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90篇 |
免费 | 799篇 |
国内免费 | 123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0篇 |
大气科学 | 21篇 |
地球物理 | 687篇 |
地质学 | 3725篇 |
海洋学 | 95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338篇 |
自然地理 | 1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87篇 |
2022年 | 132篇 |
2021年 | 153篇 |
2020年 | 162篇 |
2019年 | 204篇 |
2018年 | 155篇 |
2017年 | 158篇 |
2016年 | 208篇 |
2015年 | 213篇 |
2014年 | 308篇 |
2013年 | 237篇 |
2012年 | 284篇 |
2011年 | 276篇 |
2010年 | 237篇 |
2009年 | 250篇 |
2008年 | 212篇 |
2007年 | 245篇 |
2006年 | 269篇 |
2005年 | 196篇 |
2004年 | 169篇 |
2003年 | 171篇 |
2002年 | 125篇 |
2001年 | 127篇 |
2000年 | 142篇 |
1999年 | 87篇 |
1998年 | 82篇 |
1997年 | 78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44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33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采用回剥法和局部均衡模式研究曾母盆地早中新世以来的沉降史,并探讨了该盆地构造演化特征。曾母盆地自早中新世以来经历了17.5-11.6Ma、11.6-5.5Ma、5.5-3.0Ma和3.0-0Ma的4次快速沉降作用,其构造演化受控于曾母地块与南沙地块及婆罗洲地块的碰撞和盆地两侧的万安-卢帕尔断裂与廷贾走滑断裂的综合作用,可划分为南北双向挤压(晚始新世-早中新世)、走滑改造(中中新世-晚中新世)和区域沉降(上新世-第四纪)3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43.
44.
淄博市洪山、寨里煤矿区隐伏的奥陶系灰岩裂隙岩溶水污染严重。水质污染突发于矿坑全面闭坑以后,污染范围与矿坑水区一致,地下水污染组份与矿坑水的高含量组份相同。水质恶化主要由矿坑水串层污染所致。在此针对串层污染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5.
为了科学解释榆神矿区矿井涌水量较大的涌(突)水事件,为煤矿防治水奠定基础,分析了近年来区内发生的突水事件及矿井较大涌水情况,提出矿井较大涌水形成机理、红土层水文地质性质、矿井涌水量预测的准确性等疑问,阐述了突破“井田”范围,从区域上研究地下水系统和突水水源,关注延安组、直罗组、安定组、洛河组等砂岩弱富水含水层,从导水裂隙带中寻找突水水源,科学评价各岩(土)层的水文地质条件,采动岩层(含水层)渗透性演化以及探索矿井水害源头预防和区域治理思路等几点思考,提出应该从区域上认识水文地质条件及对煤矿涌(突)水的“贡献”,揭示矿井较大涌水形成机理,进一步加强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准确识别含水层、隔水层及其空间赋存关系,探测大采高、大采面环境下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并提出从区域上识别地下水强径流带和局部富水区的基础上,制定矿井水害防控措施的思路,为榆神矿区煤矿水害防治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46.
采用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和红外光谱技术,研究类芽孢杆菌对铜陵新桥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中Cu化学形态的影响,初步探讨了Cu形态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投入量的类芽孢杆菌接种到土壤培养一周后,土壤溶液pH值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有机结合态Cu含量增加,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Cu的含量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Cu含量的变化主要受土壤溶液的pH值控制;有机结合态升高主要与类芽孢杆菌菌数及其代谢产生的低分子量有机酸有关。类芽孢杆菌可以改变矿区土壤中Cu的化学形态,影响Cu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47.
Summary This investigation concerns 3 longwall faces having variable strata and mining conditions, but supported by 202 tonnes hydraulic 6-leg chocks. Bearing capacity tests along the face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floor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The effect of size, shape and perimeter of the base plates, thickness of the floor layer, time and moisture on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floor was measured and discussed. Application of this work is the prediction of stability and support performance of face ends, as well as the design of support systems and ground control on production faces. 相似文献
48.
49.
在扬子板块北缘城口明中剖面及巫溪徐家坝剖面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的硅质岩、泥岩中发现椭球状重晶石结核。其矿物组成主要为重晶石颗粒与作为"基质"的黄铁矿、粘土矿物和石英。通过重晶石岩石学、矿物学及锶同位素分析表明,重晶石结核形成于早期成岩阶段松软沉积物的孔隙水中。上升洋流带来丰富的营养及富钡物质,表层海水的高初始生产力促使生物繁盛,海水中的钡通过生物作用富集形成生物钡,生物钡(bio-barite)在埋藏过程中的硫酸盐耗竭区(sulfate depleted zones)通过硫酸盐细菌作用(BSR)溶解被激活提供了钡的来源。围岩岩性(黑色泥岩和硅质泥岩)表明重晶石结核形成于缺氧的环境中。上述研究对深入理解早志留世时期扬子板块北缘古海洋环境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