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360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91.
非静力模式中几种垂直网格计算特性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非静力滞弹性方程组出发,将惯性重力波的水平波长分几百公里、几十公里和几公里三种情况,从频率、群速和各速的垂直尺度范围等方面对现有的几种垂直网格进行比较讨论。结果表明:在非静力模式中,CP网格和LZ网格适合于各种不同水平尺度惯性重力波的模拟;L网格和LY网格适合于水平尺度为几十公里以上的惯性重力波的模拟;LTS网格和CPTS网格比较适合于水平尺度的几十公里以下的惯性重力波的模拟。  相似文献   
192.
王军  王致君 《高原气象》1990,9(4):449-451
在双线偏振雷达试制过程中,其视频积分处理器(DVIP)不同于常规雷达的DVIP。即将常规雷达峰值采样的DVIP改为具有距离、方位双重积分的多点采样智能化的DVIP,以减小脉动,提高被测对象的稳定性。本文介绍了双线偏振DVIP的组成方式、特点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93.
樊祺诚  隋建立  赵勇伟  孙谦  李霓  杜星星 《岩石学报》2008,24(11):2563-2568
大兴安岭中部的绰尔河-哈拉河地区分布有近30座第四纪火山,初步分为更新世火山和全新世火山两期。火山岩中含有丰富的尖晶石橄榄岩和石榴石橄榄岩捕虏体,石榴石橄榄岩的类型主要是石榴石二辉橄榄岩。根据绰尔河新鲜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P-T平衡条件估计(1164℃,2.36GPa),其形成深度约76km。这与中国东部其它地方四相共存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类似,区别于五相共存的尖晶石/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形成条件(〈70km),证实它们是来自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与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相转变带之下深度超过70km的石榴石橄榄岩稳定区。  相似文献   
194.
大兴安岭地区以发育显生宙花岗岩和火山岩为特征,基性和中性侵入岩不是十分发育,仅在塔河、塔源、富西里、乌拉山、碧流台等地有所报道,且规模相对较小,它们在形成时代和成因上的差别为我们深入揭示大兴安岭地区壳幔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和线索。近期我们在大兴安岭东坡北部红花尔基地区开展了基础地质调查,在小奎勒河中游花岗杂岩体内部发现并确定了两处不规则中基性岩体,经系统的岩相学、年代学、元素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揭示:两处中基性岩体由细粒角闪辉长岩岩相和辉长闪长岩岩相构成; LA-ICP-MS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其成岩作用于310~293 Ma;岩石系列为准铝质、钾质-钠质、拉斑玄武质-钙碱性过渡岩系;初始岩浆为来自熔体-流体交代作用的富集地幔低程度(<5%)部分熔融作用,源区主要残留矿物相为辉石和石榴石、钙钛矿等;岩浆演化过程以结晶分离作用为主,伴随堆晶作用;形成于松嫩地块-兴安地块碰撞拼合晚期向初始大洋岛晚期大洋弧初始环境。  相似文献   
195.
Pan-African Magmatism, and Sedimentation in the NW Himalay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orrelation of early Palaeozoic, Pan-African (500 ± 50 Ma) granites that intruded the Chail, Salkhala, Haimanta Formations in the Lesser Himalaya, Zanskar crystallines, and Lower Taglang La of Tso-Morari crystallines in the northwestern Himalaya, is based on the field relationship, tectonic setting, minera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sotope dating of the granites. These granite plutons exhibit identical petrograph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 The mineralogical composition of the granites is quite similar, consisting of quartz, K-feldspar, plagioclase feldspar, biotite, muscovite, garnet, tourmaline, ± cordierite, andalusite, and sillimanite fibrolite. The granite which are massive, and inequigranular in the core of the plutons, show strongly foliated character indicating development of ductile shear zone at the margins. These are peraluminous S-type granites having high A/CNK value (> 1). Presence of normative corundum, rounded shape of zircon, and high initial Sr ratio suggest crustal source of the granites. Mantle normalized spider-diagram exhibits similar characters for all these granitoids. The intrusion of the Pan-African granites mark an abrupt end of the sedimentation that continued virtually uninterrupted from Palaeoproterozoic. The sudden break in sedimentation towards the terminal phases of the Lower Cambrian has been observed in almost all parts in Lesser as well as the Tethys Himalaya. Occurrences of large number of plutons along different tectonic belts of northwestern Himalaya are indicative of widespread tectono-thermal event during early Palaeozoic (500 ± 50 Ma). The bracketing of the two features like, the break in sedimentation during post-Late Cambrian, and the intrusion of granites around 500 ± 50 Ma,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result of a strong diastrophic orogenic event correlatable to the late phases of the Pan-African Orogeny in Africa.  相似文献   
196.
