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9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463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145篇
地球物理   226篇
地质学   1113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43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东平县大洪顶山岩溶地貌类型属岩溶山地地貌单元,山坡顶部及陡峭坡段岩石裸露,岩溶裂隙发育,岩体切割破碎,边坡陡立。区内岩溶洞穴发育,岩溶景观资源众多。目前已发现的溶洞有6处,大洪顶山南坡3处,北坡3处,溶洞口出露位置呈NWW向展布,北部九仙洞已探测长度1862 m,南部神仙洞已探测长度2052.50 m,溶洞内岩溶景观发育不均匀,发育有石笋、石钟乳、石幔、石帽、边石等。区内岩溶洞穴发育规模宏大,景观资源丰富,属鲁西地区发育规模最大的溶洞,在北方地区具代表性、典型性、稀有性,属我国北方地区不可多得的地质自然遗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及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132.
为进一步研究山西吕梁山北段中生代构造特征及对成矿的制约,利用数字化填图方法,在偏关县一带开展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发现几条中生代大型构造带,查明了这些大型构造带的空间展布、性质、断裂组合及运动学特征; 证实了中生代为该区重要的多金属成矿期,成矿作用尽管与中生代岩浆活动关系密切,但在空间上分布受NE向隐伏构造的制约; 大型挠褶构造是地壳强烈隆升的标志,区内大型构造带多数是在挠褶构造的基础上叠加断层而形成的。该研究对于探讨山西中—新生代构造的演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3.
钟长汀  邓晋福  万渝生  涂伟萍 《岩石学报》2014,30(11):3172-3188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沿固阳-武川断裂带南侧发现一条古元古代花岗岩岩带,由石英闪长岩-闪长岩-角闪二长花岗岩组合构成.本文对其中典型代表厂汉脑包石英闪长岩、常福龙闪长岩和口子村角闪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定年和地球化学研究.地球化学上,石英闪长岩具有埃达克质花岗岩的特点,为低硅埃达克质花岗岩;大部分闪长岩具有赞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部分具Closepet花岗岩特征;角闪二长花岗岩则全部具有Closepet花岗岩特征.根据锆石SHRIMP U-Pb定年,它们形成于2416~2435Ma之间,并遭受古元古代晚期构造热事件改造.表明在该区古元古代早期真正意义的板块构造已起作用,从岩浆演化的角度说明前寒武纪构造体制发生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34.
Push-pull factors in mountain resor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ush-pull framework provides a useful approach for examining the tourist motiv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world heritage—Huangshan Mountain as a sample. From the two different aspects of pull and push factors, the underlying features of visitors’ motives to Huangshan Mountain are analyzed with the help of factor analysis. As a result, five push factors and four pull factors are identified. Further analyses investigate differences in the push and pull factors among different socio-demographic subgroups with one-way ANOVA analysis.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affords us useful references for development, protection and marketing expansion of mountain resorts. Foundation item: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03BJY084) Biography: WANG De-gen (1973-), male, a native of Huangshan of Anhui Province, lecturer, specialized in tourist market and tourist planning. E-mail: dgwang73@263.net  相似文献   
135.
祁连山在构造上是一条经历了多期构造旋回叠加的早古生代复合型造山带,花岗质岩浆作用研究对揭示其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锆石U-Pb年代学统计结果表明,祁连地区花岗质岩浆活动可以分为7个大的阶段,包括古元古代早期(2 470~2 348 Ma)、古元古代晚期(1 778~1 763 Ma)、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1 192~888 Ma)、新元古代中期(853~736 Ma)、中寒武世-志留纪(516~419 Ma),泥盆纪-早石炭世(418~350 Ma)以及中二叠世-晚三叠世(271~211 Ma)。其中古元古代早期发育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S型和准铝质低钾拉斑-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记录了早期的陆壳增生及改造事件。古元古代晚期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质A型花岗岩,是Columb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产物。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以过铝质-强过铝质钙碱性-钾玄质S型花岗岩为主,新元古代中期以准铝质-强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为主,分别对应Rodinia超大陆的汇聚和裂解事件。中寒武世-志留纪花岗岩是洋陆转换过程中的产物,约440 Ma加厚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低Mg埃达克岩的广泛出现指示祁连地区全面进入碰撞造山阶段。泥盆纪-早石炭世花岗岩代表后碰撞伸展阶段岩浆岩组合,发育准铝质-强过铝质低钾拉斑-钾玄质等一系列花岗岩。中二叠世-晚三叠世花岗岩以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为主,有少量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是宗务隆洋俯冲消减以及碰撞后伸展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6.
