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0篇
  免费   4248篇
  国内免费   1826篇
测绘学   803篇
大气科学   792篇
地球物理   1584篇
地质学   8281篇
海洋学   1095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812篇
自然地理   1664篇
  2025年   17篇
  2024年   248篇
  2023年   371篇
  2022年   501篇
  2021年   569篇
  2020年   558篇
  2019年   652篇
  2018年   540篇
  2017年   594篇
  2016年   613篇
  2015年   604篇
  2014年   754篇
  2013年   597篇
  2012年   772篇
  2011年   764篇
  2010年   628篇
  2009年   579篇
  2008年   590篇
  2007年   635篇
  2006年   615篇
  2005年   523篇
  2004年   451篇
  2003年   411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345篇
  2000年   261篇
  1999年   236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73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黄腊石滑坡是发育在三叠系中统巴东组砂泥岩夹灰岩构成的逆倾坡上的滑坡群,总方量约1 800×104 m3.滑坡滑带下面存在着大致连续分布的基岩弯曲松弛带.对于该松弛带工程地质特性的认识,将影响防治工程方案的设计及实施.本文通过野外工作、以往工作资料和研究成果的收集整理及再认识,对该滑坡下伏松弛带工程地质特性、形成机制及失稳预测作了一定深度的探讨,认为基岩弯曲松弛带是发生在特定的岩层中,由构造、重力、侵蚀、岩溶、风化、降雨及上部滑坡等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较差,受重力及其上滑体滑动等因素影响,后期改造明显.在斜坡长期受重力累积变形、三峡水库运行期江水位变化及库岸再造作用下,将形成牵引式滑动.防治工程应在削方、排水等基础上,重点考虑防止库岸再造和斜坡坡脚部位变形.  相似文献   
992.
根据攀枝花宝鼎矿区+900、+700、+500水平的地温分布特征,结合矿区地貌、水系、构造发育程度、地层岩性组合、覆盖层厚度、矿井采空区范围等条件,对该区深部地温的分布规律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其热源可能来自岩浆余热,但地温异常与矿区各地质特征有关,为老矿区深部煤炭资源的开发,防治地热灾害提供了地温依据。  相似文献   
993.
为了阐明岩溶区地下水中Ca2+、HCO3-质量浓度野外测试与实验室测试结果间的差异,于2011年至2013年先后在遵义、河池、娄底3个城市采集枯、丰水期地下水样品85组,通过比值法对3个地区干湿季节岩溶地下水样中Ca2+、HCO3-质量浓度野外与实验室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85组样品中有88.2%的采样点存在Ca2+野外值(CaY)大于实验值(CaS),64.7%的采样点存在HCO3-的野外值(HCO3Y)大于实验值(HCO3S); (CaY/ CaS)平均值为1.11,主要集中在1.0~1.2之间(占总数的70%);(HCO3Y/ HCO3S) 平均值为1.02,主要集中在0.95~1.1之间(占总数的75%)。野外滴定过程中的人为随机误差是造成两种离子质量浓度野外测试值普遍高于实验室测试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4.
渤海海域的上第三系油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渤海湾盆地沉积与构造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迁移与演化、烃源岩与储盖层的空间分布规律,结合盆地内的勘探现状分析了渤海湾海域上第三系的油气远景。认为盆地内凸起、低凸起以上第三系为主体,伴有东营组和前第三系油气藏的复式油气聚集带是目前渤海油气勘探最现实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995.
河北平原非地热异常区地热资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德忠  王蕴玉 《地球学报》2000,21(2):151-154
多年来 ,由于人们对地热资源认识的局限性 ,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地热异常区 ,即地温梯度大于3.5℃/100m或大地热流值大于62mW/m2的地区。因此 ,地热异常区内的地热资源大部分已得到开发利用 ,而非地热异常区的地热资源远远没有得到开发利用。非地热异常区面积占平原区总面积的80%以上 ,所蕴藏的地热资源潜力巨大 ,如能得到开发利用 ,必将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公路隧道穿越采空区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李晓红  姜德义  刘春  任松 《岩土力学》2005,26(6):910-914
采空区是公路隧道典型不良地质情况之一,总结了隧道采空区处理的原则和方法。结合西山坪隧道下采空区的分布特征,分析了采空区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阐述了下采空区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97.
