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251.
重点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关于大气角动量平衡研究的一些代表性工作。总结了地气系统角动量交换、角动量输送及其与山脉和摩擦力矩异常、地转异常、ENSO等关系的研究结果。指出了一些应当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52.
中尺度山脉对流群的动力和微物理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山脉春夏季受太阳加热和地形抬升作用易于形成对流过程。为研究这类对流特点,在沙特阿拉伯ASIR山区组织了一个SACPEX实验计划。本文应用中国强风暴实验室MBG(MESO—Beta&Gamma)非静力模式,选取适当模拟通道模拟了该计划中1990年5月3日一次对流降水过程。模拟结果揭示了大山脉气流强迫与对流环流相互作用的一些基本特点,展示了大山脉对流过程多种复杂的宏微观特征及其生消演变。包括山坡激发对流,大对流对小对流的抑制,云自然引晶效应等,并指出在这类对流系统中CCN浓度对其降水类型的重要影响。此外,本文还进行了采取细致的雹云微物理参数化和采用简单的暖云微物理参数化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者模拟的动力场差别甚小,而云形态和降水发展有明显差异。上述结果总体上与该个例外场观测一致。  相似文献   
253.
文章以2011年7月24—26日发生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大兴安岭山脉西侧、宝格达山脉南部的一次大到暴雨天气为例,利用WRF3.3.1中尺度模式对这一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讨地形重力波拖曳(GWDO)参数化方案对山区暴雨的模拟能力,以及本次暴雨的发生机制。通过模拟结果与实况对比分析后得出:①模式中考虑了GWDO参数化方案较好地模拟了此次强降雨的中心位置和落区及强度,根据暴雨过程中大尺度环流形势及其演变状况,较好地得出切变线暴雨以及地形重力波拖曳能导致上升运动加强,并使得暴雨范围相对集中。而未考虑此方案的控制试验没能模拟出此次暴雨,其在中心位置和降水强度方面都与实况差别较大。②通过流场、涡度场等物理量场的对比分析,比较合理地模拟出了地形对气流的影响,从而使山区暴雨的模拟效果更接近于实况。  相似文献   
254.
This article gives a mechanical model, in which the layers of lithosphere are assumed to be the creep materials, to study the coupling mechanism of a syn-basin-mountain system quantitatively by using the numerical simulating method. A geological dynamic extensional mode given by some geologists is theoretically discussed and verified. The study shows that lithosphere thickening or thinning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hermal activity, or in other words, thermal convection beneath the lithosphere.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basin-mountain coupling system. As an essential condition, only the upward buoyant force and the horizontal dragging force caused by the thermal convection jointly act on the bottom of the lithosphere, the stress and strain states in rock‘‘s layers are advantageous to forming the tectonic-landforms of the basin-mountain coupling system. A study on the creep features of the lithosphere shows that the stress and strain in the rock‘‘s layers vary with time when the lasting forces act on the boandary. They increase rapidly at initial stage and decrease steadily after reaching the peak value. Phenomena of stress relaxation are significant for studying the tectonic evolution.  相似文献   
255.
大青山晚白垩世以来的隆升历史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中海  吴珍汉 《地球学报》2003,24(3):205-210
根据以裂变径迹年龄为主的热年代学方法和大青山地形剖面和盆地沉积资料分析,认为大青山地区侏保罗世发生大型板内挤压变形之后在晚白垩世进入伸展构造控制的构造活动阶段。在伸展背景下,大青山主要经历了晚白垩世整体隆升—剥蚀和始新世以来的造山带伸展裂解引发的差异升降—剥蚀过程。造成大青山约6km的剥蚀量。在大青山伸展、塌陷、裂解过程中由于山—盆间的阶段性差异升降运动形成了大青山中的四期夷平面和其下的山前侵蚀台地以及邻区盆地沉积体系中的相对应的多期沉积间断。最终形成大青山地区现今盆—山构造—地貌格局。控制山脉隆升的大青山山前正断层始新世以来的平均活动速率为0.2—0.3mm/a。  相似文献   
256.
利用氧同位素作为古高度计重建造山带的古高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河水δ18Ow(SMOW)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表明高原南北δ18Ow(SMOW)由于水汽来源和水汽循环方式不同存在显著差异。以中央分水岭山脉为界,南部δ18Ow(SMOW)平均值为-15.6‰左右,北部为-8.6%左右;   南部氧同位素值随高度的平均变化率为-0.24‰/100m,北部为-0.15‰/100m。分别建立了藏北地区和藏南地区河水氧同位素和高度的关系,同时应用可可西里及昆仑山口现代食草动物牙齿釉质、尼玛盆地现代土壤碳酸盐的氧同位素值对所建立的经验模型进行了检验,表明这两个模型分别应用于藏北和藏南地区古高度的恢复是可行的,为今后青藏高原古高度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定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57.
程锐  宇如聪  徐幼平  刘娟  黄静 《大气科学》2022,46(2):237-250
针对我国陡峭地形数值预报难题,本文在国际先进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动力框架中引入阶梯地形垂直坐标,以期为改进复杂地形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提供模式发展可选方案.设计气柱质量变换方法,实现阶梯地形和追随地形两种垂直坐标下动力方程组的形式一致,从而简化方程组离散及程序实现的...  相似文献   
258.
利用崇左国家气象观测站、防城国家基准气候站的雨滴谱观测数据,结合观测站雨量数据及雷达观测资料,分析2019年8月2~3日台风“韦帕”影响期间内陆背风侧(LSI)、近海岸迎风侧(WSC)不同降水阶段的雨滴谱结构特征及其差异。结果显示,台风“韦帕”降雨以中、小雨滴贡献为主,尤其中雨滴贡献率稳定在70%以上。LSI处以层状云降水为主,雨强相对平缓,WSC处表现为积层混合云降水,雨强较大且波动剧烈。因强烈的对流上升运动导致WSC的雨滴数浓度、雨滴直径明显大于LSI。LSI处在台风登陆后雨势增强的最主要因素是雨滴直径增大,WSC处由台风眼墙转变为强对流螺旋雨带影响后其雨势增强则主要是由于雨滴数浓度增加。台风“韦帕”对流降水的质量加权平均直径均值为1.85 mm,对数标准化数浓度均值为3.95 mm-1 m-3;LSI处对流降水位于海洋性对流区域内,而WSC处则介于海洋性和大陆性对流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