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3篇
  免费   438篇
  国内免费   676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184篇
地质学   2531篇
海洋学   90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川东—渝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沉积相分析和层序界面识别为依据,将川东-渝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和6个体系域,编制各沉积体系域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研究表明,SQ1层序时期,研究区受晚二叠世长兴末期的区域构造抬升影响,属于区域性缓慢海进-缓慢海退沉积旋回的产物,一度开阔深水的台盆逐渐变浅而转化为开阔台地沉积环境,台地边缘与台内鲕滩的沉积相分异和沉积作用十分活跃,是形成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主要时期,尤以海侵期鲕滩最为发育;SQ2层序发育期,受海平面大幅度下降、水循环受限和干旱炎热气候的影响,区域沉积格局由开阔台地转化为局限台地,鲕滩逐渐消失,最终进入频繁暴露的蒸发台地环境,以沉积膏云岩为主,为飞仙关组天然气藏最重要的第一套区域性致密盖层发育层位.  相似文献   
32.
在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的生物地层学研究基础上,笔者选择了华南地区奥陶系台地相、盆地相和位于二者之间的过渡相等不同沉积相区5条典型地层剖面,开展了华南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动物群的图形对比研究,通过这项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华南奥陶系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动物群的延限和不同相区笔石动物群的精确对比关系,为开展不同相区之间地层的精确对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
北祁连山东部早石炭世早期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海水进退旋回。此期该区腕足动物的演化明显受控于相对海平面变化。生存环境的稳定性似乎是群落演替过程能否持久进行的基础。在影响生物群落演替的诸多因素中,底质性质及其稳定性最为重要,其次是食物供应、海水盐度和水动力强度等。各群落在时间上相互取代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海水深度,与海平面的变化直接相关。而造成这一时期腕足动物群落横向变化的主要因素除了海水深度外,陆源碎屑供应量、海水循环性以及含盐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区早石炭世早期腕足动物群落的生态位介于BA1和BA2之间,缺乏BA3-BA5较深水群落(BA-Benthic Assemblage,底栖组合),说明此期该区早石炭世早期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10米。受沉积古地理环境的制约,本区早石炭世早期BA2生态域的主要分布范围局限于东部的景泰一带,向西水体明显变浅。  相似文献   
34.
详细分析了巴什托油气田BK2、BK3H、BK4H以及BK5H等6口井的地质录井资料,显示巴楚组顶部油气层自上而下见到的含油气级别一般为油斑、油迹、气测异常等,上好下差,油气主要集中于顶部油气层之顶上,反映出油气向上运移储集比较好。巴楚组及以上地层纵、横向上的稳定性较好,深度、厚度均变化不大,且以M4井为中心向各方向均呈现增厚—减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巴什托油气田巴楚组油藏具有较好的开采价值,但还应不断钻探寻找新的含油气构造,发现新的油气田。  相似文献   
35.
广西隆安县都结乡发育的微生物岩产于下石炭统都安组中—上部地层,分布广、厚度大,是中国南方早石炭世报道较少的碳酸盐岩建造类型,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该微生物岩以颗粒灰岩和粘结岩为主,生物含量丰富,包括微生物、有孔虫、棘皮类、钙球、腕足等。通过岩相分析,可识别出以下8种微相类型:MF1含亮晶胶结物的泥晶包壳生屑灰岩、MF2含腕足似球粒灰岩、MF3无纹层似球粒颗粒灰岩、MF4集合颗粒灰岩、MF5细密纹层状粘结岩、MF6内碎屑鲕粒灰岩、MF7鲕粒灰岩、MF8白云质鲕粒灰岩。伴随海平面升降变化,都结微生物岩沉积环境先后经历了FZ1台地边缘浅滩相、FZ2开阔台地相与FZ3局限台地相这三种沉积相带之间往复变化的沉积相模式。结合前人基础地质资料,该沉积相模式表明该微生物岩发育于低纬度孤立碳酸盐岩台地浅水环境,并经历了初期、主体时期和消亡期3个发育阶段,海平面虽伴有小幅波动,但整体呈下降趋势。微生物岩发育于晚古生代冰期与谢尔普霍夫生物灭绝事件前夕,该时期南盘江盆地微生物岩的富集与后生动物礁的缺失相耦合,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组成发生显著变化。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微生物岩的角度初步探讨了冈瓦纳大陆冰川作用对北半球低纬度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西昆仑北段玛尔坎苏地区探明的大型碳酸锰成矿带,是我国近年最重要的找矿成果之一。该锰矿带构造上属北昆仑晚古生代弧后伸展盆地,其构造动力学背景为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于塔里木地块之下形成的弧盆体系。锰矿体主要发育于晚石炭世喀拉阿特河组含炭泥质灰岩夹薄层灰岩中。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菱锰矿(75%~95%),次为软锰矿、硫锰矿及少量黄铁矿等。含锰岩系岩性和岩相学研究表明,玛尔坎苏锰矿带属典型的海相沉积锰矿床,其矿床成因可能与晚古生代半局限盆地沉积和海底热液活动有关。海底热液活动可能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含锰岩系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玛尔坎苏锰矿沉淀时的水体环境为常氧条件,而矿层下盘(部分)岩系的岩性及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沉积时的水体环境为低氧—贫氧条件。玛尔坎苏锰矿带锰矿石具有负的δ13C值(-23.3‰~-10.0‰),推测有机质导致的还原作用是该锰矿由原生氧化锰在成岩期转化为菱锰矿和形成富锰矿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7.
