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7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79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187篇
地质学   2866篇
海洋学   7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冀西北侏罗系一个新的地层单位——阳眷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记述侏罗系一个新的地层单位——阳眷组,用以代表张家口地区下花园组(巴柔期)之下,古老地层(前寒武纪或奥陶纪)之上的沉积。阳眷组以砂岩、泥岩为主,底部有一层粗砂岩夹砾岩、砂砾岩透镜体,不整合于冶里组或雾迷山组之上,顶部有一层稳定的菱铁质鲕粒泥岩与下花园组为界;中、上部多为紫红色或杂色,与上覆的含煤地层差别明显;时代可能属早侏罗世晚期。  相似文献   
102.
华南下二叠统层状硅岩的形成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玉卿  冯增昭 《岩石学报》1997,13(1):111-120
华南地区下二叠统的层状硅岩分布较稳定,厚度一般为几十米,含有数量不等的放射虫和海绵骨针等,并据此可分为放射虫硅岩、海绵骨针硅岩和贫化石硅岩。化学成分特点和硅氧同位素值,具有生物化学成因硅岩的特征,与火山成因和热水成因的硅岩也有一定联系。层状硅岩的形成明显受断裂控制,硅质生物、上升洋流和水平洋流则是硅质富集、保存和沉淀的主要因素,而海底火山和热水活动的参与也起到一定促进。层状硅岩中有机碳含量丰富,平均0.69%,是潜在的有利烃源岩。  相似文献   
103.
陆相渐新统划分中的问题及新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近年来国际上关于始新世-渐新世界线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其同位素年龄被确认为34Ma,北美哺乳动物年代表已据此重新厘定。通过对哺乳动物群的分析和对比,论证了我国原认为是早渐新世的乌兰戈楚期和呼尔井期的时代应改归晚始新世,原认为是中渐新世的三达河期的时代应为早渐新世。在亚洲始新世-渐新世的界线不是在乌兰戈楚期之末,而是在呼尔井期与三达河期之间。  相似文献   
104.
江西修水第四系网纹红土的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根据大量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结果,较详细论述了江西修水地区第四系网纹红土的地貌地层、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和年代地层等方面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就有关网纹红土的形成时代、成因以及与黄土的对比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1)网纹红土可分为强网纹化红土和弱网纹化红土两个岩性段,每个岩性段又由若干个密集网纹层与稀疏网纹层构成;网纹红土与下伏红色砾石层属同期产物;2)网纹红土中的密集网纹层的地质意义相当于北方黄土中的古土壤;3)网纹红土形成于早更新世末(约0.9MaB.P.)至晚更新世初(约0.1MaB.P.);4)网纹红土发育于湿热气候条件下,地下水埋深浅,地表低洼、排水不畅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5.
辽河盆地下第三系层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坤  潘耀丽 《地层学杂志》1997,21(4):267-274
根据岩性、岩相、地震反射、测井响应、古生物、构造旋回、接触关系及同位素年龄测定等,将辽河盆地下第三系划分为4个层序和12个亚层序。根据地层层序综合分析,辽河盆地早第三纪具有如下沉积演化特征:①构造运动的控制性;②沉积格架的不均衡性;③沉积演化的阶段性;④沉积中心的迁移性。  相似文献   
106.
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结合生物地层学,在古地理格局演化和海平面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对华北地区下古生界进行沉积相划分和层序地层研究,将下古生界划分为两个超层序和12个三级层序.各层序主要或基本由海侵体系域及高水位体系域组成.两个超层序最底部的层序为Ⅰ型层序,其顶底界面为Ⅰ类层序界面(SB1),其余的层序均为Ⅱ型层序,其顶底界面为Ⅱ类层序界面(SB2)边界  相似文献   
107.
福建沙县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成因及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阐述了沙县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论证了中性与酸性火山岩的成因及物质来源,认为二者为不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其岩浆物质来源于壳幔混源区,为省内双峰式火两端员岩石间成因关系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新的例征。  相似文献   
108.
与轴相连的苏铁大孢子叶第一次发现太原东册的下二叠系地层中,它出现如此之早,表明这种球果状的结构可能是所有苏铁类雌性生殖器官的祖先形式,苏铁也可能通过古地中海洋流从华北迁移到欧洲。  相似文献   
109.
江西南部龙南-寻邬地区余田群菖蒲组的流纹岩形成于中侏罗世(164.8.1Ma~174.9Ma),为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酸性端元,属弱过铝质(ACNK平均为1.04)钙碱性系列(σ平均为1.90)。稀土元素含量高(平均为278.9μg/g),轻稀土富集(IMH平均为7.94),Eu亏损中等(δEu平均为0.41)。微量元素以富集Rb,Ba,Th,U,Zr,Y,Pb,而亏损Sr,Nb为特征。Pb,Nd,Sr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t=17.89~18.58,(^207Pb/^204Pb)t=15.58~15.70,(^208Pb/^204Pb)t=37.94~38.82;εNd(t)=-7.44~-11.9;ISr=0.71126~0.71228。对赣南流纹岩微量元素采用蛛网图和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的结果及Pb-Nd-Sr同位素相关特征为其上地壳成因提供了地球化学佐证。赣南流纹岩是由进入上地壳内高位岩浆房的石英拉斑玄武岩浆的底侵作用直接使上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0.
闽西-赣南早-中侏罗世盆地及其火成岩特征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闽西-赣南地区早、中侏罗世陆相盆地带东起福建永定,经江西寻乌到龙南,断续延伸约250km,宽60~80km.受后期构造破坏和花岗岩浆侵入影响,现呈肢解散碎的残留盆地面貌.盆地边界特征和盆区岩层节理测量统计结果反映该区自晚三叠世以来,先后经历了近S-N向水平挤压(T3-J1E),S-N向垂向挤压、近E-W向水平伸展(J1L-J2),SE-NW向挤压(K1)和近E-W向挤压、S-N向伸展(K2)等复杂的演化过程.早-中侏罗世强烈的拉张-断陷作用导致盆区大量双峰式火山岩的喷发,其基性端员玄武岩的颗粒锆石U-Pb年龄值为170±1Ma,酸性端员流纹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79Ma~165±2Ma.流纹岩具有高的SiO2、Al2O3、K2O含量,ANKC值>1.1;轻稀土富集、稀土总量高,铕亏损,具明显Eu负异常;富集Rb、Th,贫化Ba、Ti、P、Nb、Zr等特点,属富钾过铝火山岩类.与之共生的玄武岩则以富硅贫碱为特征,轻稀土轻度富集,铕异常不明显;弱富集Rb、Ba、Th、Ce,贫Nb、Zr、Y,配分样式呈上凸型,属拉斑系列玄武岩类,反映一种后造山的陆内裂谷环境.闽西-赣南地区盆山格局的形成经历过多期地球动力学演化前中生代近E-W向古亚洲构造域的基底阶段,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挤压造山阶段,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裂谷盆地阶段,早白垩世太平洋构造域对本区的置换和改造阶段,包括早期的火山-岩浆活动和晚期的伸展断陷盆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