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42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325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盆地基底的研究对了解成盆历史及恢复区域古大地构背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松辽盆地北部早白垩世营城组火山岩的显生宙基底捕获锆石入手.对其进行SHRIMP U-Pb定年,得到7组显生宙年龄:482~481Ma、381~350Ma、297~290Ma、252~237Ma、225~219Ma、200~189Ma、183-158Ma.研究认为松辽盆地北部显生宙基底至少经历了晚泥盆世、早二叠世早期、三叠纪和早-中侏罗世等多次大规模的岩浆热事件,其中以中生代三叠纪和侏罗纪火山活动最为频繁,中生代火成岩是松辽盆地显生宙基底花岗岩的主体.这一系列显生宙的岩浆活动可能与晚古生代额尔古纳-兴安、松嫩-张广才岭、佳木斯.兴凯等地块相互间碰撞拼合后的岩石圈伸展作用、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在二叠纪末期碰撞拼合(古亚洲洋闭合造山)后的岩石圈伸展作用、侏罗纪佳木斯地块西缘洋壳俯冲并与松嫩地块拼合作用、东北亚古亚洲洋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等古大地构造运动有关.482~481Ma为变质成因锆石的年龄,代表了早奥陶世(Tremadocian阶)松辽盆地基底的变质增生作用,该变质过程可能与盆地西北部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地块的拼合作用.  相似文献   
352.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11  
长江中、下游断裂坳陷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金、铁、硫成矿带,存在一系列块状硫化物矿床及与其伴生的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床.本文以铜陵矿集区冬瓜山铜、金矿床为例,探讨了这类矿床的成矿模式.冬瓜山矿床主要由层状硫化物矿体组成,伴有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层状硫化物矿体产于晚泥盆世砂岩和晚石炭世碳酸盐岩之间,具明显的层控特征,矿体下盘发育细脉-网脉状硫化物矿化以及硅化和绢云母化,矿体中伴有热水沉积岩,矿石具典型的沉积构造.燕山期岩浆热液对层状矿体进行了叠加和改造,改变了矿石的结构构造和矿石成分.黄铜矿交代黄铁矿变斑晶呈环斑结构或脉状交代结构,交代磁黄铁矿呈交代假象结构或交代残留结构.矽卡岩型矿体中黄铜矿的δ65Cu值为0.09‰~0.83‰,集中在0.23‰~0.83‰.层状矿体中黄铜矿的δ65Cu值为0.45‰~0.78‰,与矽卡岩矿体中黄铜矿的65Cu值大致相当,这说明两类矿体中的铜具有相同的来源.铜、氢和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冬瓜山矿床铜来自岩浆岩,叠加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流体.提出了冬瓜山矿床属喷流沉积-岩浆热液叠生成因的成矿模式:在晚石炭世,海底喷流成矿作用形成了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石成分以硫、铁为主;燕山期岩浆热液一方面对块状硫化物矿床进行改造,致使其富集铜等成矿物质,另一方面与围岩相互作用形成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  相似文献   
353.
通过对青藏高原碰撞后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的对比分析,提出青藏高原存在羌塘-芒康-滇西(44~28Ma)和冈底斯(25~12Ma)两条高Mg^#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带,而可可西里、西昆仑-东昆仑的新生代火山岩则为低Mg^#钾质火山岩.高Mg^#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的化学成分均相对高镁低铁和贫钛,微量元素组成以具有类似岛弧火山岩的K/Nb、K/La、Rb/Nb、Pb/La、Ba/La等比值为特征.低Mg^#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相对富铁贫镁和高钛,上述元素比值小于岛弧火山岩,大于和近似于洋岛玄武岩,指示岩浆源区富集组分有软流圈流体的贡献.羌塘-芒康的高Mg^#高钾钙碱性和高Mg^#钾玄岩系列指示高原中部受到陆内俯冲作用的影响;30Ma前俯冲板片断离,软流圈上涌,富集岩石圈地幔熔融形成羌塘低Mg^#过碱性钾质-超钾质系列.综合地球物理资料,提出青藏高原在印度大陆岩石圈的强力楔入下,高原内部软流圈物质沿欧亚岩石圈地幔俯冲板片的顶部向北东和南东挤出,使上覆岩石圈地幔发生剪切破裂,形成一系列串珠状高速体与低速体的相间分布,并随时间不断向北扩展.这也是阿尔金和滇西走滑系的深部动力源.正是软流圈与岩石圈的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可可西里和西昆仑-东昆仑低Mg^#钾玄质火山岩的软流圈-岩石圈地幔的混源特征.藏南高Mg^#超钾质岩浆源区的显著幔壳混合特征则可能来自印度大陆岩石圈俯冲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4.
