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0篇
  免费   604篇
  国内免费   820篇
测绘学   162篇
大气科学   954篇
地球物理   540篇
地质学   1445篇
海洋学   332篇
天文学   87篇
综合类   176篇
自然地理   27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的最新并行版本,选择Anthes-Kuo、MIT-Emanuel和Grell 3种积云参数化方案,对2003年7月发生在淮河流域的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多组模拟试验,重点分析比较了3种参数化方案对降水总量分布、主要降水时段和基本气象要素场的模拟能力,并相对实测降水和要素场进行了统计检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发现RegCM3对中国南方夏季强降水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不同参数化方案对中高层流场特征的模拟没有实质性差异.但对低层850 hPa流场结构 (切变线、副高、低空急流、湿舌等) 和水汽输送状况模拟存在一定差异,这也是它们能否正确模拟降水分布及过程、强度等特征的关键,也是Kuo方案降水模拟效果相对优于其他两种参数化方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12.
海温异常对2008年1月中国气候异常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陆气耦合模式IAP9L_CoLM,通过4组集合模拟试验,分别考察了不同海域的海温异常对2008年1月中国南方极端气候异常的可能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La Ni~↑na事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负异常)和北大西洋海温正异常的作用下,模式可以较好地再现出2008年1月我国降水异常和全国性温度偏低的现象,以及相应的主要环流异常特征,这说明上述两个海区的海温异常是导致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的重要原因。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赤道中东太平洋的负海温异常和北大西洋的正海温异常均有利于亚洲中高纬地区阻塞高压的加强,从而使得东亚冬季风增强,有利于强冷空气入侵到我国南方地区;此外赤道中东太平洋的负海温异常还导致东亚沿海位势高度增加,不利于冷空气向下游输送,使得冷空气在我国南方地区堆积导致低温异常。模式结果比较还可发现,相对于北大西洋海温异常而言,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2008年冬季中国气候异常的影响相对更大,其他区域的海温异常也可对2008年1月中国的气候异常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13.
我国冬季气候数值预测潜力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先后在1984年冬季和2008年冬季发生了两次过程相似的极端天气事件。为了考察该类天气事件的气候预测潜力,分别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2层和9层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跨年度集合回报试验。结果表明,两个模式都表现出了一定的预测能力,但针对我国不同的区域和气候因子,预测能力存在差异,例如,2层模式对我国东部近地面风场异常的预测潜力相对较大,而9层模式对月平均降水距平百分率的预测能力则更为突出一些。综合两个模式的集合回报结果来看,包含该类极端天气事件的关键区月平均降水异常和近地层风场异常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气候可预测性。与降水的预报技巧相比,模式对近地面风场的预测能力要更为稳定一些。  相似文献   
914.
<正>2010年5月9—10日,"我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重大气象灾害监测、检测和预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中期进展研讨会召开。来自国内20余个单位的70多位课题组成员济济一堂,项目负责人肖子牛研究员主持了会议。  相似文献   
915.
汤燕冰  赵璐  高坤 《大气科学进展》2009,26(6):1169-1180
Based on the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 daily satellite dataset of global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OLR) for the period of 1974--2004 and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for 1971--2004, the linkage between 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 (PHR) event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and global OLR leading up to those events (with 1- to 30-day lag)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nnection between the initiation of PHR events over the study area and anomalous convective activity over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maritime continent, and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Ocean. During the 30-day period prior to the onset of PHR events, the major significantly anomalous convective centers have an apparent dipole structure, always with enhanced convection in the west and suppressed convection in the east. This dipole structure continuously shifts eastward with time during the 30-day lead period. The influence of the anomalous convective activity over the tropical oceans on the initiation of PHR events over the study area is achieved via an interaction between tropical and extratropical latitudes. More specifically, anomalous convective activity weakens the Walker circulation cell over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first. This is followed by a weakening of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 background state and the excitation and dispersion of Rossby wave activity over Eurasia. Finally, a major modulation of the large scale background circulation occurs. As a result, the condition of a phase-lock among major large scale circulation features favoring PHR events is established over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916.
温度破纪录事件预测理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分析中国740个常规观测站1960-2005年日最高、最低温度器测资料,揭示了46年来中国日最高、最低温度破纪录事件的强度特征.利用历史观测资料验证了日温度极值服从高斯分布,并将历史资料中已知的高、低温破纪录事件作为初始条件,经冗长的理论推导得到破纪录温度的期望值,与用纯极值理论进行迭代获得的结果相比,前者更符合观测事实,预测效果更好.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未来可能发生的高、低温破纪录事件进行了预测评估,给出了各地区高、低温破纪录事件强度理论上所能达到的最大、最小值分布.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极端温度变化幅度差异明显,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西南地区的极端高温事件强度未来处于较大上升期,西部相对较小;而极端低温事件强度降幅最大的区域位于东北和西北部地区,华中及西南地区处于相对平稳期.  相似文献   
917.
《干旱气象》2009,27(3):304-304
“第三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0年9月在中国兰州举办。 随着全球变暖,全球干湿分布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干旱、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呈增加的趋势,所造成的影响日趋严重。世界各地频发的旱灾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社会、经济问题牵动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目光。如何应对干旱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世界各国气象防灾减灾领域中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918.
胡菊芳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9,32(1):I0001-I0001
2008年10-12月,江西省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分布不均、日照正常。主要气候事件有:冬至日迎来强寒潮;秋末冬初降水明显偏少,出现阶段性干旱;大雾天气频繁。  相似文献   
919.
陕西省2008年气候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陕西年平均气温全省大部偏高,年降水总量陕北南部、关中和陕南大部偏少,年日照时数全省大部接近常年。冬季气温异常偏低,是1961年以来的第5位异常偏低年。1月降水量全省异常偏多.陕北、关中偏多2~4倍,是1961年以来仅次于1989年的第二个多雪年。春、夏季降水偏少.分布不均,局部地区出现干旱。汛期多局部暴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2008年气象及其衍生灾害造成61人死亡,农作物受灾面积135.4万hm^2,直接经济损失25.45亿元。2008年属一般年景。  相似文献   
920.
基于贵州省黔东南地区1961~2008年16个台站冰雹观测资料,引入了表征时间分配特征的新参数--冰雹事件集中度和集中期,对黔东南地区冰雹事件年内非均匀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黔东南地区冰雹事件集中度及集中期的平均和异常空间分布都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异常空间分布根据地形均可分为4个区域;而从时间演变来看,各个区域年冰雹事件的集中度与集中期均表现出了显著的年代振荡特征,各区域年代际变化特征不一致;另外黔东南区域内冰雹事件的集中度和集中期有表现出反向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