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192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127篇
地质学   354篇
海洋学   17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1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上达子堡金矿化区主要出露古元古界辽河群盖县岩组二岩段,是金成矿物质的矿源层。黄铁矿标型特征指示目前区内的剥蚀水平相当于中上部,按黄铁矿垂直分带规律,{210}+{100}、{210}习性晶体向深部有可能逐渐增加,因此,本金矿化区深部含金量可能高于浅部。  相似文献   
82.
韩吉龙  王清海 《世界地质》2015,34(4):886-902
华北克拉通辽东半岛地区广泛发育侵位于青白口系不同层位中的辉绿岩(脉)岩墙,对其锆石CL图像、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锆石类型有三组:前两组锆石具有早期岩浆作用的锆石属性或结晶基底的变质锆石属性,反映该区辉绿岩岩浆上升过程受到了陆壳的混染;第三组锆石多呈自形--半自形短柱状,发育岩浆振荡生长环带结构或条带结构,具原生岩浆成因锆石属性,锆石SHRIMP U--Pb定年显示其加权平均年龄为832.3±8.1 Ma(n=14,MSWD=1.3),可以代表辉绿岩的结晶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组成,其具有低Si O_2、Al_2O_3,高TFe_2O_3、MgO、Ti O_2的特征,这与拉斑玄武岩特征相似;其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低(ΣREE=71.88×10~-6~129.64×10~-6),且具弱的正Eu异常和铌亏损;略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Pb、Ba)和高场强元素(HFSE:Th、U、Zr、Ti、Hf),而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Sm、Gd、P)等;以上特征指示岩浆源区为富集型地幔,且上侵位就位过程中受陆壳不同程度的同化混染。本文对辉绿岩的研究显示华北克拉通辽东半岛地区在新元古代早期存在基性岩浆活动,结合前人对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构造--岩浆事件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明了华北克拉通东北部在新元古代早期经历了挤压汇聚后的伸展裂解演化过程,这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和裂解事件一致。  相似文献   
83.
东南亚中南半岛位于特提斯成矿域和西环太平洋成矿域的相交地带,在印支—喜山期发生了多期次俯冲、碰撞造山成矿作用,发育多个与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的锡(钨)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形成了世界著名的东南亚中南半岛锡矿带。研究区自西向东依次可划分为抹谷—毛淡棉—德林达依—普吉锡矿带、景栋—清莱—清迈锡矿带和越北—长山—昆嵩—大叻锡矿带三大锡矿带及7个锡矿亚带,锡矿化花岗岩多为高度分异演化的重熔型铝过饱和花岗岩类,具有多硅、富碱、多挥发分、高钾、87Sr/86Sr初始比值高、Rb/Sr值高、相对明显富集Be、Bi、Cu、Mo、Pb、Sn、Y、Zn等元素的特点。锡矿体主要分布于S型花岗岩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锡矿床成矿类型主要有热液脉型、矽卡岩型、锡石—硫化物型、云英岩型、伟晶岩—细晶岩型等。从海西晚期到喜山早期都有锡的成矿事件发生,以燕山期锡成矿作用为主,成矿构造环境主要为岛弧环境和大陆边缘碰撞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84.
Abstract 40Ar/39Ar step-heating and single-grain laser fusion ages from phengites from the polydeformed and polymetamorphosed blueschist-greenschist facies Nome Group fall into two groups. Samples from the upper part of the structural section that have experienced a relatively weak metamorphic and deformational post-blueschist facies overprint and one sample from the Cape Nome orthogneiss yield plateau ages of 116-125 Ma. More intensely overprinted samples yield hump-shaped spectra with minimum ages of 123 Ma and maximum ages of 334 Ma. Samples with hump-shaped spectra are derived from a greater structural depth than most samples with plateau ages. Unreasonably old maximum ages from some of the disturbed spectra suggest that the hump-shaped spectra result from the incorporation of excess 40Ar. This interpretation conflicts with previous interpretations of similarly disturbed spectra from the Brooks Range, which have been argued to provide minimum ages for blueschist facies metamorphism. Since the maximum temperatures achieved by all samples were probably above the blocking temperature of Ar in phengite, the 116-125 Ma plateau ages are a minimum age for blueschist facies metamorphism on the Seward Peninsula, Alaska.  相似文献   
85.
