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5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428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71.
山东省地层侵入岩构造单元划分对比意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山东省近几年在地层、构造、侵入岩等方面研究进展,以《山东省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编制指南·下篇》基础地质划分方案为基础,参照2013年11月第四届全国地层委员会通过的《中国地层表》,提出了《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表》、《山东省侵入岩划分表》、《山东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表》,供地质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472.
The Zhibula skarn-type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a large copper deposit. It is located 2-3 km south of the Qulong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n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Gandise metallogenic belt in Tibet. The ores are commonly bedded, stratoid and vein-like hosted in the interformational detachment zone between tuff and marble and in the fracture zone. The granodiorite was discovered lately in the drill holes. The contact zone between granodiorite and tuff or marble is skarnized. The skarn-type ore depos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ranodiorite as was demonstrated by the gradual change from the tuff, hornfels, and skarn, to the skarnized granodiorite. 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yields a weight average 206Pb/238U age of 16.0±0.4 Ma, which is close to the Re-Os isochron age (16.9±0.6 Ma) of molybdenites from the ores. The granodiorite has εHf(t) values in range of 3.2-12 and single-stage model ages between 209-563 Ma, which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Miocene intrusives in the Qulong areas. The zircon Hf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granodiorite indicate that the magma is likely result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the juvenile lower crust. The granodiorites are determined as the ore-forming intrusive of the Zhibula skarn-type deposit, and they are derived from the same magma system with those associate with Qulong deposits. Both of them are are of hydrothermal origin. ©, 2015, Science Press. All right reserved.  相似文献   
473.
白锡腊矿段深部铁铜矿体属于与碱性钛铁质辉长岩侵入体有关的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床。采用井巷工程构造岩相学填图技术,对云南东川白锡腊碱性钛铁质辉长岩类侵入体的侵入构造系统和控矿规律进行研究,认为滥泥坪-白锡腊铁铜矿段深部IOCG矿体产于碱性钛铁质辉长岩类侵入体的边缘,古火山机构、碱性钛铁质辉长岩侵入体、隐爆角砾岩体、多期叠加断裂构造和裂隙破碎带等是白锡腊IOCG矿床的控制构造组合样式。在辉长岩类侵入体中发育的脆韧性剪切带、热液角砾岩带和断裂-裂隙带等构造岩相学部位,构造-热流体耦合和水岩反应强烈,形成了蚀变构造岩相带。IOCG矿体的储矿构造类型为辉长岩类侵入体的膨大与转折部位的底部和产状变化部位、隐爆角砾岩和构造裂隙破碎带等。辉长岩侵入体的过渡相、含矿隐爆角砾岩相和蚀变构造岩相带等,它们是隐伏IOCG矿床的直接找矿预测标志。预测在白锡腊矿段深部和白锡腊-哑巴峡倒转背斜-断裂破碎带北翼深部具较大找矿前景,是寻找大型IOCG矿床有望靶区。  相似文献   
474.
区内主要控矿构造走向为115~140°,容矿空间为层间构造带、背斜近轴部滑脱(动)带。矿区的北部—北东东部的深部仍有找钼前景,特别是有花岗岩类出露或隐伏的地段。矿区外围是寻找小型铅锌银(金)矿有利区。  相似文献   
475.
青海省都兰县八道班一带侵入岩的岩性为石英闪长岩至正长花岗岩的岩浆演化序列,其空间具有北西-南东向带状分布的特点,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镁质花岗岩;稀土总量REE中等,轻重稀土分异和轻稀土分馏强烈;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K等相对富集,Ba、Sr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Th、Hf等相对富集,Nb、Ta、Ti等相对亏损,且由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演化,相对富集和相对亏损的程度逐渐增强;源岩以壳源为主,亦有幔源物质加入,属壳-幔混合型花岗岩。岩石具"C"型高硅埃达克岩特征。其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在237~224Ma之间,侵位时代为晚三叠世;其成因是印支晚期西秦岭构造单元向柴达木东南缘斜向俯冲的产物。本区发现埃达克质岩对于与埃达克岩有关斑岩铜矿成矿规律的研究和找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76.
西昆仑地区元古宙岩浆侵入作用及构造-岩浆演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昆仑地区元古代侵入岩的岩石类型、形成时代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各个构造单元侵入岩形成期次、岩石成因及构造-岩浆演化过程。铁克里克断隆带元古宙中酸性侵入岩以A型花岗岩为主,是塔里木板块古老基底在高温低压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西昆仑造山带古元古代和中元古代早期中酸性侵入岩为钙碱性I型花岗岩,是变玄武岩在低温条件下部分熔融条件下形成的,而古元古代晚期和新元古代中酸性侵入岩则是高温条件下老基底岩系部分熔融而形成的A型花岗岩。甜水海地块仅发育新元古代侵入岩,为S型花岗岩,是高温高压环境下甜水海地块古老基底部分熔融而形成。根据侵入岩岩浆演化规律,将西昆仑地区元古宙划为4个演化阶段:12 426~1 567Ma:以铁克里克断隆带A型花岗岩为代表的塔里木板块陆内演化,以西昆仑造山带钙碱性-拉斑质I型花岗岩为代表的陆缘弧。21 301~1 000Ma:铁克里克断隆带和西昆仑造山带均以陆内演化性质的A型花岗岩为主。31 000~851 Ma:甜水海地块S型花岗岩可能是陆-陆碰撞导致地壳加厚的产物,指示甜水海地块可能作为Rodinia超大陆的一员发生聚合拼接作用。4815~644 Ma:铁克里克断隆带和西昆仑造山带均存在碱性基性岩浆岩和A型花岗岩的双峰式侵入岩组合,指示塔里木地块和西昆仑地块可能作为Rodinia超大陆组成部分,在该阶段发生了裂解作用。通过对元古宙侵入岩的系统分析,西昆仑地区不同构造单元地壳演化有一定差异,经历了不同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477.
