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7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34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96篇
地球物理   237篇
地质学   807篇
海洋学   187篇
天文学   152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91.
查汗萨拉岩体位于西天山地区博罗科努山北坡查汗萨拉一带,处于伊连哈比尔尕金成矿带内,与金矿化关系较为密切,主要由闪长岩和辉长岩组成.研究表明:岩石属于准铝质钙碱性系列,总体上MgO,CaO,TFeO和TiO2随着SiO2的增高而有轻微的降低,Na2O,K2O,Al2O3和P2O5与SiO2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在微量元素配分...  相似文献   
992.
两次春季强风暴天气环境场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发生在长江中下游的两次春季强风暴天气影响系统、不稳定条件、触发机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强风暴天气,都是在东北冷涡大背景、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和偏西气流的有利形势下产生的;(2)两次强风暴过程的近地面比湿不足12 g/kg,相对湿度在600 hPa附近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近地面的水汽通量在强对流发生地附近辐合;(3)流场分布表征: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强风暴发生前后垂直速度是下沉—上升—上升运动减弱的变化;(4)风暴发生前近地层温度梯度明显加强;K指数30℃、SWEAT指数100;(5)上层干冷空气下传侵入引发的对流不稳定层结、较强垂直风切变、能量锋区的存在、高低空急流耦合所造成的抽吸作用均有利于触发强对流天气的产生;(6)两次强风暴过程的不同点有:近地面第1次过程的湿度比第2次过程的湿度低;第1次过程的能量锋区自下而上北抬,第2次过程南撤。  相似文献   
993.
The self-organizing map method is applied to satellite-derived sea-level anomaly fields of 1993-2012 to study variations of the Kuroshio intrusion northeast of Taiwan Island. Four major features are revealed, showing 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the intrusion. In general, the intrusion increases (decreases) with a high (low) sea-level anomaly at the edge of the East China Sea shelf in winter (summer). Open-ocean mesoscale eddies play an additional role in modulating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intrusion. Further analyses are needed to study eddy-Kuroshio interaction dynamics.  相似文献   
994.
对华南小岩体找大矿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一些规模很大的金属矿床常常出现在一些规模不大的小岩体附近或者小岩体本身就含矿,由此出现了"小岩体成矿"甚至成大矿的现象,如江西德兴铜矿田、湖南骑田岭钨多金属矿集区、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集区、广东贵东铀矿田等都存在这种现象。通过对华南扬子成矿省和华南成矿省小岩体成矿多种现象的分析,认为小岩体成矿对于成矿时代、矿床类型、矿种及成因等并无特定的选择,但可能更多地反映了矿床的保存条件,而其深部往往有大岩基。大岩基周围的小岩体尤其值得重视,而孤立的小岩体可能成矿不好,大岩基内部的小岩体以往被忽视了,斜向侵位的小岩体对于结晶分异和多矿种组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华南地区目前对于小岩体成矿的问题,探讨更多的实际上是小岩体的找矿问题,而对于小岩体成矿机制的研究程度还比较低,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995.
在沿海地区划分海水入侵界线具有重大意义,在海水入侵范围内,地下水由于含盐量高,虽然工业生产、人畜生活不能利(饮)用,但深部海水可为海产品养殖业带来较高的利用价值。利用高密度电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2种方法准确划分了浅、深部海水入侵界线,并根据电性特征分析探讨了海水入侵区域的由浅至深的侵入特点,推测了不同深度上岩石破碎及富水规律,为探讨沿海养殖业利用温度相对稳定或较高的深部入侵海水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96.
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等方面对粤北韶关一连平地区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对比研究,重点研究了沉积地层的古地理环境,确定出晚古生代两个同期异相的沉积堆积区,并从“兴梅混合岩田”中解体出早中元古代桃溪岩组。通过锆石U-Pb定年,重新厘定志留纪不同侵入期次的花岗岩。对分布于粤赣边界细坳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体进行锆石岩相学与年代...  相似文献   
997.
基于光纤光栅应变传感理论,开发以光纤光栅振动传感器为核心的周界入侵报警系统。由理论出发,建立了光纤光栅振动传感器设计框架。通过对不同尺寸质量块的实验研究,提出使用规格为4.5×20(mm×mm)的质量块;通过对不同光栅拉伸量的实验研究,提出0.8~1.0nm之间光栅拉伸量的光纤光栅振动传感器;通过对不同封装材料的对比实验,采用石英玻璃材料封装的方法。最后,将周界入侵报警系统进行了现场试验,波长检测范围是1 280~1 580nm,响应时间在3s以内,报警定位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998.
