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79篇 |
免费 | 628篇 |
国内免费 | 126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3篇 |
大气科学 | 499篇 |
地球物理 | 808篇 |
地质学 | 3241篇 |
海洋学 | 399篇 |
天文学 | 80篇 |
综合类 | 226篇 |
自然地理 | 3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91篇 |
2022年 | 116篇 |
2021年 | 152篇 |
2020年 | 171篇 |
2019年 | 171篇 |
2018年 | 130篇 |
2017年 | 169篇 |
2016年 | 155篇 |
2015年 | 191篇 |
2014年 | 200篇 |
2013年 | 231篇 |
2012年 | 294篇 |
2011年 | 252篇 |
2010年 | 209篇 |
2009年 | 249篇 |
2008年 | 240篇 |
2007年 | 267篇 |
2006年 | 231篇 |
2005年 | 242篇 |
2004年 | 241篇 |
2003年 | 193篇 |
2002年 | 170篇 |
2001年 | 136篇 |
2000年 | 147篇 |
1999年 | 140篇 |
1998年 | 132篇 |
1997年 | 115篇 |
1996年 | 115篇 |
1995年 | 93篇 |
1994年 | 81篇 |
1993年 | 81篇 |
1992年 | 59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51.
CRUST AND UPPER STRUCTURE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FROM SURFACE WAVEFORM INVERSION 相似文献
152.
Petrogenesis of Tertiary Continental Intra-plate Lavas from the Westerwald Region, Germany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HAASE KARSTEN M.; GOLDSCHMIDT BJORN; GARBE-SCHONBERG C.-DIETER 《Journal of Petrology》2004,45(5):883-905
Tertiary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Westerwald region range frombasanites and alkali basalts to trachytes, whereas lavas fromthe margin of the Vogelsberg volcanic field consist of morealkaline basanites and alkali basalts.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fraction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primitive Westerwald magmasprobably represent melts of garnet peridotite. The Vogelsbergmelts formed in the spinelgarnet peridotite transitionregion with residual amphibole for some magmas suggesting meltingof relatively cold mantle. Assimilation of lower-crustal rocksand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altered the composition of lavasfrom the Westerwald and Vogelsberg region significantly. Thecontaminating lower crust beneath the Rhenish Massif has a differentisotopic composition from the lower continental crust beneaththe Hessian Depression and Vogelsberg, implying a compositionalboundary between the two crustal domains. The mantle sourceof the lavas from the Rhenish Massif has higher 206Pb/204Pband 87Sr/86Sr than the mantle source beneath the Vogelsbergand Hessian Depression. The 3020 Ma volcanism of theWesterwald apparently had the same mantle source as the QuaternaryEifel lavas, suggesting that the magmas probably formed in apulsing mantle plume with a maximum excess temperature of 100°Cbeneath the Rhenish Massif. The relatively shallow melting ofamphibole-bearing peridotite beneath the Vogelsberg and HessianDepression may indicate an origin from a metasomatized portionof the thermal boundary layer. KEY WORDS: continental rift volcanism; basanites; trachytes; assimilation;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partial melting 相似文献
153.
154.
皖南晚中生代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成岩成矿制约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皖南地区是铜、钼、金多金属成矿区,成矿与晚中生代花岗闪长岩类关系密切。近十年来,皖南花岗闪长岩的成因仍然存在分歧。本次报道了皖南花岗闪长岩全岩主、微量元素和锆石原位元素数据。皖南花岗闪长岩(Si O2=64.3%~70.8%)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岩石,具有相似的埃达克岩特征:高Si O2、Sr/Y(17.1)和(La/Yb)N(14.9)比值,低Yb(1.72×10-6)和Y(18.4×10-6)含量。它们也具有较低Al2O3和Cr(3.40×10-6~10.0×10-6)含量、低Mg#(0.34~0.42)和Nb/Ta(9.6~13.3)值,高K2O和Ba(404×10-6)含量,高K2O/Na2O(0.89~1.55)、Th/La(0.27~0.51)和Th/U(2.79~7.49)比值。锆石原位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岩浆源区为低温(锆石Ti-in-zircon温度均值674℃)和高氧逸度(lgfO2集中在-21.4~-9.18,均值-16.4;锆石Ce4+/Ce3+平均值276)的陆壳。这些特征说明皖南花岗闪长岩可能起源于较年轻的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经历了斜长石、钾长石和铁镁矿物等结晶分异作用。它们可能形成于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密切相关的大陆活动边缘弧至弧后拉张构造转换背景。本区大规模Cu、Mo、Au成矿作用与岩浆的高氧逸度密切相关,而锆石Ce4+/Ce3+可作为矿床勘探一个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5.