何文举 《云南地质》2004,23(2):164-178
矿集区分布在NW向川塘-长山华力西断皱带南西缘,系多陆块拼接缝合构造环境。印支-燕山期-喜马拉雅期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及其相关的成矿作用,通过高效率浓集机制,形成一串锡、铁、铜、金等矽卡岩型、斑岩型和热液型矿床,组成矿床系列,包括多个超大型、大型矿床。这些成因上密切相关的矿床,成矿时间显然相近,却处在不同岩浆活动阶段和不同地质环境中,矿化特征有明显差异,矿种和矿化类型在时空分布上具有规律:印支-燕山期的花岗岩侵入阶段形成矽卡岩型富磁铁矿矿床;在花岗岩浆分异演化浅成相侵入阶段,形成矽卡岩型及岩浆晚期、自交代产生的斑岩型;而最后形成岩浆期后热液型铁-金、铜、金矿床。文章侧重讨论铁、铜、金矿床系列的成矿构造环境、岩浆作用、物质来源及高效率浓集机制,对云南“三江”地区找金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55.
赣南中侏罗世正长岩-辉长岩的起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正长岩-辉长岩组合的形成通常与板内伸展构造有关,它们可由同源岩浆演化形成,也可以由两种独立起源的岩浆结晶形成。本文选择赣南晚中生代早期黄埠正长岩和车步辉长岩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旨在探讨它们的起源及其与岩石圈地幔演化的关系。LA-ICP-MS 锆石 U-Pb 定年结果表明:黄埠正长岩和车步辉长岩形成于≈178Ma,为同时期岩浆作用的产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 Nd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并非由同源岩浆演化形成。初步研究表明,黄埠正长岩和车步辉长岩可能都起源于受软流圈来源熔体交代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熔融发生在上地幔尖晶石-石榴石相转换带深度,且岩浆在结晶演化过程中发生了较低程度的地壳混染作用。与车步辉长岩相比,黄埠正长岩有高的不相容元素含量、Ce/Yb、La/Yb、Sm/Yb 比值和高的ε_(Nd)(t)值,表明黄埠正长岩的岩浆起源相对更深,且其岩石圈地幔源区经历了更高程度的交代作用。因此,赣南正长岩-辉长岩是板内伸展构造背景下,不同程度软流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的反映。  相似文献   
356.
现有岩浆岩定量分类图解,因分类结果不具唯一性,而且不能用于大样本量的分类,备受质疑。本文以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交替使用的方法,对甘肃省西秦岭地区现有523件岩浆岩样本中的11个氧化物测试数据进行定量处理,构建起"甘肃省西秦岭地区岩浆岩(氧化物)定量分类系列模型",该模型将西秦岭地区岩浆岩分为4大类共20小类。与传统的岩浆岩分类方法相比较,定量分类模型不受地质理论和个人主观因素限制,完全由测试数据自身特征和其相关关系所决定,避免了传统分类的种种缺陷,其分类结果更加精准、真实。在区域Au找矿靶区研究过程中,岩浆岩定量分类结果显现出比传统定性分类结果高出11个百分点的判定效果。  相似文献   
357.
