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2篇 |
免费 | 78篇 |
国内免费 | 7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篇 |
大气科学 | 129篇 |
地球物理 | 102篇 |
地质学 | 288篇 |
海洋学 | 25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20篇 |
自然地理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36 earthquake swarms in and around Jiangsu Province, summarize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thquske swarms and subsequent strong earthquakes. It also analyzed the judgment criteria for precursory earthquake swarms. Earthquake swarms in Jiangsu Province are concentrated in several areas. Most of them were of magnitude ML2.0~3.9. For most earthquake swarms, the number of earthquakes was less than 30. Time duration for about 55% of earthqua... 相似文献
482.
三峡库区巴东组地层的发育特征及其空间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大量的野外实际观察、室内岩石标本的薄片鉴定及化学成分分析结果,作者详细论述了三峡库区巴东组地层(T2b)的发育特征及其空间变化的规律性。巴东组地层在秭归、巴东、巫山、奉节等4个地区的总厚度最小约为830m,最大约为1420m,自东而西地层总厚度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红色与灰色是巴东组地层的两大基本色调,红色系列的岩层(第二、四段),多见为碎屑或砂泥质岩类,而灰色系列的岩层(第一、三、五段),多见为碳酸盐岩类。由其发育特征可知,巴东组为典型的易滑岩组。 相似文献
483.
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岩石化学、斑岩体蚀变特征、岩石结构构造、岩石组合、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等方面对思茅市澜沧县凹子寨地区出露的喜马拉雅期花岗斑岩的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发现的与喜山期侵入岩体有关的铜矿化,为斑岩型铜(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484.
针对大岗山水电站坝区辉绿岩脉蚀变泥化问题,在系统调研和室内试验基础上探讨了蚀变泥化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构构造、矿物学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并结合区域地质环境分析了蚀变泥化岩形成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坝区SN向辉绿岩脉劈理化强烈,蚀变泥化带发育,且主要集中发育于岩脉与花岗岩接触面及内部强烈劈理化部位。蚀变泥化岩松散易碎,具有塑性高、含水量高、重度低及中等压缩性等物性特征。X衍射和扫描电镜显示蚀变生成了大量的黏土矿物,且具有多孔隙空洞的微观结构特征。富含辉石等暗色矿物和热液交代、多期次的构造挤压错动及浅表生风化作用构成岩脉蚀变泥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85.
486.
本文根据1991年11月15日~12月20日中国世界大洋环流实验(简称CWOCE)首航ADCP测流资料并结合日本气象厅的ACM次表层测流资料(1992年1月20日~2月15日),描述了菲律宾以东的海流特征。同时应用该航次CTP资料计算了各观测断面的地转流流量,并用盐度跟踪讨论了北赤道逆流(NECC)、黑潮和棉兰老海流的水源。计算和分析表明,本航次期间有3个强流区,即黑潮源头区、棉兰老沿岸区和北赤道逆流区。此外,本航次本区海流特征与1986/1987ENSO事件同期的海流特征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487.
湖南省夏季极端降水异常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湖南省88站常规观测资料、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采用EOF分解和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湖南省1961—2014年极端降水的年际变化异常和时空特征,以及极端降水异常的环流成因。并主要分析了由EOF方法分析得出的第一类极端降水形态(一致偏多或偏少型)与环流异常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湖南省夏季极端降水分布有较大的空间差异,且湖南省极端降水呈明显增强的趋势。由于极端降水的变化周期与大尺度环流固有的2~4 a周期相同,因此大尺度环流的变化是湖南省极端降水异常的主要成因。大尺度环流的变异引起中国东部经向排列的环流异常分布,使得高度场和风场等气候场产生变异,从而引起湖南省极端降水的异常。从极端降水偏多年与偏少年大气环流的差值场可以看出:湖南省处于显著差异区,湖南省极端降水偏多(偏少)主要是由于北方的偏北风加强(减弱)和经西太平洋—南海进入湖南地区的西南风加强(减弱)并在湖南地区产生辐合(辐散)。当夏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时,湖南正处在偏南较强西风急流的南侧,较强西风急流所产生的抽吸现象使得上层空气辐散,增加了湖南省极端降水的强度。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偏南、偏西,使得东亚夏季风偏弱,导致气流辐合稳定在湖南省,造成极端降水偏强。前冬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EI Ni1o)/偏冷(La Ni1a),湖南地区的极端降水容易一致偏多/偏少。同时黑潮暖流区也是影响湖南极端降水变化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488.
489.
重庆城区近百余年旱涝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Z指数作为旱涝等级标准,利用重庆城区百余年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历年及四季旱涝出现的频率,采用趋势分析、最大熵谱分析以及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重庆城区年及四季旱涝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城区年及四季干旱和洪涝发生频率均在25%以上,重庆旱涝灾害较频繁;多项式拟合和周期分析表明,城区年及四季旱涝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某些阶段年际变化特征也很显著,总体而言,年及夏季旱涝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较明显,其它三个季节则是年际变化特征较明显。近几年的年旱涝变化处于偏涝阶段;而近几年夏季的旱涝变化,从年代际尺度来看,目前处在偏旱阶段,出现干旱的可能性较大;而其它三季则处于偏涝阶段。 相似文献
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