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1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264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天山东段尾亚麻粒岩REE和Sm-Nd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天山东段尾亚麻粒岩的稀土元素和Sm-Nd同位素特征的研究表明,其原岩为18-20亿年地幔分异的产物,为具有岛弧特征的钙碱性岩系,以轻稀土富集为特征。并且讨论了麻粒岩原岩的形成,为交代地幔较大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形成和侵位过程中,有地壳物质不同程度的混染。  相似文献   
72.
73.
Rupture process of the 19 August 1992 Susamyr, Kyrgyzstan, earthquake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The Susamyr earthquake of August 19, 1992 in Kyrgyzstan is one of the largest events (Ms = 7.4, Mb = 6.8) of this century in this region of Central Asia. We used broadband and long period digital data from IRIS and GEOSCOPE networks to investigate the source parameters, and their space-time distribution by modeling both body and surface waves. The seismic moment (M0 = 6.8 × 1019 N m) and the focal mechanism were determined from frequency-time analysis (FTAN) of the fundamental mode of long period surface waves (100–250 s). Then, the second order integral moments of the moment-rate release were estimated from the amplitude spectra of intermediate period surface waves(40–70 s). From these moments we determined a source duration of 11–13 s, major and minor axes of the source of 30 km and 10–22 km, respectively; and an instant centroid velocity of 1.2 km/s. Finally, we performed a waveform inversion of P and SH waves at periods from 5–60 s. We found a source duration of 18–20 s, longer than the integral estimate from surface wave amplitudes. All the other focal parameters inverted from body waves are similar to those obtained by surface waves ( = 87° ± 6°, = 49° ± 6°, = 105° ± 3°, h = 14 ± 2 km, and M0 = 5.8 ± 0.7 × 1019 N m). The initial rupture of this shallow earthquake was located at the south-west border of Susamyr depression in the western part of northern Tien Shan. A finite source analysis along the strike suggests a westward propagation of the rupture. The main shock of this event was preceded 2 s earlier by small foreshock. The main event was almost immediately followed by a very strong series of aftershocks. Our surface and body wave inversion results agree with the general seismotectonic features of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74.
对海岛土地利用的目的,依据、过程以及编制海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75.
青藏高原东北部中-新生代隆升初始的时间、位置多有争议。共和盆地处于秦岭、祁连、昆仑造山带的结合部,是研究盆-山耦合、构造热演化的理想位置。新近在盆地东北部发现了异常高温的干热岩体,其热源机制和经历的热历史过程是进一步地热藏开发的关键。本文对盆地东北缘青海南山和沟后杂岩体以及盆地内瓦里贡-过马营隆起的当家寺岩体进行了系统的低温热年代学分析,以追溯该区经历的热历史。磷灰石裂变径迹和(U-Th)/He模拟结果显示,当家寺岩体和沟后杂岩体自三叠纪结晶以来,在侏罗纪-白垩纪,经历200~150Ma和135~100Ma两期快速冷却抬升,可能与羌塘地体和拉萨地体依次向北碰撞拼接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远程效应有关。裂变径迹和(U-Th)/He模拟结果显示,沟后杂岩体记录到晚中新世(15~5Ma)的快速冷却事件,而盆地东部当家寺岩体的样品未记录到该期的快速冷却事件,可能是北倾的青海南山南缘逆冲断裂晚新生代再活动使得沟后杂岩体在新近纪晚期快速隆升造成,而当家寺岩体主要受右行走滑-逆冲的瓦里贡断裂的控制,并未发生该时期的快速冷却抬升事件。因此,青藏高原东北部差异隆升、热历史过程不仅受区域构造作用的控制,也明显受不同时期的活动断裂及古地貌的影响。共和盆地东北缘露头岩体热历史过程未见到明显的中新世以来的增热现象,与共和盆地内干热岩存在的增热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76.
龙门山断裂带隆起造山独特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门山断裂带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青藏高原东部;为四川盆地与松潘-甘孜地块的接触构造边界。龙门山地区海拔从东侧100 km外四川盆地的500 m突升至3 000 m高度;明显地标注了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界;其隆升机制也引起了国内外地质工作者的广泛兴趣;并且提出了多种隆升机制模型。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利用SinoProbe-02深反射地震剖面数据对龙门山地区的隆升机制进行研究;从而进一步探讨龙门山地区隆起造山的独特性;并讨论其与传统意义中的造山带的区别;认为龙门山断裂造山带为板块内部构造活动引起岩石圈隆起所形成的。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使我们更深刻地了解龙门山地区的构造活动特点;并且有助于了解青藏高原东缘对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构造响应。  相似文献   
77.