86.
雷州半岛人工增雨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雷州半岛云水资源气候分布、云的宏观动力学和微观物理学、降水形成机制、人工增雨机制、冷云催化剂与暧云催化剂、播云方式与催化方法的研究和对外场试验的总结,表明:雷州半岛空中具有丰富的云水资源。有暖云降水机制、冷云降水机制和混态云“播种一供水”降水增强机制。人工增雨可进行静力催化和动力催化,使用的冷云催化剂为冰核和致冷剂,暖云催化剂为吸湿性巨核。适宜的人工增雨作业工具为飞机、火箭、地面蚶丙酮溶液燃烟发生器、气球携带AgI焰弹、增雨炮艇等。37高炮不适宜在雷州半岛使用。  相似文献   
87.
1985—1986年度和1986—1987年度在菲尔德斯半岛对地面温度进行了测量,共获得129个数据,并对带回的样品进行了岩石热导率测量,共获得210个数据。本文在分析和归纳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对菲尔德斯半岛的地温特征和岩石热物理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8.
The Rushan gold deposit in the Jiaodong Peninsula is currently the largest lode gold in China. Gold occurs mainly in pyrite- and polymetallic sulfide–quartz vein/veinlet stockworks. Fluid inclusions in the deposit are divided into three main types, namely CO2–H2O, H2O–CO2 ± CH4 and aqueous ones. Microthermometric data show that the pre-gold fluids were CO2-dominant (XCO2 up to 0.53), and the total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fall in the range of 298377 °C. These fluids, modified by fluid/wallrock reactions, gradually evolved into fluids with less CO2 (XCO2 = 0.010.19) in the main ore-forming stage, and the total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range from 170 to 324 °C. Hydrogen and oxygen stable isotope data suggest that ore-forming fluids were mixture of magmatic and meteoritic origin. Co-occurrence of gold and sulfides implies that gold was most likely transported in the form of gold–sulfide complexes. The wide distribution of CO2 inclusions means that the pH variation during gold transportation was controlled by CO2 buffering.  相似文献   
89.
利用1979--2008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向外长波辐射资料讨论了4-5月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亚洲南部夏季风的关系。发现南亚高压建立偏早年其建立过程时间长,中南半岛高空反气旋环流强,建立开始前位于菲律宾群岛以东洋面上空的反气旋环流中心位置较为偏西;偏晚年南亚高压建立过程时间短,中南半岛高空反气旋环流弱,建立开始前西太平洋上空无闭合的反气旋性环流中心。南亚高压建立的早晚与中南半岛地区对流建立发展关系密切,当中南半岛地区对流建立发展较早时,南亚高压建立较早;反之,对流建立发展偏晚时,南亚高压建立偏晚。南亚高压建立早晚年,亚洲南部夏季风的爆发存在明显差异。南亚高压建立偏早年,孟加拉湾东部一中南半岛夏季风和南海夏季风爆发早;建立偏晚年,孟加拉湾东部一中南半岛夏季风和南海夏季风爆发晚,因此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的早晚对后期亚洲南部夏季风的爆发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0.
利用卫星云图、 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 常规观测资料和MM5模式模拟结果, 分析了2005年12月4日典型冷涡造成山东半岛暴雪的云带变化、 对流单体的生成与发展、 低空急流特征及雷达强回波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冬季冷涡携带强冷空气南下, 经过渤海暖湿下垫面后影响山东半岛时, 卫星云图上从渤海到山东半岛可以清楚地分析出造成暴雪的西南-东北向结构特征的横向云带; 雷达图上, 在渤海到山东半岛形成一强降雪回波带, PPI径向速度图上可清楚地分析出暴雪区的低空急流和中尺度对流的低空辐合, 雷达径向速度垂直剖面反映暴雪产生在零速度线附近和低空急流的存在; MM5模式模拟结果显示: 暴雪发生时山东半岛在1.5 km存在低空急流, 水平风的时间-高度垂直剖面反映暴雪发生时干冷空气经过暖湿的渤海海面在700 hPa以下出现暖平流, 垂直上升运动和散度的低层辐合、 高层辐散与雷达图像反映的强降雪回波是相对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