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263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91.
Airborne laser scanning (ALS) is well sui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DEM), and can, in contrast to photographic methods, be used to acquire a DEM independently of surface texture and external light sources. ALS thus serves as a tool to generate DEMs of firn areas where photogram- metric methods often fail.
The potential of an integrated ALS system – comprising a laser scanner, precise differential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and a gyro platform – for DEM generation of firn areas is currently being assessed. The Unteraargletscher, Bernese Alps, Switzerland, has been chosen as a test site. As part of a pilot project aimed at determining the mass balance distribution of that glacier without the use of in situ information, ALS measure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utumn 1997. The DEM derived from laser measurements is extremely sensitive to the position and attitude of the aircraft. Currently the main work focuses on assessing and improving the system's accuracy by error modelling and by the development of error-correction algorithms.
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Unteraargletscher are presented, and the potential of this method for the generation of DEMs of firn area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2.
冯琳  徐建中  翟立翔 《冰川冻土》2021,43(3):874-884
冰尘是冰川消融区表面黑色或棕色的球状聚合体,是冰川表面微生物的主要聚集区,同时含有丰富的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在冰川物质能量平衡、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别是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冰川消融期,受环境条件和微生物活动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冰川表面DOM的含量是动态变化的.为了...  相似文献   
193.
The variations of the meltwater runoff draining from Kartamak Glacier in Mt. Muztag Ata in China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measured hydrological data from 1 June to 25 August 2003. The meltwater runoff is mainly affected by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Meltwater and precipitation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10 to 23 August 2003. Their pH, EC (electric conductivity) and the major ions (Na~ , K~ , Ca~(2 ), Mg~(2 ), Cl~-, NO_3~-, SO_~4~(2-)) were determined. pH values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EC values for all samples. Meltwater samples were slightly alkaline. Sulfate and calcium were the dominant anion and cation in the measured ions, respectively. All the ion concentrations had inverse relationships with runoff or water level.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origins of dissolved chemical substances in the glacial meltwater, 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ater-rock interaction determined the ion components of the meltwater.  相似文献   
194.
珠峰地区大气边界层结构的一次观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5,他引:5  
利用2005年8月31日~9月5日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综合观测研究站的LAP3000风廓线仪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温日变化和大气边界层风廓线结构。结果表明,该地区1500 m以下大气边界层主要受高原山地地形及珠峰地区冰川环境的影响,冰川风可能是引起观测期间下午强风天气的主要原因;1500 m以上高空受西风气流影响程度增大,但东南风仍占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195.
珠穆朗玛峰北坡局地环流日变化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4,他引:5  
青藏高原地-气间的物质/能量交换是高原与全球大气系统相联系的重要纽带.陡峭的地形和强烈的地表差异在高原山区形成特殊的局地大气环流系统,在地气交换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珠峰北坡的局地环流系统,于2006年5~6月间在珠峰北坡绒布河谷实施强化观测实验HEST2006,对该地区的局地环流以及辐射和热力状况进行观测,分析了该地区局地环流的日变化过程,包括:(1)地面风场的分布和变化;(2)风场垂直结构;(3)垂直运动及可能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该地区局地大气环流是由地形与地表状态调整的大气辐射加热和冷却所驱动,包含多种不同的山地环流成分,与典型山谷风环流不同,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对地气问的交换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6.
天山托木尔峰南坡科其喀尔冰川流域径流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山冰雪融水是塔里木河的重要补给水源。利用融雪径流模型(SRM)对天山南坡科其喀尔冰川流域冰雪径流进行模拟研究。基于流域的气象梯度观测,确定了不同高度带降水梯度和月气温直减率。基于2007和2008年的实测径流值优化确定了各月的积雪、裸冰以及表碛覆盖冰的度日因子值。模拟结果表明,融雪和融冰径流过程都得到了比较好的模拟。流域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气温是敏感因子。气温分别升高1℃、2℃和4℃时,以融雪径流为主的3—5月径流分别增加48%、155%和224%,以冰川径流为主的5—10月径流分别增加30%、77%和104%。气候变化也会影响流域径流过程,气温升高4℃、降水增加20%时,春季径流峰值出现时间由5月中旬提前到4月20日左右。流量由6 m3/s增大到17 m3/s。  相似文献   
197.
利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2001-2005年消融期的水文气象实测资料,分析了河源区径流量的昼、夜变化特征,并对径流变化过程与气温、降水等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从5月份消融初期开始,昼、夜平均流量都较小,随着强消融期的到来,迅速增大,到消融期后期(8月份末),又逐渐变小.就年际相同月份昼(夜)平均流量相比而言...  相似文献   
198.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表面能量和物质平衡模拟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采用HOCK的分布式能量物质平衡模型对老虎沟12号冰川消融期的物质平衡进行了模拟,时间步长为1 h,空间分辨率为30 m. 模型结果利用物质平衡观测数据和气象站观测数据验证,模型模拟时期为2012年6月1日-9月30日. 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地形因子对太阳辐射影响相当显著;散射辐射在总辐射中的比例较大为39%,模拟期冰川表面物质平衡为-506 mm w.e.. 在模拟期整个冰川平均上净辐射占能量收入的84%,感热通量占有16%;消融耗热则是能量的主要支出占有62%,潜热通量占有能量支出的38%.  相似文献   
199.
水文模拟不确定性长期以来是制约寒区水文发展的瓶颈问题。水稳定同位素示踪为认识冰川流域径流过程提供了重要“指纹”信息,但仍缺乏有效模型将该信息与冰川水文模型耦合,而且同位素信息对冰川流域水文模型不确定性的约束效果也有待检验。将水稳定同位素信息(δ18O)与冰川流域水文模型FLEXG相耦合,实现对冰川流域水稳定同位素和径流过程的耦合建模(FLEXG-iso),并在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流域进行模拟检验和径流分割。结果表明:模型不仅对2013—2016年径流过程有良好的模拟效果,还可以重现水稳定同位素、冰川物质平衡等重要过程。利用水稳定同位素这一辅助数据,提高了模型参数的识别能力,减少了模拟过程中各水源的相互妥协效应和不确定性范围。2013—2016年1号冰川断面径流32%~34%来自融雪,48%~51%来自融冰,0%~7%来自地下水,12%~15%来自降雨径流。水稳定同位素对雪和冰川相关中间过程有明显的约束能力,原有模型对融冰贡献的模拟偏高约7%。FLEXG-iso模型的建立有助于推动寒区水文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以及寒区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决策制定。  相似文献   
200.
冰川运动造成了冰川物质的再分布,改变了冰体所处的水、热环境,维系了冰川的动态平衡.冰川表面速度是冰川运动的基本体征,通过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1号冰川2006-2008年连续2 a的月观测,获得了冰川表面运动速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其进行了动力学模拟验证.结果表明:冰川运动速度分布是冰川厚度、冰面坡度及冰川基岩形态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厚度的改变是运动速度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