中国对虾镰刀菌病的细胞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中国对虾养成期病原体茄类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的细微结构及其引起宿主的细胞病理变化,以便为该病的正确诊断和有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6.
157.
渤海海域渤中凹陷西南部构造复杂,其沉积充填演化规律不明确。综合运用岩芯、测井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该区断陷湖盆古新世—始新世的构造活动、沉积体系以及盆地充填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渤中凹陷西南部古近纪孔店-沙河街组发育孔店组末期、沙三段末期、沙一二段末期等3期构造活动,多次隆升剥蚀形成3个关键层序界面,控制整个湖盆古近纪孔店-沙河街组的层序结构和古地貌形态。古新世—始新世主要发育近源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以及湖底扇等4种沉积体系类型,其分布受古物源、古地貌、断裂活动等因素制约。在古新世孔店组沉积裂陷早期,湖盆范围小,物源供给充足,陡坡带和缓坡带均以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为主,湖盆中心发育湖底扇沉积,晚期湖盆逐渐萎缩;始新世早期的沙三段沉积时期,断陷活动加强,随着盆地范围的扩张,物源供应减弱,湖盆洼陷区主要发育湖底扇沉积。始新世晚期沙一二段裂后沉降期,辫状河三角洲进积特征明显,分布范围广,局部地貌高位置发育湖相碳酸盐岩沉积。不同时期构造差异活动与物源供给共同制约着该区古近纪孔店-沙河街组的沉积充填演化过程,也导致了与渤海海域其他构造区沉积充填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8.
吾加阿布拉·白地 买提斯地克·买提克日木 阿瓦提汗·买吐肉孜 Wujiaabula·BAIDI Maitisdike·MAITIKERIMU Awatikai·MAITUROUZI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2006,29(4):19-20
利用民丰县近48a霜冻气候资料,分析了初、终霜冻日及无霜期历史演变特征,提出了相应防御对策措施熏分析结果呈示:民丰县近48a来初霜期呈偏晚趋势,终霜期略偏早趋势,无霜期呈延长趋势。这种变化趋势与气候变暖理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9.
根据鲜水河断裂带上连续动态地壳形变台阵数据,首次揭示了中国大陆板内断层现今运动的短周期现象,包括蠕变阶、蠕变坡和脉动等,其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数十小时。发现其空间分布与断层分段(闭锁或活动段)有关;其时间分布与强地震孕育过程有关。蠕变过程符合Lomniz提出的对数蠕变函数,可能是断层面不均匀结构中的局部流变行为。断层短周期事件对揭示断层不均匀结构和微破裂过程动力学有重要意义,并可能发展为一种新的地震前兆 相似文献
160.
气温变化对西峰黄土高原地温与梨树发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西北地区140站1961-2000年的气温资料和西峰黄土高原1971-2005年5,10,15,20cm地温和1984-2005年梨树发育期资料,分析了西北地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和年气温的变化事实,再用相关计算和典型年份对比,分析了地温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对梨树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北地区20世纪60年代冬季增温,其余降温,70年代均降温,80年代冬季增温,其余降温,90年代均增温,冬季的最明显。西峰10cm地温各季节呈持续升高的趋势,春季增温最明显为0.058℃/a,变幅也最大,冬季增温幅度次之为0.039℃/a,再是秋季为0.032℃/a,夏季增温幅度最小为0.029℃/a,上升趋势均通过0.05和0.01的信度检验。冬季、春季地温与梨树的各发育期均为负相关,即地温高,发育期早,地温低,发育期迟。冬季地温与梨树发育期相关最显著的是叶变始期和开花始期,相关系数为-0.41~-0.52,信度为0.05,春季地温与之相关最显著的是开花始期,相关系数为-0.68~-0.69,信度达0.001。春季地温对梨树发育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持续性和滞后性,冬季地温对梨树发育期影响有阶段性,春季地温对梨树发育期的影响比冬季的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