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309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85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61.
四川川西甲基卡地区伟晶岩脉在地表有数量多、分布广的特征。通过对498条伟晶岩脉的统计表明,含锂辉石矿化伟晶岩脉体数量超过1/5,但达到大型矿床规模以上的概率仅为0.42%左右。因此,按照传统的地表填图,发现矿化露头—探槽揭露—深部钻探验证规模的勘查流程往往易陷入周期长、勘查成本高、找矿成功率低局面。该文以甲基卡新三号超大型锂辉石伟晶岩的发现过程为实例,探讨找矿方法巧妙组合,在找矿过程中的重要性。新三号脉综合了中大比例尺的地质、物、化探等手段,并不断对新方法、新手段进行工作方法试验,建立了物探定体化探定性对勘查对象作出远景评价,再结合地表掩盖区第四系寻根溯源转石法充分确定钻探验证位置,以达到经济-有效-找矿效果好的目的,对区域上开展同类型稀有矿床找矿工作勘查部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2.
目的:比较不同水平的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ASiR)在腹部静脉血管最佳单能量成像中的图像质量,优化腹部静脉血管的成像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上腹部能谱增强扫描检查患者30例。通过后处理工作站测量出最佳单能量值,分别用30%ASiR、40%ASiR及50%ASiR算法进行重建,分析比较三组图像及混合能量组图像中各静脉的CT值、图像噪声SDn、CNR及SNR。由放射科两名资深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四组数据进行主观评估并记录评分。结果:混合能量组与其他三组在CT值、SDn、CNR及SNR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1)。30%ASiR组、40%ASiR组及50%ASiR组图像在CT值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在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30%ASiR组与50%ASiR组之间的SDn、CNR、SNR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30%ASiR组与40%ASiR组,40%ASiR组与50%ASiR组之间的SDn、CNR、SNR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在下腔静脉主干、左肾静脉、右肾静脉、肝左静脉、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30%ASiR组与50%ASiR组之间的SDn、CNR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30%ASiR组与40%ASiR组,40%ASiR组与50%ASiR组之间的SDn、CNR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三组图像之间的SNR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最佳单能量(65 keV)+40%ASiR在腹部静脉血管的成像质量较其他三组有所提高,可以在临床腹部静脉血管成像方面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63.
陆德复 《地质与资源》1996,5(3):161-170
对国内外5个石英脉型金矿床的研究表明,矿田中的含金石英脉往往成群出现,并呈弧形帚状分布,帚状脉群的收敛端方向一致地显示为逆时针旋转方向。这一规律可能与科里奥利力产生的涡旋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64.
徐光荣 《地质与资源》1995,4(2):124-130
撰山子金矿由80余条矿脉组成,划分为7个矿脉带,严格受NW向剪切断裂带控制。产在侵入体接触带上的剪切断裂是控制本区工业矿体的主要导矿和容矿构造。金矿成矿热液来自于深源,成矿物理化学环境为中浅成中低温热液环境。  相似文献   
765.
川西扎乌龙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床位于甘孜-松潘造山带内,为大型锂矿床.前人基于对扎乌龙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认为扎乌龙锂矿形成于500~580℃,压力350 MPa的环境.然而,对于扎乌龙成矿流体的来源及其何种流体挥发分对成矿起主导作用,仍缺乏有效制约.锂辉石型伟晶岩脉是扎乌龙锂矿最富集的类型,脉体内部分带性良好,可划分为4个带:石英-白云母带、斜长石带、钠长石-锂辉石带和石英-锂辉石带.根据地质现象和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扎乌龙锂辉石型伟晶岩脉可划分为伟晶岩阶段和热液阶段2个主要阶段,锂矿化集中于伟晶岩阶段.文章对扎乌龙成矿流体的来源及成分开展了研究,即对锂辉石型伟晶岩各阶段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激光拉曼光谱、群体包裹体和氢、氧、碳同位素分析.流体包裹体成分揭示,成矿流体由伟晶岩阶段的高温(500~580℃)、低盐度(w(NaCleq)0.8%~8.5%)、富挥发分(Li、P、B等)、弱碱性的硅酸盐水体系,向晚期中高温(300~400℃)、低盐度(w(NaCleq)4.4%~9.6%)、富CO2、弱酸性的盐水体系热液演化.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早期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晚期无明显的大气降水加入.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岩浆出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相对封闭的成矿环境导致挥发组分的大量聚集和弱碱性环境,是扎乌龙锂矿富集与沉淀的主要控制因素.晚期贫F、富Cl的弱酸性热液流体有利于锂辉石的保存.  相似文献   
766.
李颖  张洪武 《地质与资源》1998,7(4):269-273
斑岩型金矿是我国第三重要金矿类型,可分为3类——伴生/共生斑岩型金矿、角砾/网脉斑岩型金矿和单脉/网脉斑岩型金矿.国外见有网脉斑岩型金矿,但未见单脉/网脉斑岩型金矿的报道.  相似文献   
767.
中国石英脉型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军 《地质与资源》1998,7(3):172-179
石英脉型金矿床是指含金地质体为(含钾长石)石英脉的一类金矿床,是中国金矿床工业类型中的重要类型矿床.综合论述了石英脉型金矿床的含金地质体及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征、矿石矿物组合特征、矿石微量元素组合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形成地质环境及成因,总结了该类金矿床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赋存特点及矿石的选冶条件和流程.  相似文献   
768.
本研究尝试使用钾长石多步升温红外后红外法(MET-pIRIR)对察尔汗盐湖北侧线形沙丘下伏古湖相沉积物进行年代测定,并初步探讨其古环境意义.结果表明:钾长石MET-pIRIR250法能够得到等效剂量坪区,说明长石信号能够充分晒退并且异常衰减对测年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从而保证了测年结果的可靠性;古湖相沉积顶部200-18...  相似文献   
769.
研究区行政区划隶属于内蒙古巴林右旗,与后卜河中型铅锌矿相距约20km,同处于Ⅲ6:突泉—林西华力西燕山期铁(锡)铜、铅、锌、银、铌(钽)成矿带,Ⅳ62:神山-白音诺铜、铅、锌、铁、铌(钽)成矿带,Ⅴ62-5白音诺尔——碧流台铜、铅、锌成矿带。矿床处在两个燕山期花岗岩体凹陷构造部位,矿床成因为热液充填脉型银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770.
Shock metamorphism resulting from hypervelocity collisions between planetary bodies, is a fundamental processes in the solar system. The term "shock metamorphism" is used to describe all changes in rocks and minerals resulting from the passage of shock waves. Most meteorites have experienced collisions and have a record of shock metamorphism, which includes brecciation, deformation, phase transformation, local melting and crystallization. The key to reading this record is to use the shock features to estimate the pressure and duration of shock event. In this paper, the history of the study of shock metamorphism is reviewed; basic knowledge of shock physics is discussed; recent 10 years' studies of shock-induced melt veins are summarized; and finally a short note to the shock metamorphism in general is giv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