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6篇
  免费   854篇
  国内免费   240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738篇
地质学   6712篇
海洋学   245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32篇
自然地理   22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260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244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307篇
  2012年   410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314篇
  2008年   403篇
  2007年   378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350篇
  2004年   302篇
  2003年   325篇
  2002年   243篇
  2001年   230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277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172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近年来,从古地貌-沉积组合与油藏关系的角度进行油气远景评价成为研究热点。针对古地貌的复原研究,提出一种建立三维古地貌模型的方法,将二维平面古地理图通过对资料的整理、挖掘与转换,并结合GIS技术生成了三维立体模型,补充了区域地形地貌的相关信息。利用该方法,建立了青藏高原油气资源潜力最大的区域——羌塘地体在三叠纪和侏罗纪的一系列三维古地貌模型,进而对其古环境和演化过程进行分析,这对于该区域的沉积矿产资源的预测与评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2.
The Chihsia Formation is one of the four sets of regional marin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from South China.In the past two decades,detailed geochemical and sedimentological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its origination,which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high primary productivity plays a primary role in the deposition of sediments enriched in the organic matter.However,the mechanism of this high productivity and the path of the deposition and burial of the organic matter have always been a mystery.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Shangsi Section in Guangyuan City,Sichuan Province,we propos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quatorial upwelling due to the sea level rise is responsible for the relatively high productivity in the Chihsia Formation.The sea waters with high nutrient were transported by the sub-surface currents along the equator.High organic carbon flux was deposited on the deeper shelf,and then decomposed by bacteria,lea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naerobic respiration.The metabolism of the microorganisms consumed the dissolved oxygen in waters,which was in favor of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organic matter.This suggested geobiological model integrating with paleoclimatology,paleoceanography and geomicrobiology will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this particular sedimentary sequence.  相似文献   
93.
Five volcanic rock samples and two granite samples taken from the volcanic basins in western Fujian and southern Jiangxi were dated by using the zircon laser alb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U-Pb method. Together with previously dated ages, the dates obtained provide important constraints on the timing of late Mesozoic tectonic events in SE China. The volcanic rock samples yield ages of 183.1±3.5 Ma, ca. 141 Ma to 135.8±1.1 Ma, 100.4±1.5 to 97.6±1.1 Ma, confirming three episodes of late Mesozoic volcanic activities, which peaked at 180±5 Ma, 140±5 Ma and 100±5 Ma, respectively, along the Wuyishan belt. Moreover,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s of these volcano-sedimentary basins, we have recognized two compressional tectonic events along this belt. The early one was characterized by Upper Triassic to Middle Jurassic NNE-trending folds that were intruded by late Jurassic granites; and the late one caused the Lower Cretaceous volcano-sedimentary layer to be tilted. The dated age 152.9±1.4 Ma of the granitic samples from the Hetian granitic pluton in the Changting Basin and that from the Baishiding granitic pluton, 100.2±1.8 Ma, in the Jianning Basin, give the upper boundaries of these two tectonic events respectively. Hence, the late Mes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SE China was alternated between extension and compression.  相似文献   
94.
由于较低的钾元素含量以及过剩氩的存在,长期以来对硅质岩的40Ar/39Ar定年一直存在较大难度。近年来,由于仪器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实验技术和方法的应用,特别是激光全熔40Ar/39Ar定年技术的应用,40Ar/39Ar定年方法具有了足够高的测试精度和稳定的低本底水平,可以满足测试极低钾元素含量的硅质岩样品的要求。利用多组矿物颗粒测试数据计算等时线年龄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去除过剩氩对硅质岩年龄的影响。本文利用激光全熔40Ar/39Ar定年方法对新疆准噶尔盆地边缘的两个硅质岩样品进行了定年研究。采自白碱滩地区的08BJT-3样品的年龄测试结果为294±14Ma,该年龄结果与硅质岩样品所处的晚石炭世地层沉积年代基本一致。采自卡拉麦里地区的KML-2样品的年龄测试结果为266±14Ma,该年龄结果与强烈变形改造硅质岩样品的卡拉麦里构造变形带活动年代十分一致,表明激光全熔40Ar/39Ar定年方法可以准确地对硅质岩进行定年。  相似文献   
95.
借助于Rock -Eval生油岩评价仪、色谱 -质谱、稳定同位素质谱仪、显微镜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侏罗系烃源岩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从有机碳含量、可溶有机质含量及其转化率、热解参数、饱和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有机岩石学特征和饱和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几个方面综合分析了侏罗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并对其生烃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 )侏罗系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多数样品属中等~好的生油岩范畴。 (2 )有机质类型多为Ⅲ型,少数为Ⅰ型和Ⅱ型。 (3)有机质处于低熟 -成熟阶段。 (4)烃源岩多为来源于高等植物的滨浅湖相和沼泽相沉积,具有煤系烃源岩的特点。 (5 )部分地区的生烃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6.
