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65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71.
172.
苏州地区雷暴活动规律和雷灾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16  
曾山泊  肖稳安  李霞 《气象科学》2006,26(5):517-524
本文利用苏州气象局布点的4台可覆盖整个苏州地区的闪电定位仪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苏州地区近几年的落雷密度和年平均雷暴日等雷暴活动规律;然后再结合苏州地区1999-2003年雷电灾害实例和雷灾发生的原因,分析给出苏州地区雷灾的特点和发生规律,为今后防雷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3.
Continuing current is a continuous mode of charge transfer to ground in a lightning flash.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continuing current contributes to the total negative charge lowered to earth is large. In order to study the waveshape of the continuing currents of natural flashes, we developed a computational algorithm that analyzes the pixels of the images obtained by a high-speed camera and plots luminosity-versus-time. Tower measurements have shown that during the continuing current phase of the flash the luminosity of the channel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current that flows through it. Using this information it was possible to infer the continuing current waveshape for 63 natural discharges and classify them into six different types. Statistics on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345 M-components (that occurred during the same 63 events) are also presented. As far as we know,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on waveshapes of continuing currents for natural lightning.  相似文献   
174.
This work deals with the analysis of an isolated tornadic supercell thunderstorm that took place on the plain of Friuli Venezia Giulia (Italy) causing several damage. The analysis is performed using different kind of data, looking in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for possible signatures that could be helpful in the forecasting and nowcasting procedures. The analysis reveals that rather than a single cause for the tornadic storm development, there is an “interaction” of several effects. In particular, a favorable environment seems to be produced by the interplay between synoptic and mesoscale environments with a fundamental role played by orography. Radar data, in particular Doppler measurements, are fundamental to the recogni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events but in this particular case they could give littl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forecasting and nowcasting procedures. The most robust signals of an environment prone to the onset of severe deep moist convection come from the thermal gradients at the ground and by the vertical profile analysis. The reason why the event took place in that specific place and not in others is still unknown.  相似文献   
175.
利用2015年夏季北京闪电综合探测(BLNET)总闪辐射源定位、多普勒天气雷达、地面自动气象站和探空资料等多种协同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2015年8月7日北京一次强飑线过程不同阶段的闪电特征,并探讨了闪电与对流区域和地面热力条件之间的关系。飑线过程整体上以云闪为主,根据雷达回波和闪电频数可以将飑线过程分为发展、增强及减弱三个阶段。发展阶段表现为多个孤立的γ中尺度对流降水单体,随着北京城区降水单体的迅速发展,强回波顶高延伸到-20℃温度层高度,闪电辐射源高度也逐步增加,闪电明显增多,但总闪电频数整体低于80次/min。增强阶段单体合并,闪电频数快速增长,0℃层以上及以下的强回波(>40 dBZ)体积明显增大,飑线形成后,总闪和地闪均达到峰值,分别约248次/min和18次/min,负地闪占总地闪比例为90%,辐射源主要分布在线状对流降水区内,辐射源数量峰值出现在5~9 km高度层。减弱阶段飑线主体下降到0℃以下并迅速衰减,辐射源分布明显向后部层云降水区倾斜。95%的闪电发生在对流线附近10 km范围内,即对流云区和过渡区。在系统发展和增强阶段,对流云区与层云区辐射源的活跃时段基本一致;系统减弱阶段,对流降水云区辐射源数量迅速减少。在系统的不同发展阶段,闪电活跃区域对应于冷池出流同平原暖湿气流在近地面形成的相当位温强梯度带内。  相似文献   
176.
为寻求煤矿电力系统防雷方法,首先介绍煤矿电力系统的特点及其雷电防护的重要性。根据35k V进线特点,建议使用保护角法对线路保护,并对布线方式和避雷线的设置提出建议。通过对雷电流和电力杆塔自身特性的分析、计算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提出煤矿变电所应当进行防雷类别划分,并根据变电所区域防雷保护对象的特点,计算"滚球法"和"折线法"的保护范围,经过对比,提出不同高度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最后对安全距离、SPD设置等煤矿电力系统防雷的其它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77.
多层建筑物的局域网有效防雷措施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多层建筑物局域网的现状及防雷重要性,论述了如何有效地对局域网进行防雷、正确安装使用防雷设备、定期检修防雷设施、完善接地系统,总结了防雷工作的一些认识,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8.
利用2010—2019年杭州闪电定位资料,通过数理统计、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杭州市雷电活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杭州地闪活动呈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分布,密度高值区出现在西南部,低海拔地区的地闪频次较高海拔地区的地闪频次高。夏季地闪活动最为频繁,主要集中在7月和8月,春、秋季地闪频次差别不大,冬季地闪频次较其他三个季节少一个量级。夏季和秋季的地闪活动多发生在午后至傍晚,春季地闪活动在凌晨发生较为频繁,这可能与具有夜发性特征中尺度对流系统持续时间长有关。地闪强度绝对值主要集中在10—60 kA,正地闪均值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大,负地闪和总地闪的雷电流均值随海拔高度的上升呈“V”形变化。正地闪、负地闪和总地闪≤16 kA比例和≥100 kA的比例均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小。在100—200 m的丘陵和200—500 m的小起伏山地,绕击率较高,超过1500 m的山区,≤16 kA的雷电流造成的绕击风险小;400 m及以下地区,≥100 kA的雷电流造成的反击概率大,高于1600 m的大起伏山地基本不会发生反击现象。  相似文献   
179.
基于小波的地闪首次回击辐射场的多重分形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2年夏季青海野外观测慢天线电场变化仪资料,应用小波变换模极大方法对地闪首次回击辐射场的检测及多重分形谱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小波分解在小尺度上的时间变异系数在回击主脉冲峰处(回击点)呈现明显的尖峰,据此可对回击点进行快速可靠的检测;地闪回击辐射场多重分形谱可用推广的多重分形二项倍增串级公式比较精确地拟合,最小标度指数及谱宽度平均分别为-011和15,是重要的回击特征参数,而小波及多重分形应是闪电信号处理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80.
西昌发射场及川西南地区闪电气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西昌发射场及川西南地区19994年至1998年的交汇云地闪探测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得出了该地区闪电强度和回击数的气候概率分布,闪电的日变化、年变化和「空间分布的气候规律,并将所得结果与我国京津冀地区的闪电气候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闪电的气候特征可以揭示特定地区对流活动的空分布的气候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