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0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509篇
地球物理   115篇
地质学   1507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山东桩海地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岩芯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及X-衍射分析等手段,对桩海地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储集空间和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桩海地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经历了强烈的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交代作用、多期次的溶解作用和裂缝形成作用;成岩作用阶段可划分为早成岩B,中成岩A1,A2 和中成岩B期。储集空间以溶解孔隙和裂缝为主,裂缝主要有构造裂缝、压实裂缝和解理裂缝;溶解孔隙主要有长石溶解孔隙和碳酸盐胶结物溶解孔隙,其成因主要与大气降水溶解作用和沙河街组、东营组有机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溶解作用有关。桩海地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的控制因素主要有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沉积作用控制了碎屑岩杂基、分选、磨圆等结构特征,进而控制了原生孔隙结构,为后期溶解作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断层和不整合面作为流体运移通道为溶解作用提供酸性介质,断层和不整合的规模越大对碎屑岩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越明显,距离断层和不整合面越近的储层物性越好。溶解作用受沉积作用和构造作用的控制,在原始孔隙结构好、压实作用和早期胶结作用弱以及裂缝发育的地区,溶解作用强烈、次生孔隙发育、储层物性好。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的综合控制下,中生界顶底及内部不整合面附近发育多个次生孔隙发育带,中生界顶部处于中成岩A1 亚期的储层次生孔隙最发育。  相似文献   
232.
Zircon U-Pb results of basalt from the Dashizhai Town in Inner Mongolia, NE China, shows that the basaltic lava was erupted at 439±3 Ma, much older than the “Permian basalts” as previously thought. These rocks show arc-type trace element patterns (i.e., Nb-Ta depletion and light REE and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 enrichment) and unradiogenic Sr and highly radiogenic Nd and Hf isotope compositions. They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wo petrogenetic groups: Group 1 basalts have relatively high TiO2, MgO and compatible elements and low Sr and Th, characterized by mid-oceanic ridge basalt (MORB)-type Sr-Nd-Hf isotope compositions (87Sr/86Sr(i)=0.7028−0.7032, εNd(t)=+9.8−+11.2, εHf(t)=+16.1−+18.4). Group 2 has lower TiO2, MgO and compatible elements and higher Sr and Th, and relatively evolved Sr-Nd-Hf isotope compositions (87Sr/86Sr(i)=0.7037−0.7038, εNd(t)=+5.7−+7.3, εHf(t)=+12.6−+13.0). Both groups were interpreted as melts derived from a metasomatized mantle wedge formed during the subduction of Paleo-Asian Ocean. The mantle source for Group 1 was probably a highly isotopically depleted oceanic mantle modified by predominant slab fluids; whereas subducted sediments had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melting source for Group 2. The petrogenesis of the Dashizhai basalts provides clear evidence for early Paleozoic subduction of the Paleo-Asian Ocean, and the highly radiogenic Nd and Hf compositions in these rocks suggest that these lavas and their possible intrusive counterparts were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for Phanerozoic crustal growth. Our and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Dashizhai Formation” volcanic rocks yield an unrealistic eruption range of 440-270 Ma for different rock types, we thus advise to disassemble the previously defined “Dashizhai Formation” into multiple lithologic units and to reinterpre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different volcano-sedimentary associations. Supported by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06CB403504)  相似文献   
233.
南海西北部是我国海洋油气的重要基地.为了研究该区前新生代尤其是中生代油气资源潜力,本文以岩石物性的差异为基础,建立地质界面与物性界面的联系,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来分析目标物性界面的分布特征.在地震资料控制浅层沉积结构的约束下,根据重力资料,通过小波分析位场剥离等方法得到剩余场,由Parker界面反演法反演计算了研究区的重力基底,结合新生代沉积分布得出中生界分布特征并给出了中生代残留盆地的可能分布范围,为分析研究区中生代油气资源潜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4.