南岭与中生代花岗岩类有关的成矿作用及其大地构造背景   总被引:70,自引:2,他引:70  
由于受到来自印支半岛的挤压,在华南内部发生了以碰撞-挤压-推覆-隆升为主的印支造山运动。南岭地区印支期花岗岩(240~205Ma)主要形成于碰撞及“后碰撞”(post-collision)的动力学环境,但没有造成大规模的金属成矿作用。南岭地区从燕山期进入后造山(post-orogeny)地球动力学环境。从花岗岩类的成矿学特征及其大陆动力学背景出发,尝试把燕山期划分为早、中,晚三期。南岭地区燕山早期(185~170Ma)出现了玄武质岩浆活动、双峰式岩浆活动、A型花岗岩及板内高钾钙碱性岩浆活动,反映了岩石圈的局部“伸展一裂解”和地幔物质的上涌,伴随Pb,Zn,Cu,Au成矿作用。燕山中期南岭地区岩石圈全面拉张一减薄,地幔上涌一玄武质岩浆底侵引发大规模的地壳熔融,导致大范围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的生成。该期的第一阶段(170~150Ma)以大规模花岗岩类侵位为主,第二阶段(150~140Ma)花岗岩类活动很少,却发生了W,Sn及其他稀有金属的大规模成矿作用。燕山晚期虽然是华南地区岩石圈全面发生裂解的时期,但由于受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影响,在南岭东端至东南沿海广大地区,燕山晚期(140~65Ma)出现了先挤压、后拉张的动力学背景,在100Ma前形成的钙碱性和橄榄安粗两个系列的岩浆活动,伴随Au,Ag,Pb—Zn,Cu,(Mo,Sn)等成矿作用。而在南岭地区,该时期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及基性岩脉等广泛发育,有关的成矿作用以火山岩型U矿、斑岩型Sn矿,以及印支期花岗岩中的铀活化成矿作用为特征。  相似文献   
197.
孙朋飞  江思宏  韩宁 《地质学报》2018,92(3):587-603
Darling Range位于西澳大利亚地区,红土型铝土矿资源丰富。本文对Darling Range地区红土型铝土矿及相关岩石开展了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并对铝土矿中的碎屑锆石和其下伏的花岗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目的是探讨西澳地区红土型铝土矿的成矿作用及其源区。结果表明,西澳地区红土型铝土矿的主量元素以Al2O3、Fe2O3、SiO2和TiO2为主,Al2O3与SiO2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TiO2则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铝土矿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去Si富Al、Ti的过程。铝土矿微量元素富集Th、U、Nb、Ta、Zr、Hf、Ti,相对亏损Ba、K、Sr、P、Sm;稀土总量较低,为1.36×10~(-6)~65.58×10~(-6),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曲线略微向右倾斜,富集轻稀土。铝土矿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于1167Ma和1267Ma与2539~2696Ma(16颗)两个年龄段,分析锆石来源前者可能来自Albany-Fraser造山带;后者加权平均年龄为2579±15Ma(MSWD=1.16),与研究区本次获得的太古宙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2585±12Ma(MSWD=0.83)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铝土矿中的锆石除了来自本区太古宙花岗岩,还有少量的锆石来自Albany-Fraser造山带。结合元素地球化学钛率(Al2O3/TiO2)、lgCr-lgNi、微量元素比值、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对铝土矿源区进行示踪表明,Darling Range地区的太古宙花岗岩为红土型铝土矿的主要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98.
为揭示额仁陶勒盖银矿床火山岩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对矿区内赋矿围岩火山岩展开了系统的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成果揭示:(1)赋矿围岩粗面安山岩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73.4±4.6)Ma;(2)粗面安山岩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以及弱的负铕异常的特征;对比洋壳成分,成矿元素呈现强烈亏损V、Cr、Ni、Co、Mo、Cu,富集W、Bi、Pb和相对富集Au、As、Sb、Te以及相似的Zn、Ag、B含量为特征。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矿区内火山岩是成矿早期的产物,岩浆起源于流体交代过的大洋性质的岩石圈地幔,岩浆演化过程中有少量斜长石等矿物分离结晶作用和微弱的地壳物质混染,形成的构造环境可能为华北板块、蒙古块体与西伯利亚板块对接碰撞后的初期地壳伸展环境,且该阶段火山作用不具有直接提供成矿流体的属性,提供成矿流体的岩浆作用可能是早白垩世早期石英二长斑岩岩浆(138 Ma)。  相似文献   
199.
唐古拉山东段布加岗日地区小冰期以来的冰川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2,他引:5  
王宁练  丁良福 《冰川冻土》2002,24(3):234-244
对唐古拉山东段布加岗日地区小冰期以来的冰川变化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小冰期最盛时(即15世纪)冰川总面积和总储量分别为241.46km2和19.6282km3,目前其面积和储量分别已减少了23.7%和15.1%,并且自小冰期以来有184条长度大约为0.6km的小冰川已消失.该地区各冰川面积和储量的绝对变化量随着冰川规模的增大而增大,而其相对变化百分数却是随着冰川规模的增大而减小.不同方位冰川小冰期以来的平均面积萎缩量、平均末端退缩量和平均末端高程上升量均表明,南坡冰川变化的绝对量比北坡的大.这说明在同一气候变化背景下,该地区南坡冰川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比北坡冰川敏感.小冰期以来该地区冰川雪线上升了约90m,这大致相当于气温上升约0.6℃.  相似文献   
200.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作用区的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盛文坤  王宁练 《冰川冻土》1996,18(3):235-243
冬克玛底冰川附近地区是该冰川化学成分的主要来源区。冬克玛底河水及冰川上的新,老雪的矿化度,总碱度,硬度的大小顺序是:河水-老雪--新雪。虽然它们都属淡水范畴,但新雪是性偏酸的极软水,老雪是偏碱的极软水,河水则属碱性软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