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41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渝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铝土矿资源,但大多数品位较低,开采成本较高。而其中伴生的Ga等有益微量元素却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但有关重庆地区铝土矿中镓的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的研究程度较低,为提升铝土矿的开采价值,综合利用其中的伴生有益组分,本文以重庆车盘向斜南东翼铝土矿含矿岩系为研究对象,依据41个样品的主量、微量元素分析测试数据,利用统计学原理分析了Ga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Ga在不同厚度的矿体及各类岩石中分布不均匀,Ga含量与Al2O3呈弱正相关、与SiO2呈弱负相关;Zr-Cr-Ga图解显示含矿岩系物质主要来源于基底韩家店组(S2h)粉砂质页岩,石炭系黄龙组灰岩为部分黏土岩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支持。物源中Ga含量直接影响含矿岩系中Ga的含量,Ga在铝土矿中的存在形式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另外,潮湿、炎热且酸性环境也有利于铝土矿的形成,有利于Ga的富集。  相似文献   
192.
铬天青R分光光度法测定铝土矿中的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文春 《岩矿测试》2010,29(3):328-330
建立了用铬天青R分光光度法测定铝土矿中铍的方法。700℃下用氢氧化钠碱熔法分解铝土矿,以8-羟基喹啉、酒石酸、EDTA作为掩蔽剂,在pH 9~10的氨水-氯化铵介质中,铍与铬天青R、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胺(CTMAB)生成三元红色络合物,在波长552 nm处有最大吸收。方法的特征浓度为0.031μg/(mL.1%),摩尔吸光系数ε=1.25×105,标准偏差为0.000 7μg/mL,回收率为97.6%,铍量在0~0.06μg/mL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简便,准确度好,灵敏度高,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3.
通过堆积矿矿-土组合特征的研究,揭示了平果矿区在强烈剥蚀环境中堆积矿保存的地质条件,将矿层结构类型划分为斜坡型、洼地型和塌陷型,明确了它们与矿区岩溶地貌分带对应、继承演化的关系.通过矿层地球化学分析,在矿土物源关系、风化程度、成矿相关性等方面揭示了堆积矿在演化过程中风化强、剥蚀弱的特点,这种特点有利于铝土矿的成矿.矿层...  相似文献   
194.
广西龙州县金龙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军 《矿产与地质》2011,25(3):197-202
广西龙州县金龙铝土矿是近年新发现的迭大型以上规模的堆积型一水铝土矿床.文章在分析研究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总结了找矿标志,认为矿源层来自晚泥盆世与早石炭世之间古侵蚀间断面上的原生铁铝岩(铝土矿);成矿经历了矿源层的形成、表生的风化岩溶作用和改造富集三个阶段;矿区外围...  相似文献   
195.
贵州务川一正安一道真(务一正一道)铝土矿属于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床,是黔中一渝南铝土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铝土矿产于中下志留系韩家店组(S1-2hj)泥页岩或上石炭统黄龙组(C2h)灰岩的侵蚀面上,含矿层位为中二叠统梁山组(P21)。根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相关分析表明,Ti、zr、Nb、cr、Th、Ga、Hf、Ta及V在铝土矿矿化过程中均为不活动元素。特别是Ti在铝土矿矿化过程中性质最稳定,故可对其用于质量平衡的计算。铝土矿化过程中一些元素的质量变化可以通过不活动元素在铝土矿(岩)和中下志留系韩家店组(s1-2。hj)泥页岩中的含量变化来估算。计算结果显示,大多数活动元素从铝土矿体系中移走,部分Si、Mg、K、Fe以及少量的弱活动性AJ向下渗透,并沉淀为伊利石(绢云母、绿泥石)、赤铁矿和石英或非晶体硅。通过系统研究和质量平衡计算,可初步确定SI1-2hj泥页岩为务一正一道铝土矿主要的成矿原岩。  相似文献   
196.
山西本溪组铝土矿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山西石炭系本溪组铝土矿,即华北G层铝土矿形成的构造背景、古地理环境及铝土矿床的分布分析,指出了山西铝土矿矿床主要分布在各古陆、古岛边缘的成矿盆地中,且成矿盆地的封闭性越好越有利于成矿.古陆上广泛出露的铝硅酸盐岩经过风化分解,其中的K、Na、Ca、Mg等元素大多数被淋失,Fe、Al、Ti、Si等元素相对富集,残留在红土风化壳中,经海侵短距离机械搬运至沉积盆地沉积.通过对铝土矿成分及其围岩物质组分的分析,进一步确认沉积在古陆边缘的原始铝土矿层埋藏于潜水面以下的还原环境中,经地下水、地表水等酸性溶液的淋滤脱硅后沉积成矿,后经地壳抬升,通过对原始铝土矿的渗流作用、氧化改造而达到铝土矿的富集,且铝土矿多分布在靠近古陆边缘的缓坡一侧,在沟谷两侧的高山低洼处矿体较富,而埋藏越深越则不利于成矿.  相似文献   
197.
用多种无机凝聚剂和聚丙烯酰胺系列絮凝剂对平果铝土矿洗矿泥进行沉降试验。结果表明,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适用于平果铝土矿洗矿泥的絮凝沉降。推荐使用分子量为600~900万的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作絮凝剂。  相似文献   
198.
A series of karstic springs in Israel belongs either to the western (Mediterranean) or eastern (Rift Valley) watersheds. Most of them are presently managed or diverted. Salinities range from very fresh through brackish to very saline waters.  相似文献   
199.
三姑泉域岩溶水边界划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学亮 《地下水》2003,25(4):224-225,240
本文依据三姑泉域岩溶水边界独特的地质场、水动力场、水位动态及水文网特征等.划分、分析其边界范围和性质。正确的边界划分及其性质的确定,不仅是评价泉域岩溶水资源量的基础.也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和防治水资源污染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0.
Geoarchae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Palaeolithic record preserved in cave, rock-shelter and open-air sites in the northern sector of the Meso-Cenozoic of the Western Iberian Peninsula margin (Portugal) reveals several disconformities (erosive unconformities), hiatuses and surface stabilization phases. A recurrent disconformity, dated to ca. 29,500-32,000 cal yr BP, in the time range of Heinrich event 3, must correspond to a main erosive event related to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landscape, including a reduction in vegetation cover and altered precipitation patterns, with the consequent accelerated down-cutting by stream systems, slope reactivation and endokarstic reorganisation, causing the erosion of sediments and soils accumulated in cave, rock-shelter and open-air sites. These processes create a preservation bias that may explain why Early Upper Palaeolithic finds in primary deposition context remains exceptional in the carbonate areas of central-western Portugal, and possibly elsewhere in the other places of Iberia. The impact of such site formation processes must therefore be duly considered in interpretations of the current patchy and scarce archaeological record of the Middle-Upper Palaeolithic transition in south-western Iber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