系统的元素及多元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以西乌珠穆沁旗地区和塔河地区为代表的部分大兴安岭晚中生代火山岩地幔源区组分中存在明确的古老地块物质贡献.与大兴安岭其他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源区组分主要为新生地壳物质特征相比, 塔河火山岩中的碎屑锆石记录了晚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年龄; 配套的微量元素和多元同位素特征则清晰地指示了上述两个地区火山岩的源区组分是在继承古老地块富集地幔的基础上叠加了古生代岛弧等新生地壳物质.上述研究首次为兴蒙造山带内存在前寒武古老地体以及该造山带组成特征提供了明确和系统的深部地球化学制约.晚中生代全球深部事件以及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伸展作用, 触发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 是本区晚中生代强烈火山活动成因可能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235.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晚中生代期间,中国东南部岩浆活动十分强烈。 由内陆向沿海,花岗岩、火山岩的时代越来越新。花岗岩 与酸性、中酸性火山岩在成因上存在密切联系。在时间、空间和成岩物质来源一致的条件下 ,花岗岩可视为流纹岩、英安岩所构成的中心式火山机构的“根”,形成所谓的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中国东南部的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可以区分为同熔型、陆壳重熔型和A 型三类,它们具有不同的构造环境、形成机制和物质来源。同熔型火山-侵入杂岩主要分布 于沿海,陆壳重熔型火山-侵入杂岩一般分布于内陆,而 A型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主要受浙闽沿海长乐-南澳断裂带控制。 以桐庐和相山两个典型杂岩体为代表剖析了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 体的时、空、源一致性,所揭示的规律对于认识整个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 杂岩的成因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236.
楚雄前陆盆地系统的构造单元及沉积标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谭富文  尹福光 《沉积学报》2000,18(4):573-579,610
楚雄盆地是一个中生代周缘前陆盆地。地表及深部地质资料显示,盆地内部以渔泡江-沙桥断裂为界可划分为西部推覆带和东部前陆带。本文运用前陆盆地系统新理论,结合沉积、构造和地化标识,认为西部推覆带是典型的楔顶沉积,而不是前人划分的前渊沉积,东部前陆带上经历了递进式前陆盆地系统沉积作用,早期典型的前渊沉积可能消减于西部推覆带之下。  相似文献   
237.
刘斌  马启波  张哲 《地质与资源》2000,9(3):149-154
延边东北部地区中生代陆相火山断陷盆地处于吉黑褶皱系延边优地槽褶皱带延边复向斜内;区内中生代以来不同方向的断裂发育,火山活动强烈,岩浆侵入频繁;与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的金、铜金金属矿床多处,矿化蚀变线索也较多,构成了著名的五凤-小西南岔近东西向火山-岩浆期后低温热液型金、铜多金属成矿带;区内中生代火山-岩浆岩的形成是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使大陆边缘拉张活动不断加剧,造成上地幔岩浆上侵的结果;并伴有成矿作用的发生,在岩浆岩体内外接触带的有利部位形成金、金铜或铜金多金属矿床;从远源至近源的成矿分带为Au-Ag→Au-Cu-Ag→Cu-Au-Pb-Zn→Cu(-Mo-Au);成矿作用表现出从低温至高温、从低硫到高硫的变化.  相似文献   
238.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可划分为晚三叠世-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及以后两个大旋回,和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及以后三大期次.早期火山岩分布局限,主要分布于华北板块北缘(侧);中期火山活动强烈,并逐渐向北东方向迁移,是古亚洲洋构造域与滨西太平洋构造域叠加产物;晚期火山活动较弱,逐渐向东迁移,是滨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单一体制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239.
大兴安岭呼中火山岩区中生代古构造应力场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北段呼中火山岩区,在中-晚侏罗世时期,最大主压应力轴方向为NW266°~316°,早白垩世最大主压应力轴为NE12°~50°,显示侏罗纪与白垩纪应力场的应力状态是截然不同的,但都处于拉张环境下。中-晚侏罗世由于NNE-SSW向的拉伸应力场的作用,在本区北部发生构造岩浆活动,形成了上黑龙江断陷盆地如NWW向展布的劲涛-蒙克山中基性火山喷发带,派生的NEE向张扭性应力使前中生代基底构造重新活动,形成大面积火山喷发。而早白垩世在NE-SW向拉伸应力场作用下,"额尔古纳地块"东部形成拗陷带,火山基底构造为NE-NNE向。   相似文献   
240.
本文是朱碌科镇幅等两幅1:5万区调成果的一部分,通过分析盆地内的物质记录、火山岩特征、控盆构造,说明辽西地区中生代陆相沉积盆地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旋回性,每一旋回均以强烈的火山喷发为先导,继而盆地沉降接受沉积.从早期到晚期,波罗赤盆地从西向东迁移.盆地早期形成于压性环境,晚期形成于拉张环境.波罗赤盆地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晚白垩世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