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6篇
  免费   1138篇
  国内免费   2174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903篇
地质学   5653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97篇
综合类   261篇
自然地理   199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245篇
  2018年   231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267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339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318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240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6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41.
智慧城市建设和地理信息共享化是当前GIS应用发展的主要方向.数据是信息共享的基础,在中国,共享平台建设已相对比较成熟,而马来西亚砂拉越州,在地理信息的集成管理上仍存在较大的问题,地理信息共享度低,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尤为重要.本文以地理信息采集为重点,采用ESB企业总线技术建立砂拉越州政府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定义一整套数据库建设标准、数据服务标准以及应用接口标准,以标准来规范共享平台的建设,集成测绘数据管理、道路管理等应用系统,完善数据更新体系,实现地理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742.
赵佳楠  刘正军 《中国地质》2014,41(1):92-107
位于塔里木地块西南缘、西昆仑造山带北缘的帕什托克侵入序列由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组成,类似TTG组合,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本文从帕什托克侵入序列的地球化学分析出发,通过对该侵入序列两期侵入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研究,讨论了该侵入序列的成因、构造环境和与其相关的板块间地球动力学模式,认为该侵入序列为I型准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闪长岩系列,属活动板块边缘碰撞前大陆弧花岗岩类,两期侵入岩为同源岩浆演化,母岩浆属壳幔混合源,且岩浆向酸性演化。根据岩浆演化的物理环境和构造环境,推测早古生代库地洋的完全闭合与库地洋壳向塔里木古陆块俯冲消减有关,是塔里木古陆块和柴达木古陆块在Rodinia超级大陆汇聚过程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743.
根据地层层序保存程度,将造山带地层分为无序地层体、断片地层体、有序地层体。本文认为造山带绝大多数地层体可进行沉积学的恢复。沉积学在造山带地层和岩相分析中具巨大作用,应更多强调构造与沉积学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744.
闽西南地区位于福建武夷山成矿带西南部,自远古宙以来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演化.该区地处东南沿海构造-岩浆-成矿带上,为环太平洋大陆边缘多金属成矿带与南岭多金属成矿带复合部位,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矿产地.永定大排多金属矿区作为近年来武夷山成矿带新发现的大型多金属矿,区内叠加作用和控矿作用相对复杂,现有的地质地球物理工作程度不足以满足对该区域成矿规律的深入认识,一些基础地质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本文在深入收集永定大排矿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基础上,综合分析区域成矿背景与成矿构造,在重点区域布设综合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包括1:1万高精度磁测、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剖面及反射地震剖面.基于上述工作:1)开展了研究区航磁数据三维磁化率反演与分布特征分析与大地电磁二维电阻率反演与分布特征分析,开展了地震资料真地表深度偏移成像,获得了更加准确的地震剖面成像结果.2)结合推覆体控矿特征,地震剖面和电阻率剖面、航磁反演结果相互验证和约束,勾画了地下构造形态.地表地质剖面延伸和标定了构造形态的地质内涵,获得了从地表到3000 m深度的构造解释结果.解释结果清晰地显示了与推覆相关的构造、控矿层位以及岩体信息,为三位一体的找矿思路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745.
天山构造带及邻区地壳各向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鲍子文  高原 《地球物理学报》2017,60(4):1359-1375
天山构造带位于中国大陆西北部,是典型的岩石圈陆内缩短造山带.本文利用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近场小地震波形资料,采用剪切波分裂分析对天山构造带及邻区的地壳各向异性特征进行研究,获得了研究区域内39个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时间延迟.剪切波分裂参数的空间特征显示,研究区上地壳各向异性具有分区性,各向异性特征与局部构造、地壳介质变形和应力分布有关.天山构造带的快剪切波偏振呈现出两个优势方向的特点,第一优势方向大致平行于台站附近断裂和天山构造带的走向,与断裂构造和应力的综合影响有关,另一个优势方向反映了主压应力的直接作用.北天山山前断裂带东段的断裂弯折部位和南天山局部地区的剪切波分裂参数与东、西两侧不同,与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南北向挤压作用密切相关.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的剧烈变化揭示,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双向挤压隆起的过程中,天山构造带产生了强烈的局部不均匀变形.塔里木盆地西侧快剪切波偏振具有两个优势方向,一个为NNE方向,与帕米尔高原受到印度一欧亚板块碰撞产生的北向挤压作用有关,另一个为NW方向,指出了塔里木盆地区域主压应力方向.准噶尔盆地北部也存在NE和NW两个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主要与断裂的影响有关.天山构造带区域内的慢剪切波时间延迟总体上低于塔里木盆地西侧和准噶尔盆地北部,同时慢剪切波时间延迟的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天山构造带的局部强烈变形.  相似文献   
746.
