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3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391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155篇
地质学   1154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90年代长江中游异常多雨的气候变化背景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小波变换技术, 对与长江中游地区夏季降水密切相关的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西太平洋副高、南海夏季风等物理因子进行时间变化的尺度分离.通过对年代际变化和长期趋势等不同尺度变化的分析, 揭示出90年代长江中游异常多雨和频繁洪涝产生的气候变化背景.  相似文献   
102.
该文通过试验研究了气象条件 (CO2浓度、温度、土壤湿度) 变化对小麦叶片、茎、籽粒中量元素 (Mg、Ca、S) 和微量元素 (Zn、Fe) 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CO2浓度、土壤干旱胁迫对这5种元素含量积累有利; 高CO2浓度伴随高温缩短了小麦生育期, 使籽粒产量明显下降, 综合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的有利影响和产量的不利影响, 要想获得正常气象条件下等量的5种元素, 小麦的供给量将会是短缺的。  相似文献   
103.
中国南方中及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6,自引:13,他引:6  
中国南方是指西至金沙江一元江断裂、西北至龙门山断裂、北至城口-房县-襄樊-广济断裂、东北至郯城-庐江断裂、东至黄海和东海、南至南海的中国南方的广大地区,面积约200万km^2。在露头剖面和钻井剖面的地层学和岩石学研究所取得的各种定量及定性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编制出了中国南方中奥陶统胡乐阶(庙坡阶)和}韩江阶(宝塔阶)以及上奥陶统石口阶(临湘阶)和五峰阶的各种单因素图以及相应的各世的岩相古地理图。在这些古地理图中,有7个主要的古地理单元,即滇西台地、康滇陆、扬子台地、斜坡、江南盆地、东南台地和华夏陆。前5个古地理单元属康滇古地理体系,后两个古地理单元属华夏古地理体系。这些古地理图的最大特征是定量,即每个古地理单元的划分和确定都有确切的定量的单因素图和数据为依据。这种定量的岩相古地理图在我国南方中及晚奥陶世还是首次出现。这种定量岩相古地理图在古地理学中是个重大的进展,对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沉积矿产的预测和勘探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最后,对两个古地理体系和7个主要古地理单元在整个寒武纪和奥陶纪各期或世的历史演化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4.
中扬子地区显生宙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中扬子地区作为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重点战略区块 ,自基底形成至今 ,陆块南北经历了多期造山活动。其中 ,古生代以来的后四期造山作用控制与发育了区内海陆相四套含油气系统 ,加里东及印支早期造山作用利于原生海盆含油气系统的发育与形成 ;印支晚期—喜山期造山作用对其具有改造和破坏作用 ,但利于陆相含油气系统的形成。研究区海盆发育期形成的古隆起及其周缘斜坡带是海相残留盆地油气运聚与保存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05.
辽西中侏罗世高Sr低Y型火山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通过对辽西阜新地区中侏罗世蓝旗组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燕山地区存在着中侏罗世高Sr低Y型火山岩。这些高Sr低Y型火山岩为高铝高钠低镁(Al2O3>15%,Na2O≥3.37%,MgO≤1.33%,Mg#≤0.35)的安山岩-英安岩,高Sr(≥541μg/g)低Y、Yb(Y≤19μg/g,Yb≤1.35μg/g)含量及高Sr/Y(≥40)比值,强烈的稀土元素分馏((La/Yb)N>17,(No/Yb)N>1.2)),Eu异常不明显(0.82~0.96),高场强元素(如Nb、Ta)相对亏损。这些特征与太古代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岩套相似。我们认为这些火山岩起源于古老的下地壳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其形成可能与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作用有关。辽西中侏罗世蓝旗组高Sr低Y型火山岩对探讨燕山造山带岩浆起源及地球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距今14亿年低生物量的碳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钟华  陈锦石 《地质科学》1992,(2):160-168
北京十三陵和天津蓟县两剖面中距今十四亿年海相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表明,十三陵—蓟县地区当时具有较低的δ13C 值(共分析了152个样品),平均占δ13C=-0.7‰(PDB)。这种较低的δ13C 值很可能具有全球性。原始的海相碳酸盐岩较低的碳同位素组或反映较低的有机碳埋藏速率。有机碳的埋藏速率与当时全球生物量的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磷酸盐岩较低的δ13C 值进一步反映当时较小的全球生物量的存在。每年8.11×108吨有机碳推测是距今十四亿年全球生物量的最小值。  相似文献   
107.
贵州中三叠世岩隆沉积史及地球化学相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童金南  黄思骥 《地球科学》1992,17(3):319-327
  相似文献   
108.
肋木是欧亚大陆早一中三叠世最标志的一属植物,在华南以往的地质文献中尚未报道过。本文描述了首次发现于桑植县一带中三叠世巴东组下段的一种肋木化石即湖南肋木(新种)。根据这个种的孢子囊近似凹入的盘形等特征,认为它是一种适应在水体中漂浮的滨海潮坪植物。此外,文中对肋木的地质、地理分布也作了较系统的总结,并提出其确切的地质时限为印度期一安尼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9.
中国中奥陶世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8,自引:1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中国早、中、晚寒武世和早奥陶世岩相古地理诸文的继续。在笔者等的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定量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地区(主要是蒙兴地区、昆仑秦岭地区、西藏地区、海南岛地区和台湾地区)的地质资料,编制出了中国中奥陶世岩相古地理图,并撰写出本文。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研究程度较高,其岩相古地理图和文字论述都是定量的。其他地区的研究程度较低,其岩相古地理图和相应的文字论述则是定性的和概略性的。中国中奥陶世岩相古地理的基本格局仍和早奥陶世的一样为“两槽和三台相间分布”。两槽即天山北山蒙辽吉槽地和昆仑秦岭槽地,三台即准噶尔蒙兴台地、塔里木柴达木华北台地和西藏华南台地。但是这些古地理单元及其次级古地理单元的特征却与早奥陶世的有所不同或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0.
描述了发现于合川自流井组东岳庙段的三种似木贼植物化石,即Equisetites flus Harris,E.1ateralis(Phillips)和E.columnaris(Brongn.)Phillips。标本保存良好,依据植物和双壳类化石的分布关系,提出自流井组东岳庙段的时代为早侏罗世晚期至中侏罗世早期。同时,分析了东岳庙段的岩相特征和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