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8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165篇
地球物理   436篇
地质学   1391篇
海洋学   130篇
天文学   65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75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324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362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白龙江地区志留系迭部组浅变质碎屑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指示其物源主要来自上地壳长英质岩浆岩,源区与活动大陆边缘背景密切有关。迭部组LA–ICP–MS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显示年龄值跨度较大,最小年龄为440 Ma,指示其沉积时代不早于早志留世,结合区域化石资料限定迭部组为早志留世。碎屑锆石U–Pb年龄可分出440~680 Ma、798~876 Ma、1012~1291 Ma、1590~1990 Ma、 2113~2455 Ma等5个峰值年龄区间,显示区内沉积物源具有多源多时代地质体的贡献特征。其中,最高峰值440~680 Ma(占总有效数据76.9%)的年龄谱图与北秦岭微地块吻合度高,显示迭部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北秦岭微地块,而其他组少量峰值碎屑锆石年龄则显示南秦岭微地块、扬子地块,北祁连东段可能参与了部分物源供给。  相似文献   
942.
青海省境内环绕柴达木盆地周边的金矿床十分发育,是中国金矿的重要产地,素有“金腰带”之称。通过对“青海金腰带”的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青海“金腰带”的形成主要受两期造山作用控制。加里东期—华力西期,柴达木陆块向北与欧龙布鲁克陆块碰撞,导致原特提斯洋发生闭合,形成柴北缘滩间山金矿田和赛坝沟金矿床;印支期,巴颜喀拉陆块向北与东昆仑陆块碰撞,导致古特提斯洋发生闭合,形成五龙沟、大场、沟里金矿田和满丈岗金矿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笔者提出该地区金矿床的形成与壳幔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幔源物质对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均具有重要贡献,主要金矿床的时空分布也与基性–超基性岩相关。因此,基性–超基性岩发育的位置是在该地区寻找造山型金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943.
河水重金属污染一直是环境污染防治领域的热点。秦岭某地石煤矿区陈家沟河水中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但重金属来源不明,为污染治理带来困扰。为了查明陈家沟河水中重金属来源和时空变化情况,采集了2期河水、废弃石煤矿硐排水、废渣堆淋溶水等地表水样品,采用污染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河水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并对河水中重金属来源进行了解析。研究表明,陈家沟源头河水(对照点)重金属含量可以达到地表水的Ⅰ类标准,中游受废弃石煤矿矿硐排水及废渣堆淋溶水的影响,河水中重金属含量显著升高,汇入干流前河水中重金属含量是对照点的3.5~312倍;河水中Cd、Cu、Zn、Ni、Mn等重金属元素同源,均来源于矿硐排水、废渣淋溶水。河水中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与地质体、污染源分布以及河水pH、盐度等因素有关。研究结果可为陈家沟河水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4.
An efficient procedure is developed for the hydrodynamic analysis of dam–reservoir systems.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of hydrodynamic pressure in the frequency as well as time domain are derive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scaled boundary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water compressibility and absorption of reservoir sediments can be conveniently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By extending the reservoir to infinity with uniform cross-section, only the dam–reservoir interface needs to be discretized to model the fluid domain, and the hydrodynamic pressure in the stream direction is solved analytically. Several numerical examples including a gravity dam with an inclined upstream face and an arch dam with a reservoir of arbitrary cross-section are provided to demonstrate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45.
    
William Stanley Jevons identified what has come to be known as the Jevons paradox: the observation that improvements in energy efficiency are often connected with rising, not falling, energy consumption. This insight informs the subsequent economic concept of the “rebound effect” and the expansive research investigating this relationship. We provide an overview of key empirical research, which establishes that large rebounds in energy consumption connected with rising energy efficiency are common across various units of analysis, including the national, subnational (e.g., states/provinces/cities; power plants), and household levels. We then focus on the range of theoretical arguments that have been put forward to explain why rebounds occur in varying contexts, with particular consideration of implications for efforts to move away from fossil fuels. We emphasize the important distinction between direct effects, indirect effects, and economy-wide effects in regard to rebounds, particularly those connected with macro-structural forces, for understanding the causes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Jevons paradox. This article is categorized under:
  • The Carbon Economy and Climate Mitigation > Decarbonizing Energy and/or Reducing Demand
  相似文献   
946.