青藏高原及周缘地壳浅层构造应力场量值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中的实测地应力数据为基础,合理筛选出地理空间范围为21°N-40°N,73°N—110°N的近2000条数据,深度范围0~2 km.通过将研究区内实测地应力扣除重力影响,并考虑数据样本数量沿深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分析构造应力场的作用.重力影响的扣除采用海姆假说与金尼克假说两种模式估算其下限与上限,给出了青藏高原及周缘及青藏地块、南北地震带北、中、南段上构造应力和构造差应力随深度分布的特征和量值范围,结果显示:(1)青藏高原及周缘地区最大水平应力σ_H、最小水平应力σ_h随深度D呈线性增加:σ_H=22.115D+5.761、σ_h=14.893D+3.269;最大水平构造应力σ_T、最小水平构造应力σ_t的量值估算范围分别为4.609σ_T15.522D+4.609、3.121σ_t6.366D+3.121(D0);构造差应力σ_T-σ_t=7.222D+2.492,地表值(D=0 km)为2.5 MPa左右,随深度增加以7.2 MPa.km~(-1)的梯度增大;(2)在测量深度范围内,青藏地块、南北地震带北、中、南段研究区σ_T、σ_t、σ_T-σ_t,随埋深均呈线性增大;D=1 km时,各地块σ_T的统计回归值中最大为30.1 MPa,最小为17.6 MPa,量值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青藏地块、南北带北段、南北带中段、南北带南段;D=1 km时,各地块σ_T-σ_t,的统计回归值中最大为15.8 MPa,最小为8.9 MPa,量值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青藏地块、南北带北段、南北带中段和南北带南段.总体表现为青藏地块强、南北带较弱的基本特征.(3)与南北带相比较,青藏地块地壳在从南向北的挤压作用下呈现出明显的"浅弱深强"特点.  相似文献   
747.
利用南北地震带2014-2017年期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其与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区域重力场异常变化与北西西向塔藏断裂和南北向岷江断裂带在空间上关系密切,反映了沿控震断裂在2013-2017年期间发生了引起地表重力变化效应的地壳变形和构造活动.②九寨沟地震前,测区内出现了大空间范围的区域性重力异常,而震源区附近产生了局部重力异常,沿塔藏断裂带形成了重力变化高梯度带,其中,甘肃玛曲、迭部、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四川若尔盖、九寨沟一带重力差异变化达100×10-8m·s-2以上;这些可能反映九寨沟地震前,区域及震源区附近均产生与该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构造运动或应力增强作用.③九寨沟地震震中位于重力差异运动剧烈的鞍部等值线附近,与断裂走向基本一致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零值线上,这一观测事实进一步佐证了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对强震地点预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48.
After the 2015 MS8.1 Nepal earthquake, a strong and moderate seismicity belt has formed in Tibet gradually spreading along the northeast direction. In this paper, we attempt to summarize the features and investigate the primary mechanism of this behavior of seismic activity, using a 2-D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model with tectonic dynamic settings and GPS horizontal displacements as the constraints. In addition, compared with the NE-trending seismicity belt triggered by the 1996 Xiatongmoin earthquake, we discuss the future earthquake hazard in and around Tibet. Our results show that:the NE-directed seismicity belt is the response of enhanced loading on the anisotropic Qinghai-Tibetan plateau from the Indian plate and earthquake thrusting. Also, this possibly implies that a forthcoming strong earthquake may fill in the gaps in the NE-directed seismicity belt or enhance the seismic hazard in the eastern (the north-south seismic zone) and western (Tianshan tectonic region) parts near the NE-directed belt.  相似文献   
749.
采用中国地震局"陆态网络"GPS基准站和流动站观测数据,利用MIT的开源软件GAMIT/GLOBK解算南北地震带北段(33°~42°N,97°~110°E),特别是六盘山地区、祁连地块、银川地堑1999年以来在欧亚框架下、以鄂尔多斯块体作为参考的GPS速度场。计算南北地震带北段5条断裂两侧50~350km范围内各站垂直/平行于断裂走向的速度投影,以及14个基准站18条基线2010年以来的长度时间序列,试图进一步估计关心区域的应力积累情况,探索断层闭锁段。结合地震活动性,认为南北地震带北段未来50年有发生M8地震的可能性;该段1900年以来的第4个M6、M7地震活跃期可能已经拉开序幕,未来2年有发生M7以上地震的可能性;祁连断裂带、海原断裂、西秦岭北缘地震带具备发生M6和M7地震的优先条件,尤其是海原断裂。  相似文献   
750.
从生态学和地理学的角度提出“水土流失带”的概念,及其在城市边缘地区的分布,剖析了它的空间结构,物质组成结构,指出其域界范围,宽度、“环状”;分布,垂直结构特征及物质组成结构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