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278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173篇
地质学   600篇
海洋学   14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21.
Implementing conservation actions on-the-ground is not a straightforward process,especially when faced with high scientific uncertainty due to limited available information. This is especially acute in regions of the world that harbor many unique species that have not been well studied,such as the alpine zone of the Hengduan Mountains of Northwest Yunnan (NWY),a global biodiversity hotspot and site of The Nature Conservancy’s Yunnan Great Rivers Project. We conducted a quantitative,but rapid regional-level assessment of the alpine flora across NWY to provide a broad-based understanding of local and regional patterns of the alpine flora,the first large-scale analysis of alpine biodiversity patterns in this region. Multivariate analyses were used to classify the major plant community types and link community patterns to habitat variables. Ou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most species had small distributions and/or small population sizes. Strong patterns emerged with higher diversity in the more northern mountains,but beta diversity was high,averaging only 10% among sites. The ordinations indicated that elevation and geographic location were the dominant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underlying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mong communities. The high beta diversity across the alpine of these mountains implies that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ultimately will require the protection of large numbers of species over a large geographical area. However,prioritiza-tion should be given to areas where potential payoffs are greatest. Sites with high species richness also have a greater number of endemic species,and,by focusing efforts on these sites,conservation investments would be maximized by protecting the greatest number of unique species.  相似文献   
422.
在南天山中段,上志留统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经历了两期变质变形作用。下泥益统彩华沟组的变质变形特点及变质期与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的蜕变质作用时期完全一致。这两套地层的走向有30°~40°的交角,其间有出露长达14Km的底砾岩和古风化壳,构成了代表加里东晚期构造运动的不整合面。  相似文献   
423.
辽西火山岩型膨润土矿床成矿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辽西膨润土矿床主要岩石类型为熔岩、火山碎屑岩,经热液蚀变成矿。蚀变带的岩石基本类型为玻屑灰岩,主要的蚀变类型为蒙脱石化作用和硅化作用。通过矿床蚀变带岩矿石化学分析,总结了火山碎屑岩--熔蚀变改变造型膨润土矿的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机理。  相似文献   
424.
大规模超长群桩基础工作性能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长桩基础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对其工作性状的研究相对滞后。以某超长群桩基础工程为例,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超长单桩及群桩的工作性能。计算中桩、土和承台的有限元模型均用8节点六面体等参单元,桩-土界面用有厚度的接触面单元模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用线弹性模型,土体用非线性Duncan-Chang弹性模型模拟;承台施工过程用分级加荷的方法模拟,承台混凝土的硬化过程用变化模量的方法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超长单桩的承载性状属摩擦桩,其桩身失稳的原因是桩侧土体的破坏;在群桩基础中,不同位置基桩的工作性能不完全相同,承台周边桩的工作性能与单桩类似,而与内部桩的差别较大;现行规范中推荐的群桩效应系数和有限元计算结果间存在较大差别,表明现行规范可能不适用于超长群桩基础,对超长群桩基础的工作性能进行深入研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25.
针对香格里拉普朗铜矿区所遇到的复杂地层,通过室内试验研究,确定采用植物胶作为主剂、聚丙烯酰胺和LP作为辅剂得到无固相聚合物钻井液,在钻探矿区ZK0409钻孔中的绳索取心钻进中使用,成功解决了该矿区复杂地层的钻进问题。探讨了无固相聚合物钻井液的最佳配方,并分析了其在复杂地层钻进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26.
云开地区燕山期岩浆活动与金银矿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志邦 《矿产与地质》1992,6(5):380-386
通过对广西云开地区岩浆活动与金银矿化关系的研究表明,金银矿主要是燕山期岩浆作用形成的;矿化岩体与金银矿化在空间位置上存在“东向性”和“定距性”规律;岩浆岩岩石化学成分、岩浆分异程度、成因类型的不同,导致了金银成矿的显著差异;燕山期岩浆活动对金银成矿,既提供了成矿热液,也提供了主要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427.
