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
李忠  彭守涛 《岩石学报》2013,29(3):739-755
大批量、原位高精度碎屑矿物同位素分析为盆地(盆山)动力学等前沿领域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针对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中生界及新生界露头剖面,重点通过13个(新补充4个)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U-Pb同位素的LA-ICP-MS分析,本文解析了其年代学、物源特征及其构造属性等高分辨率信息,并开展了沉积记录与物源体系对比,探索了天山及其邻近盆地的表壳演化过程与地球动力学机制.研究显示,上三叠统-中侏罗统天山南麓碎屑锆石U-Pb年龄构成相对单一,年龄偏老(峰值区间380~450Ma),而同层位天山北麓碎屑锆石物源年龄构成总体宽泛复杂(160 ~470Ma);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天山南麓碎屑锆石年龄构成复杂化(150 ~ 470Ma),而天山北麓则趋于相对简单(但仍然保留250~ 430Ma较宽范围);新近统以上,天山南、北麓主物源碎屑锆石年龄构成均趋向单一,即南麓年龄偏老(峰值区间380 ~460Ma),而北麓偏新(峰值区间260~310Ma).可能说明山盆构造分异活动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中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平稳或渐弱,天山主分水岭位于南天山;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天山区域整体抬升剥露加剧,并伴随主分水岭相对北移;晚白垩世-古近纪相对较弱,而新近纪再度活跃并达到最强,南、北天山强烈隆升,分水岭各成系统.这也反映同期在欧亚板块南缘的一系列拼合-碰撞作用中,拉萨、印度板块对天山地区陆内构造变形和改造作用效果明显,而羌塘块体的影响较小;另一方面,与晚侏罗-早白垩世拉萨板块碰撞事件相关的天山隆升导致陆内区域气候-沉积演化的重要转折,但天山南北盆地局域气候-沉积记录的分异在新近纪印度板块碰撞以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92.
论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把中国东部中、新生界划分为6个构造-沉积旋回, 相应地发育6期构造运动主幕, 侏罗纪末幕运动是一场变格运动。进一步将研究区构造形变史划分为两个形变阶段和一个过渡阶段。两个构造形变阶段发育两种类型的沉积盆地、两种型式的构造体系, 它们之间存在着广泛的构造不整合, 显示二元结构即为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3.
东北地区佳木斯隆起与周缘中新生代盆地群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东北地区佳木斯隆起与周缘中新生代盆地群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剖面综合解释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确定了研究区的盆山耦合关系:在早白垩世发生NW-SE向伸展作用,形成广泛发育呈NE向展布的伸展盆山耦合系统;在晚白垩世受到NWW-SEE向挤压作用,形成NE-NNE向的逆冲推覆构造与挤压坳陷型盆地并存的盆山耦合系统;在渐新世-中新世受到近NS向挤压作用,不仅使白垩纪形成的NE-NNE向构造和盆地受到叠加改造,而且形成了与NS向挤压作用相伴产生的挤压坳陷型盆地,构成了广泛发育的近EW向展布的隆起和挤压坳陷盆地并存的盆山耦合系统。佳木斯隆起在中新生代的隆起作用主要是晚白垩世、渐新世-中新世2次逆冲作用叠加的结果。研究区自白垩纪以来始终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大地构造背景。上述3个阶段的盆山耦合机制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4.
梅冥相 《古地理学报》2016,18(4):513-524
在现行的前寒武纪地质年代表中,由于太古宙底界没有得到很好的定义,只是被粗略地置于大约4000,Ma,因此也造成了一个没有得到较好定义的“冥古宙”。2个重要的发现促使学者们对冥古宙的地层学属性进行修订:(1)在西澳大利亚Jack山脉太古宙砾岩中发现了真正古老的锆石晶体,其不仅可将地层时代延伸到4404,Ma,而且包含了有关地球早期环境条件较为丰富的信息; (2)在加拿大北部发现了大约4030,Ma的Acasta片麻岩。根据这些发现,并结合月球和陨石的测年数据,就产生了大量有关太阳系和地球早期历史的新知识,包括太阳系与地球的形成、初生地球时期的重要变化及其物质记录和生命的起源及早期进化,这成为修订冥古宙地层学属性的重要基础。修订后的冥古宙代表了地球演变历史的最早时段,即从太阳系和地球在T0=4567,Ma的形成,一直延续到地球上最古老岩石的出现(4030,Ma)。冥古宙还可被进一步划分为2个代:(1)“混沌代”(4567,Ma—4404±8,Ma);(2)“杰克山代”或“锆石代”(4404±8,Ma—4030,Ma)。由于没有保存相应的地层记录,因此冥古宙顶界(4030,Ma)与底界(4567,Ma)的年龄值,仅为一个计时性的年代界限。上述这个被赋予了明确地层学属性的冥古宙,不仅代表了前寒武纪地层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而且也为深入了解地球早期演变历史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理念。  相似文献   
95.
