩热演化特点不同,下古生界烃源岩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期构造阶段的热演化(已达过成熟干气阶段);上古生界烃源岩基本处于生油阶段晚期;三叠系大部烃源岩处于成熟生油阶段,少数处于未成熟阶段.区内下古生界烃源岩经历了两次成油过程,即加里东运动前的盆地沉降阶段和加里东运动后晚古生代陆表海沉积阶段.海相油气储盖条件发育,配置有利,经多年油气勘探证实,下古生界油气勘探应立足于苏北地区;上古生界油气勘探除苏北地区外,尚有皖南与浙西地区.中生界海相油气勘探应集中在几个发育较好的中生代盆地,如常州、句容、无为、望江等盆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