刘万洙  白雪峰  包亚范  王璞珺 《新疆地质》2006,24(4):344-347,I0007
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硅质岩主要出现在下寒武统和下、中奥陶统海相沉积层序.从下寒武统到中奥陶统硅质岩岩性自下而上由黑色致密块状非晶质硅质岩到灰黑色非晶质含泥质(碳质)放射虫硅质岩再到含外碎屑放射虫硅质岩;岩石中放射虫化石的含量逐渐增多,个体逐渐变大;放射虫化石外表呈现的搬运磨蚀特征显示具逐渐增强的趋势;岩石的成层性变好,粒度也表现出明显的正韵律性.据硅质岩的岩性、生物、层序和构造背景分析认为:硅质岩沉积所需的SiO2有海底火山气射和生物作用两个来源;自下而上生物作用提供的硅质逐渐占主导,形成水深逐渐变浅,从寒武纪深海硅质岩变为中奥陶统次深海硅质岩.  相似文献   
428.
对形成于大陆碰撞带内的川西碳酸岩进行了详细的Pb-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川西碳酸岩具有非常负的εNd值(-3.2~-18.7)和高的(^87Sr/^86Sr)i值(0.706020~0.707923),以及较宽的^207Pb/^204Pb值(15.362~15.679)和^208Pb/^204Pb值(38.083~39.202)的特征,明显不同于世界上由非造山作用形成的碳酸岩.它们的Sr-Nd、Pb-Pb、Sr-Pb和Nd-Pb同位素特征表明大多数碳酸岩来源于EM Ⅰ与EMⅡ之间的一种混合地幔,与元古宙不同质量比的深海/陆源沉积物和下覆的似MORB由俯冲作用引起的洋壳的再循环有关,而少数碳酸岩则受到地壳物质混染的结果.此外,通过动力学背景分析可以得出,富集地幔EM Ⅰ与EMⅡ之间的熔融产生了川西碳酸岩以及同时代的富钾岩浆岩,这种熔融可能是由于印度大陆板片与扬子大陆板片俯冲引起的新生代软流圈物质的上涌产生的,并发生于青藏高原东缘始新世-渐新世分界线的从转换压扭变形向转换张扭变形的转变过渡的构造背景下.  相似文献   
429.
东秦岭造山带北缘的陶湾岩群中分布着一套碳酸盐质糜棱岩,具明显的塑性变形,其展布和变质变形特征严格受洛南—栾川断裂带控制,是陶湾岩群碳酸盐岩在洛南—栾川断裂带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构造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对这套碳酸盐质糜棱岩的变质—变形特征及形成环境分析,可揭示洛南—栾川断裂带在这一时期构造活动的运动学、动力学及流变学特征。本文通过野外详细的观察和测量,结合室内显微构造分析和温压条件的计算,确定其变质相属低绿片岩相,变形机制是以方解石动态重结晶和细粒化作用为主的塑性变形。变形温度为350~420℃,差异应力为50~110 MPa。石英应变椭球体形态显示陶湾岩群遭受了强烈挤压变形。所以,陶湾岩群碳酸盐质糜棱岩是在强烈的斜向挤压碰撞环境下形成的,是秦岭微陆块向华北板块下斜向俯冲碰撞的结果 。  相似文献   
430.
根据现场大风浪条件下的实测资料,粉质土海岸水体中的含沙量沿垂向具有上部均匀、近底突增的分布特点,即呈L型分布特征。利用黄河三角洲粉质土作为试验底床开展波浪水槽试验研究,揭示了底床粉质土在波浪作用下产生液化情况的水体含沙量沿垂向存在L型分布特征。根据试验现象以及悬沙粒度变化,分析认为底部高含沙层的形成主要受粉质土液化后细颗粒析出的影响,上部水体中悬沙由湍流脉动维持。对粉质土海岸大风天气期间水体含沙量剧烈增加采用波致粉质土液化的观点进行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