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2篇
  免费   1617篇
  国内免费   748篇
测绘学   547篇
大气科学   668篇
地球物理   917篇
地质学   3390篇
海洋学   864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499篇
自然地理   1364篇
  2025年   11篇
  2024年   173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249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285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225篇
  2017年   291篇
  2016年   279篇
  2015年   266篇
  2014年   453篇
  2013年   372篇
  2012年   493篇
  2011年   411篇
  2010年   362篇
  2009年   372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398篇
  2006年   390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61.
西部煤矿区规划环评中地下水专题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矿区规划环评在我国相对其他领域起步较晚,与之相适应的环评技术导则尚未出台,各评价单位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思路较为混乱。以我国西部典型煤矿区(榆横、榆神矿区)规划环评为例,利用水文地质学、水资源学理论,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方法,提出了西部煤矿区规划环评中地下水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思路。研究认为西部煤矿区水资源匮乏和生态环境脆弱是共性,“三水”平衡是评价的基础,将矿区开发对水资源的影响限制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范围之内是煤矿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762.
天津市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津市是我国主要缺水城市之一.1990~2000年地表水年平均用水量16.33×108m3,地下水年平均用水量7.11×108m3,地下水的供水比例约占30%左右.1990~2002年,按全国统一部署,对天津市地下水资源进行了新一轮评价,评价结果是天津市地下水天然资源为18.13×108m3/a,矿化度小于5g/L的天然资源为15.75×108m3/a,可开采资源为8.27×108m3/a,其中浅层水2.58×108m3/a,深层水3.56×108m3/a,隐伏岩溶水1.24×108m3/a,山区1.10×108m3/a.天津市地下水开采程度已达90.45%,除蓟县、宝坻、宁河、静海略有盈余,其余各区、县已超采.要解决天津市规划需水量(2010年)56.76×108m3/a的要求,必须采取外调水源、工农业节水和污水回收利用、海水淡化利用、利用坑、塘、洼、淀尽可能拦蓄汛期弃水等措施.天津市每年7×108~8×108m3的地下水资源为多年稳定补给的地下水资源,属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但必须调整开采布局,压缩深层水的开采量,以遏制地面沉降继续发展.在连续干旱年份,为解决城镇生产及生活用水的燃眉之急,保证城市供水安全,建立一种非常规的并有一定开采周期的应急供水水源地,可缓解一部分供水压力.经初步论证,蓟县平原区和宝坻中北部第四系全淡水区及邻近的咸水分布区,有望建成大型集中供水水源地.经勘查,蓟县城关、西龙虎峪、宝坻石化、宁河县北部岩溶水等4个蓄水构造,也具备建设集中供水水源地的条件.用于应急供水的水源地总可开采量约100.57×104m3/d(3.67×108m3/a),可供市区水量为64.5×104m3/d(2.35×108m3/a).对于类似天津市这种特大型城市,建立供水水源储备机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63.
数据库系统承担所有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任务,是海洋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基础.它的数据质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管理、分析的准确性,其数据结构是否合理影响到整个运行系统维护和更新工作的成效和费用。提出了构建海洋资源基础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内容,并简要讨论了建库时所涉及的问题和建库后的管理维护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764.
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生态旅游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平  李艳  李万立  张萍萍 《海洋科学》2004,28(11):33-38
在研究黄河三角洲自然环境演变的基础上,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其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方式和途径以及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65.
西藏羊湖二厂电站厂房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泥石流的活动特征及其危险性评价对电站的施工及运行有重要意义。根据羊湖电站厂房区勘查所获取的资料,对厂房区后山5条泥石流沟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层次分析法(AHP)应用到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中。对该厂房区5条泥石流沟的危险度评价表明,5号沟泥石流危险度最高,4号沟次之,1号沟、2号和3号沟危险度相对较低。泥石流危险度与流域面积的大小呈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766.
生态地球化学预测预警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生态地球化学危害效应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地球化学环境监测-机理研究相结合的生态地球化学预测预警基本思路。根据当前中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和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工作的现状,举例说明了土壤重金属元素累积、土壤环境变化、生态效应机理的若干研究方法,提出了预测预警成果体现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67.
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流域洪水资源利用合理性评价提供基本的阈值标准,有效协调洪水资源利用与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防洪安全的关系,建立了流域洪水资源利用评价的基本框架.指出洪水资源利用评价应解决洪水资源量计算、洪水资源利用水平分析、洪水资源可利用量评价和洪水资源利用潜力评估四个基本问题.在对洪水资源利用量、洪水资源可利用量、洪水资源利用潜力等基本概念进行系统阐述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评价方法.根据所建立的基本概念和评估方法,对1980~2006年海河流域及4个二级区的洪水资源利用状况及合理性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表明,1980~2006年海河流域平均年洪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利用潜力分别为62.8亿m~3和5.35亿m~3.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总体而言处于比较不合理的状态,洪水资源利用量频繁超过洪水资源可利用量,洪水资源利用潜力不大.多数年份洪水资源利用量超过了河道内必要需水量允许的限度,少数丰水年份超过了流域洪水资源调控利用能力的范围.今后,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合理性的提高,需要逐步调整目前洪水资源利用主要集中于山区的空间格局,提高平原区洪水资源调控利用能力,有效保障洪水期河道内必要需水量.  相似文献   
768.
黎塘研究区塌陷脆弱性较高,为科学地开发该区的岩溶地下水,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生活需要,本文针对黎塘镇塌陷的主控触发因素为岩溶地下水动态变化这一特点,采用现场实时监测岩溶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和室内塌陷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将监测结果与当地塌陷的临界条件进行对比来确定开发岩溶地下水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当前开采条件下,塌陷脆弱性分区与稳定分区并非完全重合:部分高脆弱和较高脆弱区,在目前开采条件下仍处于稳定状态,部分低脆弱区则处于危险状态,并为研究区十多年来塌陷的发育、分布特征所支持印证.据此认为,在塌陷脆弱性较高的地区未必就需要绝对禁止对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地下水的开发应以不增加当地塌陷的频率、加剧当地岩溶塌陷的危害为前提.  相似文献   
769.
海沧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矿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厦门海沧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重矿物(0.063~0.125mm粒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该粒级的重矿物共计49种,其优势和特征矿物为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绿帘石、铁铁矿、角闪石、锆石、红柱石等;重矿物的平均质量分数为9.56%;根据重矿物的分布和含量,并结合主要标志矿物的颗粒百分含量和分布特征,将该海域划分为5个矿物组合区,根据各区的矿物组合类型分析了该海域的物质来源及影响重矿物分布和组合的因素,进而探讨了九龙江河口湾和厦门西港海湾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770.
基于被动微波遥感的青藏高原雪深反演及其结果评价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修正的张氏雪深反演算法,用SSM/I37GHz和19GHz水平极化亮温值计算了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积雪深度,对其精度进行了评价,并对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此算法能够较好地反映研究区的雪深分布,但局部地区误差较大,总体上雪深被高估。其误差主要来源于冻土,深霜层,植被以及雪层中液态水含量,雪粒的形状和粒径的变化带来的影响。SSM/I数据较低的分辨率和研究区复杂的地形使反演的雪深与观测的雪深缺少可比性,给精度的评价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