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241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244篇
地质学   543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In this study, the biosorption of Cd(II), Ni(II) and Pb(II) on Aspergillus niger in a batch system was investigated, and optimal condition determined by means of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CCD) under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Biomass inactivated by heat and pretreated by alkali solution was used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optimal conditions. The effect of initial solution pH, biomass dose and initial ion concentration on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metal ions by A. niger was optimized using a design of experiment (DOE) method.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biosorption were 5.22 g/L, 89.93 mg/L and 6.01 for biomass dose, initial ion concentration and solution pH, respectively. Enhancement of metal bio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dried biomass by pretreatment with sodium hydroxide was observed. Maximal removal efficiencies for Cd(II), Ni(III) and Pb(II) ions of 98, 80 and 99% were achieved, respectively. The biosorption capacity of A. niger biomass obtained for Cd(II), Ni(II) and Pb(II) ions was 2.2, 1.6 and 4.7 mg/g,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se observations the fungal biomass of A. niger is a suitable biosorbent for the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from aqueous solutions. Multiple response optimization was applied to the experimental data to discov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a set of responses, simultaneously, by using a desirability function.  相似文献   
92.
适应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下的重要谈判内容。2018年12月举行的第24次缔约方大会(COP24)就适应议题后续实施方案达成了共识,为全球气候治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在未来全球气候治理中,如何借助新成果推动国内适应工作稳步发展,积极发挥中国作用,是新形势下亟需考虑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梳理了适应议题的焦点问题、各集团和缔约方的立场观点,展望了2019—2025年适应相关议题主要工作安排,并对此提出了中国未来适应领域完成相关工作需要考虑的应对措施建议,包括:(1)深入分析国际信息报告体系与国内信息的联系,梳理国内适应工作亮点,为构建高质量报告奠定基础;(2)构建跨部门跨地区协作机制,加强信息搜集与完善,有效提高数据和信息统计功能;(3)强化气候变化适应技术、规范、标准等科学研究的作用,为制定政策规定时纳入相应技术要求、提高政策规定等需求提供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服务。  相似文献   
93.
新疆积雪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李培基 《气象学报》2001,59(4):491-501
积雪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是当前正在争论的问题.文中通过地面气象台站和SMMR微波卫星遥感两种积雪资料所建立的两个独立的积雪序列的一致性,证明前者在表现新疆积雪长期变化能力方面具有可靠性.阐明了积雪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冬季气温和降水量年际波动的关系,检验了积雪长期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虽然近50a来新疆冬季变暖十分显著,尤其20世纪90年代为最温暖的时期,但是积雪并未出现持续减少的现象;积雪长期变化表现为显著的年际波动过程叠加在长期缓慢的增加趋势之上.积雪年际波动是冬季降水量和气温两者年际波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冬季气温和降雪量变化受不同的欧亚环流振荡所控制;积雪增加趋势与降雪量趋势相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洋蒸发量增加,以及在寒冷干燥气候下积雪对降雪量变化更为敏感的缘故.  相似文献   
94.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干旱灾害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严重,然而由于旱灾损失的复杂性及其显著的区域差异,至今对中国农业旱灾损失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的认识十分有限。文中利用1961年以来中国农业干旱灾害的灾情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系统分析了近50年来中国农业干旱灾害不同受灾强度分布比率和综合损失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及其在北方和南方的区域差异,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的气温突变对农业旱灾损失率的影响特征,探讨了农业旱灾综合损失率对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要素变化的依赖关系及其在气候空间的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近50年来中国农业旱灾综合损失率平均每10 a约增加0.5%,风险明显增大。而且,北方综合损失率每10 a约增加0.6%,高出南方1倍,风险增大的速度明显比南方快;北方农业旱灾几乎在很宽松的气温条件下就可以发生,而南方更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年份。并且,在气温突变后,变化趋势明显加剧,全中国综合损失率约增加了0.9%,风险明显增高;而且北方综合损失率的增值高达1.8%,是南方的4倍还多,气候突变对北方农业旱灾风险的影响明显比南方更凸出。综合损失率在北方对降水变化的响应要更敏感,而在南方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更敏感。同时,关键影响期降水对综合损失率的影响比全年降水影响更显著;北方的关键影响期作用比南方更凸出。这些新的科学认识对中国农业旱灾防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
CLM4.0模式对中国区域土壤湿度的数值模拟及评估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利用普林斯顿大学全球大气强迫场资料,驱动公用陆面过程模式(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 4.0,CLM4.0)模拟了中国区域1961~2010年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将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数据(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Reanalysis,NCEP)和高级微波扫描辐射计(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EOS,AMSR-E)反演的土壤湿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LM4.0模拟结果可以反映出中国区域观测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和时空变化特征,但东北、江淮和河套三个地区模拟值相对于观测值在各层次均系统性偏大。模拟与NCEP再分析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与AMSR-E的反演值在35°N以北的分布也基本一致;从1961~2010年土壤湿度模拟结果分析得出,各层土壤湿度空间分布从西北向东南增加。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和内蒙古西部地区。东北平原、江淮地区和长江流域为高值区。土壤湿度数值总体上从浅层向深层增加。不同深度土壤湿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除新疆西部和东北部分地区外,土壤湿度在35°N以北以减少趋势为主,30°N以南的长江流域、华南及西南地区以增加为主。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CLM4.0模拟的夏季土壤湿度在不同程度上响应了降水的变化。中国典型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土壤湿度减小,湿润区增加。其中湿润区土壤湿度对降水的响应最为显著,其次是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相似文献   
96.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treatment of textile effluent using an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 was designed and analyzed using the Box-Behnken method. 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 parameters on electro-oxidation of textile effluent has been critically examined using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RSM), and a quadratic model for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reduction has been developed. It has been observed from the present analysis that the predicted value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45.  相似文献   
97.
刘特培  秦乃岗  郭贵安 《地震》2003,23(1):90-94
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对华南地区12例中强以上地震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有8例在震前响应比值有明显的高值( Y≥ 2. 0)异常显示, 通过对响应比值随时间变化特征的分析表明, 响应比对5级左右地震有较好的中短期预测效果, 因此响应比理论可作为华南地区地震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98.
加卸载响应比(LURR)理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利用大尺度岩石试件破坏声发射实验,对加卸载响应比(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理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的加载条件力求能够模拟地下岩石的复杂受力过程。在加载过程中,岩石试件内部出现的损伤用声发射技术进行了记录。实验数据经过分析之后所得的结论与加卸载响应比理论预测的结果相符合。把加卸载响应比值Y的变化情况与声发射事件定位的过程相对比,也可以进一步看出岩石材料内部的损伤发展过程与加卸载响应比Y值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而高Y值的异常情况出现,又是在材料发生最终破坏之前,所以,可以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定量地分析岩石试件损伤演化情况,从而对岩石材料的破坏及地震做出预测。实验结果再一次验证了加卸载响应比理论。  相似文献   
99.
100.
随机地震模型及反应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实际地震加速度的频谱特性和相位谱特性为依据,仿概率统计理论中的高斯概率密度函数,建立了随机地震加速度频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