白赟  郭周平  赵辛敏 《矿床地质》2017,36(1):158-170
青海省门源县浪力克地区毛藏花岗闪长岩岩体位于北祁连冷龙岭东段,文章通过开展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对该岩体的形成时代进行厘定并探讨其成因。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毛藏花岗闪长岩体形成时代为(471.9±8.6)Ma(MSWD=1.6),属早古生代奥陶纪;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该类岩石εHf(t)值介于-13.3~5.26,T_(DM2)为1112.4~2284.7 Ma,暗示岩浆可能是由壳幔混合作用形成,其壳源源区很可能是古元古代及中元古代古老地壳岩石。此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岩石属弱过铝质中钾钙碱性系列的I型花岗岩,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Ba、Rb)和活泼不相容元素(如Th、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P),形成于俯冲消减环境,为火山弧花岗岩。  相似文献   
478.
南天山位于中亚造山带南部,塔里木盆地北缘。长期以来,有关其在古生代时期的演化规律、南天山古洋盆的俯冲方式、俯冲作用规模、持续时间及闭合时限等科学问题研究都是地学界的热点。本研究报道了出露于南天山造山带南缘(塔里木克拉通北缘)的咔拉吾勒及欧西达坂古生代钙碱性侵入岩的锆石U-Pb-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数据,其中咔拉吾勒细粒闪长岩、欧西达坂花岗闪长岩及钾长花岗岩的年龄分别为413.2±5.5Ma、407.3±5.1Ma及409.3±5.2Ma,都形成于早泥盆世。结合前人对研究区欧西达坂石英闪长岩的年代学(418.4±2.2Ma)及地球化学数据,确定了泥盆纪时期南天山南缘发育一套钙碱性的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的岩石组合,各岩体表现出相近的时空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判断各岩石应为同源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欧西达坂花岗闪长岩的锆石Lu-Hf同位素数据显示出较大范围的176Hf/177Hf比值(0.282185~0.282901)、εHf(t)值(-12.0~12.9)及t DM2模式年龄(573~2149Ma),体现出新老地壳物质混染的特征,指示其母岩浆为混合岩浆。结合各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Ba、Th、Sr),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如:Nb、Ta、Zr、Hf)及低Nb/Ta比值等特征,本研究推断该岩石组合为弧岩浆岩系列,其母岩浆可能产生于俯冲消减构造环境下新生玄武质岩浆与老陆壳重熔酸性岩浆的混合,并经历了一定的结晶分异而成岩。进一步的综合分析表明,南天山南缘古生代中期一系列岩浆活动的时代至少从晚奥陶世一直持续到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而南天山古洋盆至少于奥陶纪期间向北(伊犁-中天山地块)发生单向俯冲。晚奥陶世-泥盆纪期间,其东、西两段的俯冲极性或有所不同,西段或为持续的北向俯冲,东部地区为向南北双向俯冲,塔里木北缘在该侧转变为活动大陆边缘。本研究旨在为南天山造山带古生代期间的构造演化提供一定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479.
沙柳河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柴北缘加里东地槽褶皱带东缘,区内印支期侵入岩分布广泛.通过对侵入岩物质成分、岩性特征、岩石化学特征的研究,从侵入岩形成时代、岩石特征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分析了侵入岩与钨锡矿成矿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区内成矿岩体以黑云二长花岗岩为主,属于S型花岗岩,具有酸度大、含碱量不高的特点,属弱碱性-过碱性硅铝过饱和类型花岗岩,其含副矿物种类较多.岩石中Pb、Zn、W、Sn元素含量均高于世界花岗岩平均值的1.5~3.3倍,为钨锡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利用花岗岩K+Na与Si相关图、SiO2-(CaO+MgO+FeO)-(Na2O+K2O+Al2O3)三相图、分异指数直方图等方法对区内的花岗岩进行分析,认为普查区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含云英岩化二长花岗岩)在岩性特征、岩石化学、物质成分及形成时间等方面,均表现出与国内外锡钨成矿岩体非常相似之处,属有利的成矿母岩.  相似文献   
480.
西天山温泉地区是以温泉岩群为基底的古老地块,岩浆活动强烈,发育大量不同期次花岗岩类,奥陶纪侵入岩为一套准铝质过铝质钙碱性岩石,(La/Yb)N值为6.22~13.02,轻稀土元素富集,δEu为0.77~0.96,具轻微负Eu异常,微量元素中富集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h、Nb、P、Ti等高场强元素,属于中等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