四川宣汉地区二叠系硅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宣汉地区二叠系茅口组和吴家坪组的硅岩,主要以结核状、条带状和团块状产出。根据硅岩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对其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野外观察硅岩形态多样,与围岩呈缝合线状接触,在剖面上受一定层位控制,团块状硅岩中含石灰岩斑块等。显微镜下观察,硅岩中见方解石残余结构及白云石菱形假晶等。野外观察和显微镜下观察表明这些硅岩应为交代作用形成。常量元素分析表明硅岩以SiO2为主(69.61%~99.21%),其他化学成分含量较低(0.01%~16.07%),Fe/Ti、(Fe+Mn)/Ti及Al/(Al+Fe+Mn)值反映了硅岩的形成与热水活动有关,样品点在Al-Fe-Mn三角图中的投影位于富铁端;微量元素Co/Ni、V、Ti/V、Th/U和Rb/Sr值都较低,样品点在(Cu+Co+Ni)-Fe-Mn三角图中的投影也位于富铁端;硅岩中稀土元素总量低(低于10×10-6),Ce明显负异常,Eu弱负异常,LREE/HREE值低,Eu/Eu*值相对较高。上述特征表明研究区硅岩在形成过程中有热水物质参与沉积,在成岩过程中通过SiO2交代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97.
海沟金矿区脉岩发育,主要类型有闪长玢岩、次安山岩、徨绿岩、正长闪长玢岩,按其与矿脉穿切关系划分为矿脉就位前脉岩、就位后脉岩,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这些脉岩具有良好的同源演化关系,它们不仅与成矿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而且为金矿成矿带来成矿流体和部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98.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盆地小包庄铁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河铁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庐枞火山岩盆地的西北部,是成矿带内已发现规模最大的铁矿床。2013年在罗河铁矿床深部又勘探新发现了小包庄大型铁矿床,这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近年来重大找矿突破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勘探应用价值。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基于详细的钻孔观察和系统的岩相学、矿相学工作并结合电子探针测试分析,研究了小包庄铁矿床的矿化蚀变特征,厘定了矿床的成矿阶段,分析了成矿作用过程,并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研究表明,罗河铁矿床和小包庄铁矿床为同一成矿系统在不同深度成矿作用的产物。小包庄铁矿床主矿体矿呈厚大的透镜状、似层状产于砖桥组地层中,位于罗河铁矿床主矿体之下约800~1000m,主要由浸染状矿体组成。矿床中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和黄铁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硬石膏、透辉石和碳酸盐,矿石的代表性矿物组合为磁铁矿-硬石膏-透辉石。矿石的结构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块状构造、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和筛状结构等。矿床围岩蚀变强烈,主要蚀变类型有碱性长石化、透辉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和硬石膏化。小包庄铁矿床形成经历了热液期的四个阶段,即碱性长石阶段、透辉石-硬石膏-磁铁矿阶段、绿泥石-绿帘石-碳酸盐阶段和硬石膏-黄铁矿-碳酸盐-石英阶段,其中,铁矿化主要发育于透辉石-硬石膏-磁铁矿阶段。通过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以及与宁芜地区铁矿床的对比研究,本文认为小包庄铁矿床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于深部的闪长质侵入岩(?),而矿化发育在远离侵入岩或次火山岩之上的火山岩中,明显有别于宁芜地区玢岩铁矿床,类似于智利安第斯成矿带中部分产于安山质火山岩中的磁铁矿-磷灰石型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产于火山岩中的一类特殊类型的玢岩型铁矿。  相似文献   
99.
辉长岩大多为地幔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辉绿岩脉及碱性正长岩的形成通常与伸展构造有关,本文对海南岛万宁辉长岩及辉绿岩脉和分界洲正长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并以此来讨论其构造意义。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万宁辉长岩及辉绿岩脉形成约在240 Ma,分界洲正长岩形成约在231 Ma,主量元素特征表明万宁辉长岩和辉绿岩分别属碱性系列和亚碱性系列,分界洲正长岩属于典型的碱性岩浆岩。万宁辉长岩及辉绿岩脉的稀土元素具有轻稀土富集的特点(LREE/HREE=7.22~8.50和8.11~11.10),微量元素具有岛弧型火山岩的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贫高场强元素Nb、Ta和Zr、Hf;分界洲正长岩的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出与A型花岗岩类似的特征。海南岛三叠纪中基性岩如分界洲正长岩和万宁辉长岩及辉绿岩脉形成的构造背景为陆内伸展环境,指示海南岛在240~230 Ma处于印支造山运动的应力松弛阶段。  相似文献   
100.
中国中部高铝质超高压变质岩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  硬水铝石 《岩石学报》1999,15(4):548-556
我国中部在超高压条件下形成的高铝质变质岩石, 以蓝晶黄玉石英岩为特征, 具有以蓝晶石、富水黄玉、富镁硬绿泥石、柯石英、硬水铝石等为代表的高压-超高压变质矿物, 矿物组合主要为蓝晶石+ 黄玉+ 石英 (柯石英)、蓝晶石+ 蓝刚玉±富镁硬绿泥石等。化学成分富铝而贫镁, 其原岩为陆缘高铝质泥质沉积岩。实验岩石学的研究表明, 蓝晶石+ 黄玉在1000℃~1200℃,3.1~3.77GPa 条件下仍可稳定存在,而石英已部分转变为柯石英。蓝晶石+ 黄玉与柯石英一起稳定于超高压条件下。这表明以高铝质岩石为代表的地壳物质已进入到地幔深度, 达到这样的深度只能由会聚板块的俯冲作用而引起。因此,高铝质岩石的存在可以作为A型俯冲作用的指示剂。超高压变质的高铝质岩石将成为陆-陆碰撞事件的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