Lower Pleistocene sediments recovered in boreholes from the Aberdeen Ground Formation in the central North Sea indicate that the unit was deposited in a delta front to prodelta/shallow, open shelf marine setting. Possible estuarine and clastic nearshore marine deposits have been identified on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basin. The delta front sediments consist of interbedded, structureless to laminated sands and muds with organic debris, ferruginous nodules and common soft 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Sporadic rippled and graded beds, basal scours to beds and starved ripples suggest periodic wave–current reworking. Prodelta/shelf marine sediments are predominantly argillaceous with only occasional thin sand beds and rare phosphatic bands. One exceptionally thick sand body or submarine channel-fill although this remains uncertain. The estuarine/clastic nearshore marine sediments include coarse channel-lag deposits and rippled and laminated subtidal sands. A rich microfossil assemblage recovered from the prodelta/shelf marine sequence indicates that deposition occurred under fluctuating climat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38.
鄂西利川复向斜南部储层矿物包体与油气生盖运聚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宗清 《地质学报》1998,72(4):367-376
应用相邻生油层生油条件的好坏和“恢复有机碳全岩热模拟法”计算生烃量与储层包体对比,发现利川复向斜南部石炭系-三叠系储层包体的有机包体富集程度可定性反映生油层的优劣,生油层好者有机包体丰富,反之则差。同样,利用相邻储层有机包体的多寡,结合生油条件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判别相应盖层条件挂否。包体均一温度经压力校正后,可明显看出各储层油气的运移都发生在印支运动后的侏罗纪;油气的初次聚集,各储层并不完全  相似文献   
39.
The Broadford Beds comprise a basal carbonate-dominated unit overlain by dark muddy sandstones and an upper cross-bedded sandstone unit. The limestones include coralliferous and oolitic lithologies and the sandstones include pisolitic berthierine ironstones and abundant phosphate nodules. The Broadford Beds have a maximum thickness of 140 m and can be subdivided into 17 parasequences, each initiated by an approximately 20 m rise in relative sea level. Marine flooding surfaces are most readily recognized in the lower parts of the succession, where diagenetic data can be utilized to locate emergence surfaces. There is no diagenetic evidence of early emergence in the upper parts of the sequence, but a variety of sedimentological data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parasequence boundaries. Deposition of the Broadford Beds occurred largely around the shores of a number of islands in the northern Hebridean area. These islands partly isolated the Skye–Applecross area from a deeper marine basin to the west, and this may have enhanced the formation of authigenic phosphates and iron silicates. It is possible to use the regional variability of parasequence thicknesse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active local tectonism in governing differential subsidence and sediment supply.  相似文献   
40.
东河砂岩钙结成岩作用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炭系底部的东河砂岩是一套优质储集层和富油层,也是塔里木盆地的主要产油层.本文从砂岩的成岩作用入手,通过对哈得4油田钙质胶结物作用的细致研究,识别出3期同生钙结成岩作用和4期表生钙结成岩作用,并总结了淡水方解石的矿物特征.结合东河砂岩的时空展布特征,确认了东河砂岩在沉积-成岩过程中遭受过抬升剥蚀,目前哈得4油田不足30 m的东河砂岩应为残余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