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0篇
  免费   235篇
  国内免费   396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1190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28篇
自然地理   19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林修锬 《福建地质》2003,22(4):199-205
福建省共有3条省界、191条县界、全长12000km。历经5年~6年的勘界工作,形成了大量的图形、文本、表格、照片等珍贵资料,其种类繁多、关系复杂。为满足对这些资料进行有序存储、管理和提供服务,以MAPGIS、MAPINFO数据采集,SQL Sever2000数据库为平台,Delphi语言作相应的开发,实现数据采集.编辑和数据管理。建立“福建省行政区域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932.
胜利探区水网密集,常规的地震采集方法难以使用.通过多年的实践,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物探公司形成了一套适合水网区的施工方法,在胜利探区的施工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油田的增储上产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33.
新疆塔木—卡兰古铅锌铜成矿带位于西昆仑与塔里木盆地的结合带 ,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大型矿带。通过对含矿岩系的岩石化学、成矿元素、硫同位素、稀土元素的研究 ,并结合流体包裹体成分及H、O同位素的综合研究分析 ,认为该成矿带可分为两种矿床类型 ,即砂砾岩型铅铜 (钴 )矿和碳酸盐岩型铅锌矿。二者为同一热卤水成矿系统的不同成矿阶段的产物 ,两类矿床可互为找矿标志。下部砂砾岩型矿床的成矿元素组合为Cu Co Pb Ag As(Ni Zn Cd) ,硫同位素组成表明富集轻硫 ,海底热液活动不强烈 ;上部碳酸盐岩型矿床的成矿元素组合为Pb Zn Cd As Ag Ba ,硫同位素分布具塔式结构 ,显示具海水还原硫和深源硫的混合来源 ,有强烈的海底热液活动。提出该成矿带的找矿目标应以上部碳酸盐岩型铅锌矿为主 ,同时应当注意下部砂砾岩型铅铜矿及其含铜砂页岩中钴的综合评价和工业利用。  相似文献   
934.
通过对江西修水地区震旦系南沱组地层、沉积相的研究,识别出5种沉积相类型:碎屑流沉积相、滑塌沉积相、冰筏海洋沉积相、陆架砂泥互层相和陆架泥岩相,重力流沉积分布在该组下部。确定其主要为一套叠加在陆架、陆坡背景沉积之上的冰成岩系。按演化自下而上可分为:先驱冰期、间冰期、主冰期及余冰期几个阶段,与邻区能很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935.
延边地区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金成矿系列的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δ(18O)=-10×10-3~+5×10-3,δ(D)=-120×10-3~-40×10-3。小西南岔金(铜)矿床早期成矿流体主要以岩浆水为主,成矿晚期有少量大气降水的加入,为典型的斑岩型金铜矿床;刺猬沟、五凤金矿床成矿流体主要以大气降水为主,水岩作用比值W/R=0.2~2,为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闹枝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是介于上述两种类型之间的过渡型。  相似文献   
936.
社区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社区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目标,总体结构,设计思想及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937.
乌库尔其矿区砂岩型铀矿化特征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细根 《新疆地质》2002,20(2):137-140
乌库尔其矿区是20世纪80年代,引进水成铀矿理论开展区域预测和普查找矿中发现的新区,特别是通过近3年的铀矿普查工作,在该区巳大致控制远景资源量近数千吨,铀矿主要分布在中下侏罗统第V旋回中,并在第Ⅱ、Ⅶ旋回中亦发现部分远景资源量,本文通过乌库尔其矿区砂岩型铀矿化特征及其控矿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为矿区进一步开展铀矿普查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38.
甘肃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区带的划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甘肃地域广阔,北山、祁连、秦岭造山带都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形成了众多不同背景、不同类型、不同特征、不同规模的金矿床。甘肃金矿受特定的地层、岩性及岩浆、构造、变质作用的控制,可划分为北山(北山北带和南带成矿带)、祁连(带)、西秦岭(北秦岭、中秦岭、南秦岭成矿带)和摩天岭4个成矿区7个岩金成矿带。  相似文献   
939.
Abstract. Kuroko deposits are a representative volcanic‐hosted massive sulfide deposit and the Hokuroku district is economically the most important Kuroko containing province in Japan. There are two cycles of the bimodal volcanic sequence in the Hokuroku district. The pre‐ore volcanism started with basaltic activity and was followed by intensive felsic hyaloclas‐tic activity under bathyal conditions. The post‐ore sequence also began with basaltic activity intercalated with mudstone and was followed by alternating beds of pumice tuff with several lava flows and mudstone. Kuroko deposits are situated in the final period of the pre‐ore felsic volcanic sequence of the first bimodal volcanic cycle. Based on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existing age data,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felsic volcanic sequences in the pre‐and post‐Kuroko form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a pre‐ore dacite group (16–13.5 Ma), a D2 dacite group (lower unit of the post‐ore volcanic sequence, 12.7±0.6~ ll Ma) and a Dl dacite group (upper unit of the post‐ore sequence including quartz‐porphyry and granitoid, 11sim;10 Ma) in ascending order. Field and microscopic observations show that the pre‐ore dacite is characterized by aphyric to plagioclase‐phyric lava and the post‐ore dacitic rocks are characterized by quartz‐plagioclase‐phyric aphanitic lava and dome. These three dacite groups are petrochemically discriminated by SiO2‐Al2O3 and CaO‐TiO2 diagrams, excluding altered specimen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normative compositions on the Q‐An‐Ab‐Or diagram suggests that the pre‐ore dacites trend on the 5 kb cotectic line (equilibrated to 10—15 km deep) and those of the post‐ore trend along the 1 kb line (a few km deep). The secular variation of the major elements indicates that the rhyolitic members genetically related to the Kuroko formation could be the most differentiated products in the pre‐ore felsic volcanism. The distribution of Nb against SiO2 content in the pre‐ and post‐ore bimodal volcanic cycles indicates that these two volcanisms could have been generated by different magmatic origins. The difference would have been caused by the tectonic conversion from a back‐arc to an island‐arc setting.  相似文献   
940.
以河北新乐市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Ecological Footprint)对当前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状态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供需总量呈现出非均衡特点,生态赤字严重存在,目前的协调状态不容乐观;(2)供需结构呈明显不对称性,区外输入成为维持系统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3)研究区具有较高的自然资源利用率。最后对该类地区产生生态赤字的原因和减小的可行性作了简要分析.并运用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和Ulanowicz的发展能力公式,测算了区域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发展能力.指出增加生态足迹多样性是提高发展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