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7篇
  免费   862篇
  国内免费   2266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708篇
地质学   6272篇
海洋学   141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08篇
自然地理   21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54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301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295篇
  2008年   379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365篇
  2005年   312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290篇
  2002年   229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270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31.
In the Eastern Lachlan Orogen, the mineralised Molong and Junee‐Narromine Volcanic Belts are two structural belts that once formed part of the Ordovician Macquarie Arc, but are now separated by younger Silurian‐Devonian strata as well as by Ordovician quartz‐rich turbidites. Interpretation of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 data across and along these belts provides answers to some of the key questions in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Eastern Lachlan Oroge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eval Ordovician volcanics and quartz‐rich turbidit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parate belts of Ordovician volcanics and the intervening strata. In particular, the data provide evidence for major thrust juxtaposition of the arc rocks and Ordovician quartz‐rich turbidites, with Wagga Belt rocks thrust eastward over the arc rocks of the Junee‐Narromine Volcanic Belt, and the Adaminaby Group thrust north over arc rock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Molong Volcanic Belt. The seismic data also provide evidence for regional contraction, especially for crustal‐scale deformation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Junee‐Narromine Volcanic Belt. The data further suggest that this belt and the Ordovician quartz‐rich turbidites to the east (Kirribilli Formation) were together thrust over ?Cambrian‐Ordovician rocks of the Jindalee Group and associated rocks along west‐dipping inferred faults that belong to a set that characterises the middle crust of the Eastern Lachlan Orogen. The Macquarie Arc was subsequently rifted apart in the Silurian‐Devonian, with Ordovician volcanics preserved under the younger troughs and shelves (e.g. Hill End Trough). The Molong Volcanic Belt, in particular, was reworked by major down‐to‐the‐east normal faults that were thrust‐reactivated with younger‐on‐older geometries in the late Early ‐ Middle Devonian and again in the Carboniferous.  相似文献   
332.
西藏丁青蛇绿岩的东杂岩体是一种与玻镁安山岩(Boninite)有关的特殊的蛇绿岩类型。其 堆晶斜方辉石岩、辉长岩和辉绿岩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均与西太平洋诸岛(伊豆—马利亚纳、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喀里多尼亚等)的玻镁安山岩相似。此外,超镁铁质构造岩中的橄榄石和顽火辉石富镁,指示残余地幔具强烈亏损的性质。尖晶石的Cr含量中等至较高,与深海橄榄岩及大洋中脊玄武岩中的尖晶石不同。堆晶岩和辉长岩中的古铜辉石富镁,斜长石富钙,也明显不同于典型大洋中脊环境的特征,表明丁青东蛇绿岩形成的环境不像大洋中脊或弧后盆地,而可能是在洋内俯冲带之上的岛弧底部。  相似文献   
333.
木文指出:303地区铀矿成矿的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北部、东北部、西北部的碳硅泥岩和含矿主岩本身;有机碳是铀的主要沉淀剂和富集剂;矿化形成于氧化-还原过渡带和弱还原带中;成矿年龄为124—107Ma,属成岩成矿为主的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334.
东秦岭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具有不同的岩石建造特征,两褶皱带的改造型花岗岩类之间也存在着明显不同的化学成分特征。研究表明源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改造型花岗岩的特征。  相似文献   
335.
Summary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point load test with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was examined using quartzite rocks to substantiate the existing correlations.  相似文献   
336.
豫西东秦岭造山带核部杂岩中钙质变质岩的变质作用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能松  张兴辽 《岩石学报》1993,9(3):240-254
  相似文献   
337.
综述了该同位素体系晚侏罗世以来,尤其是现代地幔岩石的研究成表明,地幔在晚侏罗世以来在187Os/186Os比值方面显示出非均一性,其比值从0.90~1.26,但此类岩石的187Os/186Os比值分别与各个不同研究者所确定的地幔演化线相一致;来自较古老正常地幔或贫化地幔的岩石,在锇同位素方面体现为187Os/186Os初始比值接近或低于Re-Os同位素体系地幔演化线值。在此类岩石中,Re-Os同位素体系与Sm-Nd同位素体系之间存在着三种可能的关系:①正相关关系;②负相关关系;③无相关关系。据认为,第一种关系是由羽状地幔端元和富集亲石元素而且贫铼之次大陆型岩石圈地幔端元混合而成;第二种关系则是由羽状地幔端元与地壳物质混合而成;第三种关系则是锇同位素成分相同但钕同位素成分明显不同的两端元物质混合而成。在第三方面,有古老俯冲大洋壳物质参与之基性-超基性岩石具有高于地幔演化线的初始187Os/186Os比值。具有此种锇同位素成分特征的岩石包括大洋岛弧玄武岩(OIB)、洋中脊玄武岩(MORB)以及榴辉岩。①  相似文献   
338.
刘文彬  郑承光 《地质科学》1994,29(3):291-297
鄂尔多斯盆地绥德-榆林地区石炭、二叠系砂岩体大多为点砂坝,通过本区仅有的3口井倾角测井资料的研究,提供了古河流特征参数。这些数据表明石盒子和山西期的河流类型为辫状河-曲流河;太原期为低弯度曲流河。砂体宽度300-900m,平均496m.经镇川堡气田试采验证,这种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另外,本区地层倾角测井所得垂直于倾向的走向方向才是河流的古流向,为测井数据合理解释古流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9.
通过对该区银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的研究,将区内银矿按成因、成矿作用、矿床地质特征等划分为三类六型。指出了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银矿是本区银矿的重要类型。总结了银矿的找矿标志,提出了本区银矿的主攻类型和主攻地区。  相似文献   
340.
张之Shen  杨玲雅 《福建地质》1994,13(3):188-192
在1:5万上杭幅重砂野外调查中,在上杭盆地中生代火山岩河系中首次发现开来石。经中国地质大学X光单晶粉晶分析、桂林有色金属地质研究所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结果,均与国外有关文献中的开来石相一致。是我省首次发现的含砷稀土矿物。它为在该区中生代火山岩中寻找稀土资源提供新的线索。此外该矿物常与黄金、辰砂等相伴生,笔者初步认为可以根据伴生金的相关元素As开来石组合寻找金,是本区很值得注意的一种寻找金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