闽江下游及河口海域水体中悬浮物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重量法与浊度法对闽江下游及河口海域中的悬浮物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悬浮物的调查得出:平水期水体中悬浮物含量为5.67~493.8 mg/L,平均为114.2 mg/L,几乎所有的测站底层悬浮物含量高于表层。从上游向海方向,悬浮物呈增加趋势,高值区出现在琯头到英屿河段的底层,丰水期悬浮物含量为6.9~138.7 mg/L,平均为29.7 mg/L,呈中层 > 底层 > 表层的分布;同时,悬浮物浓度呈渐增之势,没出现悬浮物明显的富集。平水期温度、盐度、浊度断面资料显示,平水期上下层混合较为均匀,没有出现水体分层现象,在河口区有盐楔存在,最大浑浊带出现位置与盐度2~5.5的区域相对应。根据悬浮物的物质来源、水动力环境的分布特征,在调查时段内可将闽江口最大浑浊带划归为"海源——潮致型"。  相似文献   
998.
南海北缘东部盆地油气资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海北缘东部的珠江口盆地及台西南盆地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根据区域构造背景、盆地发育分布的特点及中、新生代的油气地质条件,结合含油气构造、油气田、油气井的分布规律,利用油气资源评价的理论、方法,对区内的油气资源进行了综合研究,并按照油气资源状况划分出油气富集区、油气潜力区、油气远景区,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划分出4条油气富集带、11条油气潜力带、8条油气远景带,充分显示了该区石油、天然气的分布规律和油气地质特点,为商业性的勘探开发和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The conception of pollen source area has attracted broadly attention since it was proposed in the 1960s. In this paper,it can be subdivided into Normal Source Area of Pollen (NSAP) and Relevant Source Area of Pollen (RSAP) based on reviewing former studies and our recent work of vegetation survey and pollen analysis in the Northern China. The NSAP means a source area of pollen input a sedimentary basin,indicating a distance area beyond where the pollen contents of major pollen types do not show evident increase with increased distance. The RSAP means a source area of pollen assemblages in a basin has the closest relationship with surrounding plants,indicating a distance area beyond whe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len assemblage and surrounding vegetation do not show obvious increase with increased distance. The changes of sedimentary basins radii and pollen grain size influence the NSAP and RSAP evidently. Wind speed also changes the NSAP, but doe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RSAP. The pollen of a sedimentary basin is composed of local pollen,regional pollen and extra regional pollen,which usually account for 30%~45%,25%~60% and 10%~30%,respectively. Local pollen which refers to the pollen coming within the RSAP range,is a reflection of the surrounding vegetation,and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to the reconstruction and succession of local vegetation. Regional pollen which refers to the pollen coming from within the range of NSAP and excluding the range of local pollen,is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studies for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The pollen that comes outside the range of NSAP is called Extra regional pollen,which is mainly from greater distance by upper air flow,and has no indicator significance to the regional vegetation.  相似文献   
1000.
依据岩性组合、古生物特征及地震事件层研究,对胶辽鲁西徐淮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可作如下多重划分对比:鲁西黑山官组、二青山组分别与辽东的钓鱼台组,南芬组相当,胶东豹山口组可与南芬组对比,它们同属青白口系。辽东南关岭组下部、鲁西石旺庄组下部、苏皖北部贾园组、淮南九里桥组皆为一套砂灰岩组合,都发育第一期地震事件层,并开始含有后生动物化石,为等时地层单位,与其以上各前寒武岩石地层单位同属灯影峡阶,鲁西的佟家庄组、浮来山组可分别与辽东桥头组、长岭子组、胶东辅子夼组、南庄组、苏皖北部兰陵组一城山组、淮南伍山组一四十里长山组对比,归属《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新划分的陡山陀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