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48篇
  免费   1707篇
  国内免费   2003篇
测绘学   206篇
大气科学   947篇
地球物理   2180篇
地质学   5038篇
海洋学   1842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533篇
自然地理   3503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258篇
  2022年   517篇
  2021年   536篇
  2020年   458篇
  2019年   513篇
  2018年   465篇
  2017年   527篇
  2016年   518篇
  2015年   544篇
  2014年   684篇
  2013年   734篇
  2012年   672篇
  2011年   678篇
  2010年   580篇
  2009年   626篇
  2008年   650篇
  2007年   729篇
  2006年   667篇
  2005年   540篇
  2004年   513篇
  2003年   524篇
  2002年   342篇
  2001年   287篇
  2000年   300篇
  1999年   231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51.
珠江口盆地为新生代典型的海相盆地,也是我国重要的海上油气生产基地。前期已有很多学者对珠江口盆地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开展了研究,但研究的精度不够。为了提高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韩江组地层划分与对比的精度,选择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A、B井韩江组的自然伽马数据序列作为古气候替代性指标,使用频谱分析、滤波等方法进行旋回地层学分析。通过深度域频谱分析和小波分析认为,该套地层中保存了米兰科维奇旋回信号,且主要受405 ka长偏心率周期的影响。利用稳定的405 ka长偏心率周期进行天文调谐,结合古生物地层年代框架,建立起陆丰凹陷“绝对”天文年代标尺;结合碳氧同位素变化曲线,估算出2次碳同位素负漂移和1次碳同位素正向偏移事件的持续时间;利用天文旋回周期计算出陆丰凹陷韩江组的沉积速率,发现沉积速率的变化与海平面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2.
Hypoxia is increasingly reported off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with the confluence of multiple high volume nutrient sources. The 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 coupled with a biological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nutrient sour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hypoxia off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By comparing to observed data, our model suitably captured the regional dynamics of chlorophyll a, dissolved oxygen, and nutrient concentration. A series of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hypoxia response to the various nutrient sources, such as loading from the Changjiang River, Kuroshio and Taiwan Warm Current. Our mode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utrient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hypoxia off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and it was mostly affected by nutrients sourced from the Kuroshio. The nutrients input from the Changjiang River had larger impacts on the hypoxia in the north of 30°N than that in the south of 30°N. The nutrients sourced from the Taiwan Strait had a least influence on the hypoxia off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相似文献   
53.
本文基于现场观测的絮团粒径、悬沙浓度及水动力数据,研究了黄河口南部潮滩泥沙絮凝特征。研究发现,黄河口潮滩絮团粒径在25.42~264.44 μm之间,平均为95.20 μm。水体紊动对黄河口潮滩絮凝的影响存在差异,紊动对絮凝促进作用的上限约为Gl=3.76 s−1。紊动强度低于Gl时,紊动促进泥沙絮凝,絮团粒径随紊动加强而增大;反之水体紊动对絮凝主要起抑制作用,絮团粒径随紊动强度增大而减小。悬沙浓度对黄河口潮滩泥沙絮凝起抑制作用,同等紊动条件下高悬沙浓度对应的絮团粒径更小。黄河口潮滩絮团有效密度与粒径呈现负相关关系,沉速主要受粒径影响。本研究补充了对弱潮河口潮滩泥沙絮凝特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4.
黄河三角洲北部贝壳堤岛的近期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年代地形图、卫星影像的对比及野外实地测量等,综合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北部开敞型和潮沟型两类贝壳堤岛近50年来的数量和面积变化及其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两类贝壳堤岛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其演化特征因岛屿成因的类型差异而各不相同。目前,该区贝壳堤岛群逐渐萎缩,人类活动已成为影响三角洲北部两类贝壳堤岛发育演变的主导因素,特别是潮沟型贝壳堤岛,基本上结束了自然演化的历史,呈现出新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55.
在对珠江口外2006年冬季航次走航ADCP观测资料处理中发现用Joyce的方法不能有效地订正系统误差,其原因在于订正角与航速、船艏向相关。给出了一个订正角为船艏向余弦的拟合函数,得出良好的订正结果。分析了VmDas软件处理流速结果的精度,给出了系统误差识别的方法。发现观测资料中一些不能为VmDas软件识别的错误数据,分析了海况对观测资料的影响,提出了观测资料质量控制与误差订正的一套程序。  相似文献   
56.
对黄河口胜利油田某油井附近沉积物进行石油污染状况调查研究,采用坑探试验现场调查污染范围,发现油井沉积物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石油污染,污染多在0.2~1.5 m深度内,水平距离在140~440 m之间.原位测试污染沉积物强度,取样进行室内石油浓度和沉积物物理力学指标测试.石油污染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与未污染的有较大差别,污染后沉积物的重度、渗透系数和强度等均有所降低.污染后的沉积物结构,多成块状和板状结构.  相似文献   
57.
鸭绿江河口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鸭绿江河口地区的56个站位沉积物的常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常量元素含量在鸭绿江西岸潮滩地区和西部海域波动较小,而在上游地区和河口口门地区变动较大,在河口最大浑浊带内出现两个峰值。R型主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粒度控制效应对鸭绿江河口地区常量元素的含量分布起着主要作用,贡献方差达76.55%。运用Q型聚类分析将各站位归为两种类型,揭示出沉积动力环境的差异是造成这种常量元素地球化学分区特征的最主要因素。此外,通过与附近河口对比发现鸭绿江河口及近岸地区沉积物中的常量元素含量同朝鲜半岛的河流、中朝准地台花岗岩以及朝鲜半岛花岗岩比较接近,但与长江和黄河有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8.
海洋沉积物粒度分布曲线往往同时具有多个峰,而且同一类型沉积物因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同其粒度分布曲线峰的位置也不同,沉积物粒度分布多峰的特点反映了沉积物不同的输运形式和沉降过程[1,2].因此,在沉积物的粒度分布数据中保存了有关沉积物输运和沉降的信息,而获得这些信息对于揭示沉积区域水动力特性、沉积物输运和沉降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9.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nitric oxide (NO) emission fluxes from a Kandelia obovata and Avicennia marina mangrove wetland were studied in the Zhangjiang River Estuary Mangrov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using a dynamic chamber-based technique and a chemiluminescent analyzer. Results from field experiments show that NO emission from K. obovata and A. marina sampling sites reached maximal values of 1.07 ng N m−2 s−1 and 1.23 ng N m−2 s−1, respectively after the night tide. Meanwhile NO emission maintained at a steady lower level in daytime for both wetland sites.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NO emission from the mangrove wetland soil samples treated with simulated tides in the darkness exhibited higher values than those in the light, therefore it seems that tides and darkness could increase NO emission from mangrove wetlands, while intensive light, high temperature, and dryness in the daytime decreased NO emission. Compared with K. obovata soil samples, the diurnal average NO emission rate of the A. marina si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which was closely related to relatively higher diurnal average CO2 emission rate, soil available nitrogen content and soil net nitrification rate of the A. marina site. Moreover, soil samples of the A. marina site were more responsive to simulated tides and the addition of nitrogen than those of the K. obovata site.  相似文献   
60.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现状,于2019年5月分别对建国后黄河入海口4个流路区域20个潮间带站位进行了采样调查.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5纲16目37科60种,主要优势种有托氏(虫昌)螺(Umbonium costatum)、泥螺(Bullacta exarata)、光滑河篮蛤(Potamoc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