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3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934篇
测绘学   19篇
地球物理   189篇
地质学   3174篇
海洋学   89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16篇
自然地理   11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41.
新疆-甘肃北山金矿南带的成矿流体演化和成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潘小菲 《岩石学报》2006,22(1):171-188
北山金矿南带是西北5省区规模最大的金矿带。选择北山南带的新金厂、老金厂和小西弓金矿床,在矿床地质和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脉石英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温度计和激光拉曼探针气体成分测定;对石英和矿石黄铁矿的包裹体H2O,CO2和CH4进行了H和C同位素组成测定,对石英和黄铁矿分别做了O和S同位素组成测定。3个金矿床的脉石英含有富CO2+CH4、H2O溶液以及H2O-CO2+CH4包裹体。小西弓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主要介于270℃-450℃,一部分H2O溶液包裹体圈闭了高盐度流体(16.43—18.63wt.%NaCl equiv.),大部分H2O溶液包裹体和全部富CO2+CH。包裹体代表了中-低盐度(2.8%-13.6%)流体。新金厂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主要介于210℃-346℃;一部分流体包裹体圈闭了高盐度(10.98%~14%NaCl equiv.)流体,一部分H2O溶液包裹体和绝大多数富CO2+CH4包裹体圈闭了中-低盐度(2.9%-8.81%NaCl equiv.)流体。老金厂金矿床H2O溶液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主要分布于141℃-400℃,含盐度介于1.4%-8.28%,属于中-低盐度流体。进行了大气降水-围岩^18O/^16O、D/H交换反应模拟。小西弓矿床早期硫化物-石英脉金矿成矿流体对应较高的水/岩比(=0.01—0.05),其^18O/^16O和D/H组成更受钾长花岗岩者控制,硫化物的δ^34S值也接近钾长花岗岩的黄铁矿者,指示热液流体围绕着钾长花岗岩的对流淋滤。成矿晚期,围绕着花岗岩侵入体的热液对流崩溃,矿区围岩内发育更大尺度的彼此分离的弥漫性流体渗透淋滤;相应地,小西弓矿床晚期蚀变岩金矿成矿流体的8D值对应低水/岩比(0.005-≈0.01),其δ^18O值变化范围较宽,受当地中元古界变质岩控制,蚀变岩型金矿黄铁矿的δ^34S值也接近中元古界长英质片岩的黄铁矿者。新金厂金矿和老金厂金矿成矿流体的δD值和δ^18O值对应的水/岩值分别介于0.004—0.01和0.007~0.02,与岩浆流体或者下二叠统哲斯群辉绿岩和英安岩围岩具有更密切的关系。新金厂金矿和老金厂金矿黄铁矿样品的δ^34S值介于-2.58‰和-6.32‰,指示S来源于下二叠统哲斯群辉绿岩、英安岩和碳质板岩围岩。3个金矿的石英包裹体CO2(δ^13C=-2.20‰--9.14‰),以及石英和黄铁矿包裹体CH4(δ^13C=013.10‰--27.40‰)不平衡;前者来源于幔源岩浆去气,后者来源于哲斯群碳质板岩或者中元古界长英质片岩中的还原碳。3个金矿黄铁矿包裹体的CO(δ^13C=-10.79‰--23.62‰)主要来源于哲斯群碳质板岩或中元古界长英质片岩中的还原碳,但是,也混合了较少的岩浆CO2。包裹体CO2和CH4δ^13C值的系统变化,也反映了从岩浆侵位和去气、流体对流,到围岩中流体大面积弥漫性渗透淋滤的演化过程。CH4介入成矿流体,导致流体不混溶和金的沉淀。北山金矿南带的形成既不同于典型的造山带型金矿床,也不同于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我们提出北山金矿南带的成矿模式为:岩浆去气和流体对流、岩石挤压破碎、流体弥漫性渗透淋滤。  相似文献   
42.
热液矿床的形成需要大量流体,而流体的运移需要包括地势差、岩石变形、热梯度及热异常等多种驱动力。这些流体驱动力与构造环境及过程有密切关系。流体压力状态和热场及地势差的组合决定了压性构造环境流体以向上运动为主,如造山型成矿系统,而张性构造环境流体以对流为主,如VMS和SEDEX成矿系统。造山作用造成的地势差及水平挤压作用所产生的超压可以驱动流体侧向迁移数百公里,如MVT成矿系统。但是,具体的成矿流体动力学过程比较复杂,且随构造演化而变化。在经历过多个大地构造演化阶段的地区,如地洼区,老的成矿流体动力系统不断被新的系统叠加或取代;新的构造单元需要来自地幔的流体源补充才有利于成矿。成矿学研究的是成矿作用与大地构造的关系,而流体动力学系统与大地构造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成矿流体动力学应成为成矿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3.