江西武功山花岗岩穹窿构造地貌景观类型具有多样性、典型性,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武功山花岗岩地貌类型可划分为花岗岩风化壳高山草甸、花岗岩侵蚀构造地貌、花岗岩流水侵蚀地貌和花岗岩崩塌堆积地貌等,而且每一类型又有多种微地貌景观,具有显著的集聚性特征,主要集中在金顶、明月山和羊狮幕地区,空间上可分为4个梯度,分别为中心高山草甸带、中心边缘构造侵蚀地貌区、外围峡谷、孤峰、瀑布、温泉区、武功山主山体前缘区。花岗岩穹窿构造核部及外缘区域的花岗岩地貌发育模式和发育阶段具有明显差异,反映了武功山不同山体单元多期差异性隆升后,在亚热带气候环境下,流水溯源侵蚀、构造、岩体性质等内外营力对原始地貌面的差异性作用过程。本研究不仅可为花岗岩穹窿构造地貌景观空间展布规律和地貌特征的研究提供有效借鉴,而且可为武功山地区地学科普、地质遗迹保护等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7.
庐山出露的变质核杂岩的构造层次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即最上面的未变质沉积盖层、中间韧性流变层、核部的变质基底,其间分别以上剥离断层和拆离断层为分界线。上部沉积盖层以脆性变形为主,中间韧性流变层变形程度不一,但远离拆离带变质变形逐渐减弱,而核部的变质基底以强塑性变形为特征。对变质核杂岩南北两条地质剖面的分析,得到三个构造层次的岩石变质变形及岩性变化特征。区域动力学分析反映变质核杂岩东部原拆离带在五里正断层附近。拆离带中多硅白云母压力计得出的变质压力为0.6~1.1 GPa;锆石U-Pb年龄测试得到变质核杂岩的隆升时代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38.
位于南祁连化隆地区的鲁满山花岗岩体,岩石类型主体为黑云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得其成岩年龄为(452.9±1.8)Ma,属于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化学组成上,岩体具有高硅、富碱的特征,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和稀土元素组成上,岩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U、Th、K和Pb,亏损Ba、Sr、Ta、Nb、P、Ti,具明显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特征,显示较强烈的负Eu异常(δEu=0.06~0.55,平均0.31),综合地质地球化学资料指示该岩体应属于高分异的Ⅰ型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岩体的εHf(t)为-7.4~0.1,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1425~1930 Ma,指示成岩过程中应有亏损地幔组分参与,其壳源源区很可能包括化隆岩群。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鲁满山花岗岩体形成于柴北缘洋壳与中南祁连陆壳俯冲碰撞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由幔源岩浆与其诱发的地壳物质熔融产生的长英质岩浆在地壳深部混合后再经历分异演化形成。  相似文献   
139.
如何根据沉积物中的炭屑记录准确重建火历史是当前古火研究的热点.在古火研究中,大于125μm的大炭屑和小于125μm的微炭屑是最常用的炭屑数据.本文根据大兴安岭以北的漠河县图强泥炭剖面(TQ)的微炭屑面积浓度(AC)、微炭屑颗粒浓度(MiN)和大炭屑颗粒浓度(MaN)这3种不同类型的炭屑数据并利用目前国际上使用比较广泛的CharAnalysis模型定量重建了该地区的火历史.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沉积剖面不同类型的炭屑数据所重建的火历史总体规律基本一致,均表现出在距今1690年以来着火次数为12~14次;火事件间隔期变化均较为平缓,单次火事件的平均间隔期为81~124年;火事件发生频率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平均频率为3.5~4.1次/500年.但3种不同类型的炭屑数据重建火事件的次数、频率和间隔期之间仍有一些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炭屑破碎程度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40.
五台山蒋村地区四集庄组——对滹沱群时代的再限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滹沱群是华北最典型的古元古界地层之一,限定其时代对建立早期地层年代格架和探讨华北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过程意义重大。本文对五台山地区蒋村镇附近的滹沱群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从与蒋村砾岩中石英斑岩砾石相同的基岩中选取了2件石英斑岩样品,并获得其锆石U-Pb年龄结果分别为(2166±17)Ma和(2138±17)Ma。据此,限定蒋村地区碎屑沉积岩时代应小于2138 Ma。结合四集庄组底部发育厚层的砾岩和区域内2.2~2.1 Ga岩浆事件,我们进一步认为滹沱群底界年龄为~2.2 Ga。由于滹沱群豆村亚群和东冶亚群经历了同期褶皱变形作用,而侵入于蒋村四集庄组未变形正长花岗岩脉的锆石U-Pb年龄结果为(1816±18)Ma。因此,本文限定豆村亚群、东冶亚群的时代为2.2~1.82 Ga。石英斑岩中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为176Lu/177Hf为0.000717~0.002239,176Hf/177Hf为0.281399~0.281563,其176Hf/177Hfi为0.281315~0.281496和εHf(t)为–3.37~4.11,变化范围较大,初步认为其源自于新太古代早期上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地幔物质添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