滇西腾冲新生代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腾冲新生代火山岩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带附近,但是喷发时大洋已经闭合,属于大陆板内火山岩。对其进行地球化学研究,可以用来划分构造属性和推测岩浆来源。采用XRF和ICP-MS对典型岩石样品进行了较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类型有玄武质粗面安山岩、粗面安山岩和玄武安山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化学显示高K2O、CaO和低TiO2,Mg#较高,平均约为46;稀土元素分布呈右倾,显示明显的Eu负异常;相对于原始地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并具有明显的Th正异常;地球化学组成总体上与岛弧岩浆岩相似,推测其成因与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引发的岩浆活动有关。特征元素比值显示岩浆可能来源于与俯冲作用相关的EMⅠ型地幔。  相似文献   
96.
大数据时代城市时空间行为研究方法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1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城市的空间组织和居民行为,并使得城市时空间行为研究方法面临变革。本文在总结传统城市时空间行为研究方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影响其变革的数据获取与处理技术进行梳理,重点从居民时空行为、城市空间及城市等级体系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应用大数据进行城市时空间行为研究的最新进展,构建了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城市时空间行为研究方法框架。本文认为,大数据时代城市时空间行为研究方法的变革主要取决于对反映居民时空行为的网络或移动信息设备数据的挖掘、处理及应用,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推动相关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加强社交网站等网络数据在居民时空行为和城市空间研究中的应用,并指导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97.
The Central Sichuan Block(CSB) is the hardest block between the deep faults of Pujiang-Bazhong and Huaying Mountain in the central part of Sichuan Basin, which lies in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the upper Yangtze Craton. The CSB has long been considered as the oldest and most stable core area of Yangtze Craton, with the uniform basement and high level of hardening. Here we present a detailed interpretation of deep structures in the CSB by integrating high-resolution seismic data(approx. 50000 km2) with large-scale aeromagnetic data. Results show that eight Neoproterozoic extensional structures of different scales are nearly EW-, NEE-, and NW-trending in the CSB. Discovery of these extensional structures changes previous understanding of the CSB as a unified block. The extensional structures experienced one or two stages of extension in the longitudinal section, and filled with 3000–5000-m-thick weakly magnetic materials. Development of basal A-type granite in Weiyuan, Sichuan Basin and bimodal volcanic rocks of the Suxiong Formation, Western Sichuan confirms the CSB's Neoproterozoic extensional tectonic setting. The newly discovered Neoproterozoic extensional structur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ource rock and favorable sedimentary facies distribution, reservoir development, and gas accumulation.  相似文献   
98.
南黄海盆地基底及海相中、古生界地层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黄海盆地是大型海相中、古生界和陆相中、新生界两期叠合型盆地,本文根据最新地震资料结合钻井资料及与海陆地质资料的对比研究对盆地内地震层序进行了划分,得到了陆相中、新生界盆地基底即中、古生界海相盆地的顶界埋深、三叠系和上二叠统的残留厚度,推断了陆相层基底地层分布,并根据磁力异常资料推测了海相中、古生界盆地结晶基底埋深,推断了海相中、古生界整体残留情况.下三叠统青龙组和上二叠大隆及龙潭组在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及勿南沙隆起广泛存在,而在北部坳陷的分布则狭窄,中部隆起则由于隆起和剥蚀作用导致这两套地层几乎没有残余.对中-古生界海相盆地和中-新生界陆相盆地的基底特征进行了比较,认为海相中、古生界在南黄海地区区域性存在,海相层厚度分布特征受基底起伏控制,同时受到印支板块运动的影响,中部隆起区是海相中、古生界比较稳定的地区.下古生界可能在南黄海盆地广泛分布,但受资料限制,还难以获知其残余地层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
南沙海区及其周缘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通过对南沙海区及其周缘地区中-新生代以来4个主要地质时期即燕山期、喜山早期、喜山晚期一幕和二幕各种类型岩浆岩的发育特征(包括时空分布、地球化学及构造环境)的综合分析,重构了研究区中-新生代岩浆活动的演化历程:燕山期(侏罗纪到白垩纪)在南沙西面和西南面陆区以中酸性岩浆活动为主,代表中生代东亚陆缘火山岩带的南段。同时在南沙与加里曼丹之间广泛发育的是基性-超基性岩,是在俯冲过程中折返到浅部的古南海洋壳碎片。喜山早期(古新世至始新世)岩浆活动微弱。喜山晚期一幕(晚渐新世至中中新世)在加里曼丹—卡加延一带岩浆活动相对重新活跃,西段主要有英安岩、花岗闪长岩、安山岩、闪长岩等,东段主要为玄武安山岩,但规模较小,似乎不足以构成与古南海俯冲伴生的火山岩带。喜山晚期二幕(晚中新世至第四纪)岩浆活动出现高峰,为大规模的中基性火山喷发,与燕山期及喜山早期截然不同,在中南半岛南部和加里曼丹岛中-北部尤为广泛,可能是该区出现上涌的地幔热团的指示。  相似文献   
100.
本文对北秦岭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岩的分布、时代进行了简介,对火山岩的层序及成分进行了讨论,确定了火山岩的系列、类型、名称及组合,分析了火山岩产出的构造环境及演化过程,估算了开合作用的距离、时间和速度,探讨了原始岩浆成分、岩浆来源和岩浆房深度及地幔类型,研究了岩浆的结晶温度及结晶顺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