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对地质勘查和找矿工作具有指导作用,三江南段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带,因此在该地区使用现代数学理论来研究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深入研究三江南段地区银铅锌成矿机理、成矿地质背景以及数盒子法(Box - counting method)的基础上采用近年来广泛使用的关联维数来研究该地区银铅锌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首先借助GIS技术量测了13个银铅锌矿床之间的距离,用不同的标度r及其对应的关联函数C(r)得到一点对序列( r,C(r)),然后通过在平面坐标下作出(lnr,lnC(r))的散点图,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来估算关联维数,整体拟合得到的关联维数D=0.875 ;分段拟合得到的关联维数D1=0.184、D2=1.00.研究结果表明三江南段地区的银铅锌矿床在空间上具有分形丛集分布的特征.依据本次研究,将该地区划分为三个银铅锌矿密集区,并就该地区找矿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同时也探讨了关联维数与盒子维数的差异.  相似文献   
44.
郧西县六斗石英脉一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是鄂西北地区近年新发现的金矿床之一。通过对金矿床产出地质背景、控矿地质条件、围岩蚀变、矿石矿物、包体物理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的研究,阐述了六斗金矿床的形成机理和成矿物质来源。确定了该矿床成因类型为与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有关的中一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45.
甘肃西秦岭地区金矿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造山带地质构造复杂,各类金属矿产丰富,分布广泛,特别是甘肃西秦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成矿区(带),也是甘肃最主要的金矿勘查开发基地。近年来,西秦岭地区金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先后发现和评价了大水、早子沟、大桥、李坝、拉尔玛、阳山、寨上、竹园北、加甘滩等超大型、大型金矿床。笔者从西秦岭地质构造背景、成矿区带划分入手,分析金矿成矿类型和金矿成矿的控制因素,探讨金矿成矿地球化学特征,提出西秦岭地区金矿找矿方向,对该区勘查工作部署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6.
内蒙古额济纳旗珠斯楞海尔罕矿区锌、铅、金、银、铜矿赋存于二叠纪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与围岩的内接触带之中,属于中-低温热液矿床。二叠纪花岗闪长岩为矿体的形成提供了热源和物源,北西向的断裂构造则为花岗斑岩的侵入和成矿热液提供了通道。在珠斯楞海尔罕矿区及其邻区,发现类似的二叠纪岩浆活动以及断裂构造。因此,该地区可能发育类似成因的锌、铅、金、银、铜矿,具有良好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47.
程明高 《铀矿地质》1991,7(6):321-327,344
本文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北西部金矿主要类型、矿化特征和金矿时空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划分出4个成矿区、12条成矿带、32条成矿亚带,从而指明了找矿方向,为贯彻“以铀为主,综合找矿,多种经营,搞活地质”的方针,提供了较好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8.
49.
Distribution and source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ediment of Xiangshan Ba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eavy metal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and sediment core from the Xiangshan Bay, a mariculture base on the coast of the East China Sea, were determin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ir levels and sourc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vels of Cu, Pb, Zn, and Cr in the sediments of the bay have been generally influenced by anthropogenic inputs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particular, Cu and Zn were polluted to some extent, as evidenced by high enrichment factors. Organic matter, grain size, wastewater discharge, and low energy hydrodynamic environment played dominant roles in the heavy metal enrichment in the sediments. The ratio of terrigenous source to marine biogenic deposit of trace metals in the sediments was calculated, revealing that terrigenous inputs were the main source of Cu, Pb, and Zn, while biological pellets contributed much more to the enrichment of Cr and Cd.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biological sources on the enrichment of Cd and Cr, and the fact that the sediment has been polluted by Cu and Zn, the development of mariculture and discharge of wastewater into the Bay should be restricted.  相似文献   
50.
本文提出构造变形岩相形迹概念———受地壳构造作用影响或控制的,能反映其形成构造地质环境、物理化学条件的那部分构造岩石单元或构造岩相建造要素。以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床典型矿区为例,在该区用基础地质图件进行大比例尺构造变形岩相形迹填图,把能体现出成岩和成矿、各阶段蚀变和各阶段成矿作用的构造岩石单元区分开来,从而恢复各阶段的变形场和应力场;进而研究了构造应力场转化成矿的问题,建立了该区构造蚀变岩带的构造成矿演化模式;为探讨矿化、矿脉分布规律提供科学评价依据,为分析构造作用下流体成矿的构造物理化学场结构与界面提供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