李南生 《地质与勘探》2010,46(5):788-797
双旗山金矿位于武夷成矿带金矿成矿远景区内,地处闽中"金三角"地区,区内矿床(点)众多,金矿体主要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中晚元古代大岭组变质岩中,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和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的研究,结合物探、化探、自然重砂等综合信息分析,并根据区域成矿地质、成矿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时空演化规律,建立成矿模式,全面利用综合信息预测方法,开展综合信息成矿规律及预测评价工作,圈定双旗山、杨梅、吉山、青溪等五个有利的成矿远景区,提出该区下步找矿方向和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78.
程松林 《地质与勘探》2010,46(6):1015-1018
在新疆东天山库姆塔格新发现了辉长岩中钼元素的超常富集,超过了目前的工业品位。从野外产状看,与钼矿化直接相关的岩石均为辉长岩,共两类:一是规模较小但全岩矿化的辉长岩脉;二是规模较大但没有矿化的辉长岩体;矿化的辉长岩脉穿插于非矿化的辉长岩体之中。虽然辉长岩体矿区东侧有中酸性岩浆岩存在,但野外产状和现有的物化探工作尚未发现钼矿化与中酸性岩浆岩有直接关系。无论辉长岩的形成与钼的富集是否属于同一次地质作用的产物,这都可能是一种尚未被认识的、全新的钼矿床(矿化)类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9.
官建祥  宋谢炎 《矿床地质》2010,29(2):207-217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四川攀西地区的杨合伍、黄草坪和清水河等镁铁-超镁铁岩体分布在南北向的安宁河断裂和磨盘山-元谋断裂之间。分析表明,这些岩体无矿岩石与金宝山、杨柳坪、力马河等含矿岩体无矿岩石具有相似的铂族元素组成,普遍较高的Cu/Pd比值暗示这些岩体的母岩浆在侵入到目前层位前经历过硫化物熔离作用。定量模拟计算表明,原始岩浆经过大约0.01%的硫化物熔离作用形成了杨合伍岩体母岩浆,经过0.035%硫化物熔离形成了黄草坪和清水河岩体的母岩浆。根据硫化物熔离情况,认为杨合伍等岩体底部可能形成Ni-Cu-(PGE)硫化物矿床,而黄草坪和清水河岩体之下及附近可能存在Ni-Cu硫化物矿化的岩体。  相似文献   
80.
龙门山断裂带印支期左旋走滑运动及其大地构造成因   总被引:60,自引:6,他引:60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构造呈北东—南西向将松潘—甘孜褶皱带和华南地块分割开。前者主要是由一套巨厚的三叠纪复理石沉积组成 ,分布在古特提斯海的东缘。后者由前寒武纪基底和上覆的古生代和中生代沉积盖层组成。位于汶川—茂汶断裂以东的前龙门山存在一系列倾向北西的逆掩断层 ,它们将许多由元古宙和古生代岩层组成的断片向南东置于四川盆地的中生代红层之上 ,构成典型的薄皮构造。许多研究由此断定松潘—甘孜褶皱带和四川盆地之间在中生代发生过大规模的北西—南东向挤压。然而 ,汶川—茂汶断裂西侧的松潘—甘孜褶皱带内部的挤压构造线大多是垂直于而不是平形于龙门山断裂带 ,这表明当时的挤压应力不是北西—南东向而是北东—南西向。近年来在龙门山构造带内发现 ,在三叠纪时龙门山断裂带在发生推覆的同时还经历过大规模的北东—南西向的左旋走滑运动 ,协调走滑运动的主要构造为汶川—茂汶断裂。走滑运动的成因与松潘—甘孜褶皱带北东—南西向缩短有关。汶川—茂汶断裂的左旋走滑在龙门山的北东端被古特提斯海沿勉略俯冲带的消减和发生在大巴山的古生代 /中生代岩层的褶皱和冲断作用所吸收 ,在龙门山的南西端被古特提斯海沿甘孜—理塘俯冲带的消减和松潘—甘孜三叠纪复理石的褶皱和冲断作用所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