中国钼多金属矿床的组合类型、成矿作用和成矿谱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钼矿资源丰富,近十几年来,钼矿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文章以中国目前发现的104个中型以上的钼多金属矿床为基础,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从矿床类型、成矿岩体特征、成矿作用等方面,对中国钼多金属矿床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并从成矿谱系角度分析了矿床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国钼多金属矿床可分为6种组合类型:独立钼矿、Mo-Au组合、Mo-Cu(Au)组合、Mo-Pb-Zn组合、Mo-W组合、Mo-Fe组合。通过含矿岩系的岩体特征、岩石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的对比分析,将中国钼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岩体分为3种类型:① 壳源(下地壳为主)高氧化、低演化岩浆;② 壳源(上地壳为主)低氧化、高演化岩浆;③ 壳幔混源岩浆。不同矿床组合的矿体空间组合样式主要表现为:Mo-Cu(Au)、Mo-Pb-Zn和Mo-Fe组合以倾向渐变式为主,Mo-Au矿床以走向渐变式为主。矿化分带表现为:岩体中以Mo、Cu、W矿化为主,接触带以Fe、Pb-Zn、Cu(Au)矿化为主,围岩中以Pb-Zn、Au矿化为主。在成矿阶段特征上,中国钼多金属矿床可分为矽卡岩化阶段(以Fe、W、Mo矿化为主)、云英岩化阶段(以W、Mo矿化为主)、高中温热液阶段(以Mo、W、Cu矿化为主)和中低温热液阶段(以Cu、Au、Pb-Zn、Ag矿化为主)。Mo-W、Mo-Au组合的成矿岩体以壳源为主,独立钼矿、Mo-Cu(Au)、Mo-Fe组合以壳幔混源为主。钼多金属矿床的金属沉淀机制主要体现在:① 反应机制(地球化学障),包括矽卡岩矿床中的硅-钙界面、由热液引起的围岩蚀变以及由构造作用引起的构造地球化学障等;② 减压降温机制;③ 流体混合机制。总体上,上述6类钼多金属矿床组合可分为2个成矿谱系:Mo-W-Pb-Zn成矿谱系,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具有壳源特征,岩浆分异程度较高;Mo-Cu-Fe-Pb-Zn-(Au)成矿谱系,其成矿岩浆岩多具有壳幔混源特征。  相似文献   
999.
牛鼻子梁岩体位于柴达木地块西北缘。岩体出露面积约8km2,平面形态呈长条状,长轴方向近东西向。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367.0±2.0Ma。岩体中堆晶结构、堆晶韵律和旋回发育,属典型的层状岩体。岩浆分异充分,岩石类型丰富。主要岩石类型有斜长二辉橄榄岩、斜长单辉橄榄岩、角闪二辉橄榄岩、角闪橄榄岩、角闪橄榄二辉岩、角闪二辉岩、橄榄二辉角闪石岩、角闪橄榄辉长岩、细粒辉长岩、似斑状辉长岩、暗色辉长岩、辉长岩、淡色辉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岩浆源区为高镁拉斑玄武质岩浆(MgO=10.8%),主体岩浆结晶温度为1100~1178℃。岩浆演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橄榄石的分离结晶作用,此外还有少量斜长石的分离结晶/堆晶作用。野外地质观察、岩石薄片观察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体与围岩之间发生了较强的同化混染作用,并且同化混染强度伴随着岩浆演化过程而逐渐增大。大量的同化混染导致岩石化学系列从拉斑玄武质系列转化为钙碱性系列。岩浆源区属亏损型地幔源区。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大陆边缘裂解环境。从构造环境、原生岩浆、岩体类型、岩浆分异程度、岩浆含水量、同化混染和橄榄石镍含量七个方面来看牛鼻子梁岩体形成镍铜硫化物矿床的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000.
坞石垄岩体位于江南造山带与下扬子台坳接合部,沿江南深断裂侵入,岩性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构成的杂岩体,系燕山晚期同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岩石类型属同熔型花岗岩,具有高硅、富铝、偏碱岩石化学特征,为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类。与周边同类型太平岩体、洪田都岩体、旌德岩体等相比,Mo、W元素丰度值高。中型规模的萌坑钼矿产于坞石垄岩体中,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