利用1980~2019年青藏高原101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量和气温数据,参考《中国雨季监测指标》,计算了雨季特征量(包括雨季开始期、结束期、持续时间、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分析了青藏高原雨季特征量的气候特征,并讨论了雨季特征量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雨季开始期最早(晚)为5月2日(6月19日),由高原东部向西部逐渐推进;结束期最早(晚)为9月15日(10月20日),由高原西部向东部快速结束;青藏高原东部(西部)雨季持续时间超过5个月(不足3个月)。(2)青藏高原雨季开始期与持续时间的年际变化幅度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其中,藏东南和柴达木盆地变化幅度较大;雨季结束期(降水量)的变化幅度明显偏小(大),雨季结束期变化幅度大(小)值区与降水量变化幅度小(大)值区相对应。(3)相比于雨季结束期,开始期与持续时间和降水量的关系更为密切,即雨季开始期早(晚)对应雨季持续时间长(短)和雨季降水量多(少)。(4)青藏高原雨季各特征量主要以唐古拉山(32.5° N)为界,呈现出南北反相的空间分布特征。相对于北部,南部雨季开始偏晚,结束早,持续时间短,降水量偏多、降水强度偏强。

  相似文献   
947.

本文利用1980~2021年MERRA2(Modern-Er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version 2)沙尘资料,结合ERA5大气再分析数据,系统分析了中国春季沙尘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的大气环流异常,结果表明:西北地区沙尘主导了我国春季沙尘的长期变化,二者均具有显著的2~4年和8年以上的周期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特征。利用EOF分析表明,EOF1主要体现我国春季沙尘,尤其是西北沙尘的年际变化,在正位相时表现出西北沙尘的显著增加。而EOF2则主要体现我国春季沙尘的年代际变化,在空间上表现为西北与中国其他地区沙尘变化的偶极子特征,其正位相为西北沙尘负异常和其他区域的正异常;在时间上则表现为20世纪90年代末由负转正的位相转变。进一步研究表明,中国春季沙尘变化与气象要素场具有显著的联系:当春季沙尘为正异常时,多为强风控制;此外,较高的地表温度和干旱少雨的背景利于土壤解冻和抑制沙尘沉降,最终造成沙尘天气的发生。此外,影响我国春季沙尘变化的下垫面海温异常表现出类拉尼娜型海温,且海温异常能够从前冬一直持续到同期春季,因此对提前预报春季沙尘变化提供一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48.

国家气候观象台是中国国家级气象观测的重要节点,发展国家气候观象台的观测能力,并依托其开展有特色的科学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大气科学发展。深圳国家气候观象台是我国珠三角经济圈环境综合观测区唯一的国家级气候观象台,经过20余年的持续不断建设,已具备了城市—郊区的对比监测、气象—环境的联合监测、地面—高空的立体监测和陆地—海洋的协同监测等多方面的监测能力。基于深圳国家气候观象台的观测数据,大气科学领域的学者们已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气候、边界层风特性及致灾机理、大气环境与环境气象、气候资源、地闪雷电特征等多个领域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进一步丰富了对这些领域的科学认识。此外,深圳国家气候观象台还支撑了深圳本地的防灾减灾、城市管理、城市规划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已逐渐成为发挥气象观测社会效益的典范。

  相似文献   
949.

基于我国自主的6个气候模式和3个国际业务模式,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NCC)将中国多模式集合预测系统(CMME)升级为至2.0版本(CMMEv2.0),增加了新的模式成员,迭代了模式版本,扩充了预报产品。本研究对升级后的CMME在历史回报(1993–2016)和实时预测(2021–2024)期间的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CMMEv2.0在捕获更真实的赤道海表温度(SST)变化方面优于所有单个模式。CMMEv2.0对降水和2 m温度异常的预测能力较好,其中对东亚地区的预测能力提高显著。CMMEv2.0的优势可归因于其对ENSO(Niño 3.4指数的时间相关系数提前6个月达到0.87)和ENSO相关遥相关的较好预测。近3年的实时预测检验表明,CMMEv2.0也具备相对稳定的技能:如成功预测了2021至2023年夏季中国北方主要雨带和2022/2023年的暖冬状况。除此之外,集合抽样实验表明,当模式集合成员数量增加到5–6个时,CMMEv2.0理论预测能力上限趋于饱和,这表明适当选择一个最优的集合子集就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预测性能,特别是对温带地区,其潜在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50.

利用ERA5资料驱动WRF模式对2007/2008年冬季热带大气中MJO的东传进行了研究。采用描述MJO特征较差的Grell 3D方案,对模式所有垂直层(Ndg_all)、低层(Ndg_low)、中层(Ndg_mid)和高层(Ndg_upp)的水汽进行了4次nudging试验。当模式中的水汽接近观测值时,模拟效果得到了很大提升,其中,Ndg_all表现最好。虽然Ndg_mid对MJO尺度的水汽剖面模拟较好,但Ndg_low和Ndg_upp在模拟MJO东传方面更有优势。Ndg_low在模拟MJO尺度的850 hPa纬向风和降水时效果最好,因为低层水汽对模拟MJO对流中心以东低层的凝结加热很重要。Ndg_upp在模拟OLR的东传时表现最好,因为Ndg_upp可以模拟出与MJO深层对流相关的湿度和云顶温度。这些结果表明,低层水汽在MJO东传过程中更为重要,观测到的MJO尺度的中层水汽大值区可能是伴随深对流出现的,而不是控制MJO东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