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5篇
  免费   1198篇
  国内免费   1766篇
测绘学   129篇
大气科学   578篇
地球物理   1604篇
地质学   4006篇
海洋学   456篇
天文学   85篇
综合类   352篇
自然地理   999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346篇
  2021年   334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323篇
  2018年   292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272篇
  2015年   334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311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331篇
  2009年   336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298篇
  2004年   292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97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王华 《岩土力学》2011,32(7):2034-2038
结合某大桥桥基岸坡地质条件,采用相似原理为基础的底摩擦试验方法,定性模拟分析了在天然状态和加载条件下岸坡岩体的变形破坏过程和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左右岸岸坡岩体处于稳定状态;在加载条件下,左岸岸坡岩体稳定,右岸发育的错落体失稳,而导致整个岸坡不稳定,建议对其进行预加固或改变桥墩位置  相似文献   
32.
西藏甲玛-卡军果推-滑覆构造系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矿区填图和路线调查,结合室内研究,指出:①甲玛-卡军果推-滑覆构造系由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引发,具有递进变形、自盆地中心向边部推覆、新盖老等特点,强变形于50Ma±。②推覆体下盘为叶巴组构造岩系;推覆体由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碳酸盐-碎屑沉积岩系构成,主体为轴面北倾的复式褶皱,自南而北分为前部带、中部带和后部带。滑覆构造系推覆形成的复背斜轴部高位岩块失稳向北滑覆形成,自南而北分为后部带、中部带和前部带。③导致矿区蚀变的主要岩浆活动发生于推覆强变形后的松弛期,上侵受近南北向基底断裂和推覆断裂联合控制,就位受控于前部带推-滑覆褶断系,其后发生多次构造-岩浆-成矿液叠加,造就甲玛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33.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的断裂系统十分复杂,为了揭示其成因机制,在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析的基础上,应用砂箱物理模拟技术,对涠西南凹陷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南北向的"不协调伸展作用实验模型"能够成功地模拟涠西南凹陷晚始新世以来复杂的断裂系统,断裂系统的主体特征在这一实验模型中均得到了很好的再现.涠两南凹陷复杂的断裂系统是在基底先1竽构造基础之上,在递进变形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裂陷期(晚始新世一渐新世)断裂系统是在一个伸展期内形成(南北向伸展)、并非是多期构造叠加变形的结果.这一认识不但能够有效地指导涠西南凹陷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同时也能够为南海周缘盆地的形成和演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4.
腾冲地热水化学特征及腐蚀机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腾冲地热成因的角度,分析其地热水化学的总体特征和赋存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地热水pH值、流速、溶解氧、CO2及Cl^-、SO4^2-、SiO3^2-、Ca^2等对金属材料的腐蚀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5.
长江三峡陕西营旋转滑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陕西营旋转滑坡的成生条件、形成机理,旋转滑坡的必备约束边界,滑动受力数据分析及滑坡发展趋势。对于深入研究旋转滑坡可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6.
刘伟 《地学前缘》2002,9(4):423-428
耦合的质量传输和动力学限制的同位素交换模型综合考虑了平流、扩散、热液弥散 ,以及岩石与水之间的不平衡同位素交换等项因素。把耦合模型应用于 2个构造环境下的古热液系统 ,进而解释稳定同位素数据。对于造成环绕浅成侵入岩体分布的18O亏损环带的流体的流动几何学 ,以及浅部正断层流体流动的几何学 ,耦合模型提供了不同于单一同位素交换模型的解释。耦合模型也提供了关于同位素相对交换速率和同位素交换机制的信息。结果表明 ,断层带的动态重结晶促进了表面反应 ,进而便利了同位素交换 ;在化学不反应性和未变形的矿物中 ,同位素交换可能受制于固态条件下的扩散。  相似文献   
37.
INTRODUCTIoNThemineralresourcescanbehardlyfoundontheexpo-sureornearthesurfacerecent1y.Itbecomesmoreandmoredifficulttosearchfordeep-seatedresourcesoflargeorsuper-largedeposits,orthedeeppartoftheoldmines.Traditionalmethodsinsomecasesarelesssuccessfulinthesearchformetalmineralresourceshundredsmetersbelow.ExplorationactiQnsmoreandmoredependoncomprehensivemethodsandtechniques-Geogasprospectinghasbeendevelopingasanewandnontraditionalmethodforthisquiteurgenttask.Studyofthegeogasprospectingbased…  相似文献   
38.
柴达木盆地西北(以下简称“柴西北区”)古近系-新近系异常超压普遍存在。对超压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是评价该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与资源潜力的关键。依据柴西北区钻井实测压力数据及基于等效深度法计算的地层压力结果,对研究区异常高压的平面和剖面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柴西北区典型钻井泥岩声波时差曲线特征、不同时期沉积速率、各地层岩性特征、有机质生烃潜力及柴西北地区遭受的构造挤压作用,对研究区超压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并对各控制要素在超压形成过程中的贡献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柴西北区地层超压起始深度位于大约1 500 m,主要发育在古始新统路乐河组-中新统上干柴沟组内,总体上异常高压随深度加深逐渐增大。研究区超压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欠压实作用、有机质生烃和构造挤压作用是该区超压形成演化的重要原因。对控制超压形成的各要素定量评价结果显示:欠压实作用是柴西北区超压形成的最重要控制因素,其贡献率高达60%;构造挤压作用次之,其贡献率在20%~30%左右;有机质生烃演化作用对超压形成也有影响,但贡献率相对较小。此外对柴西北区咸湖环境下的盐度分布特征研究初步表明,地层孔隙流体盐度和咸水半咸水环境下沉积的含盐塑性地层对超压的形成和保存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我国湖泊环境演变及其成因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湖泊沉积忠实地记录了湖泊环境变化的各类信息.不同时问尺度的湖泊环境变化分别受到构造、气候与人类活动三个方面的驱动机制的影响.影响中同湖泊环境变化的最主要的构造运动是青藏高原的隆升;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是东亚季风系统带来的一系列作用;而人类活动的影响则比较复杂,不仅有流域植被、土壤性质的改变导致输入湖泊物质的变化,也有人类活动直接改造湖泊,如围垦、封堵等.准确地分析湖泊环境变化的各种过程与规律,特别是定量刻画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下的湖泊环境响应过程与驱动机理,是当今科学界的热点.  相似文献   
40.
基于BGM的暴雨集合预报初始扰动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基于增长模繁殖法(BGM)思想,采用AREM(新一代区域η坐标模式),研究了暴雨过程中,初始随机扰动在繁殖循环中随时间的演变特征和发展机理。结果表明,初始扰动的演变决定于环流背景场的结构和大气中的湿物理过程。背景场不仅影响扰动的演变规律,而且决定了扰动发展的敏感区域。初始扰动随时间演变存在两个敏感区,一是背景场的大风速区,二是降水区附近。对流层高层,大风速区附近扰动得到最优发展;对流层中低层,扰动不仅沿大风速区发展,且与降水区配合较好。初始扰动发展的机理也有两种,一是大气湿物理过程引起的位势不稳定或第二类条件不稳定(CISK);二是由风切变引起的大气动力不稳定。高层扰动的增长,以干大气的动力不稳定占优,中低层扰动的发展主要是湿物理过程的贡献,初始扰动在模式中的发展与降水的发展是同“源”的,有利于降水发展的环境也有利于初始扰动的发展,从而影响了降水的可预报性。所以利用暴雨预报模式制作集合预报时,BGM仍是可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