延吉地区古新世埃达克岩石中出现了大量的捕获锆石,阴极发光图像显示这些锆石主要来源于围岩中酸性侵入岩,其U-Pb年龄变化在87~387Ma之间,ε_(Hf)(t)变化在-2.1~14.7之间,T_(DM)(Hf)为272~895Ma。原位离子探针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大部分锆石具有相对含石榴子石变质岩高Y、低Hf,在REE配分模式为LREE亏损、HREE富集、正Ce异常和负Eu异常,说明这些锆石的生长环境为与斜长石共存而缺乏石榴子石的体系;另外两颗锆石的Eu负异常不明显,说明它们结晶于缺少共生斜长石的体系。随着锆石结晶时间的变新,其ε_(Hf)(t)逐渐降低和T_(DM)(Hf)增加,说明年青地壳组分对延吉地区的显生宙中酸性侵入岩熔融源区的贡献减少,中生代以来,尤其是区域岩浆活动峰期时间(早白垩世)地壳增生较弱;此外,锆石的U-Pb年龄与Y、Th和U显示出正相关关系,而与Eu/Eu*和Ce/Yb_(CN)表现出负相关关系,反映区域中酸性岩浆熔融源区或岩浆分异过程中斜长石的贡献减小,而熔融源区残留石榴子石的贡献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58.
Integrated geochemical and Sr–Nd–Pb isotopic studies of the Early Jurassic Nandaling flood basalts (NFB) in the Yanshan belt,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NCC),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se sub-alkaline basalts evolved from a more magnesium-rich parental magma through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of olivine and clinopyroxene. The primitive magma of the NFB originated from 2–5% partial melting of spinel to garnet transitional peridotite at about 70–80 km depth in the Mesozoic lithosphere mantle. The NFB contain a distinctive lithospheric component, characterized by Nb (Ta), Th, U and Ti depletions, LREE enrichments, moderate Sr, and low Nd and Pb initial isotopic ratios, as a result of an interaction between lower crust (15–25%) and primitive magma evoked by magmatic underplating at crust–mantle boundary. The Early Jurassic NFB extruded in an intraplate extensional setting related to post-orogenic collapse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CC, indicating an event of lithospheric modification earlier than that in the southern margin (Early Cretaceous). The temporal similarity of the Jurassic–Cretaceous mantle-derived mafic rocks to lower crust replacement, and the decoupling of surface shortening with lithospheric thinning during the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suggest the important role of magmatic underplating and subsequent crust–mantle interaction accompanied by asthenosphere upwelling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Mesozoic lithosphere of the NCC.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ithospheric thinning and magmatic underplating may be an important process in continental rifting.  相似文献   
359.
江南隆起带皖赣相邻区燕山期岩浆岩 Nd-Sr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南隆起带皖南地区与赣东北地区燕山期岩浆岩Nd-Sr同位素特征的对比研究表明,皖南燕山期花岗岩体、斑岩体及赣东北燕山期花岗岩与赣东北燕山期斑岩体在成岩物质来源上具有明显差异。皖南燕山期花岗岩和斑岩体及赣东北燕山期花岗岩成岩物质以壳源为主,成岩物质来源区夹有一定的幔源物质,而赣东北燕山期斑岩体则具有幔源特征,这是赣东北地区燕山期与岩浆岩有关的多金属矿床发育、而皖南地区不发育的重要原因。Nd-Sr同位素的研究结果与地球物理、成岩构造背景和稀土元素等研究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360.
王梦倩  赵虎 《江苏地质》2006,30(4):287-289
波阻抗反演技术把具有高纵向分辨率的测井资料与连续观测的地震资料联系起来,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地质勘探的研究程度。煤田中岩浆岩侵入煤层现象普遍存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尝试,提出利用多参数曲线来圈定岩浆岩侵入煤层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