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9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410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21.
Paleogene surface tectonics in Japan is not well understood because of the paucity of onshore Paleogene stratigraphic records except for those from accretionary complexes. Paralic Paleogene formations remaining in SW Japan are usually so thin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decipher the tectonics from them. However, the Eocene paralic sedimentary package with a thickness of kilometers indicates syn-depositional tectonic subsidence by a few kilometers in the Amakusa archipelago, west of Kyushu Island. Thus, we made a detailed geological map of the Eocene formations in an area of ~50 square kilometers in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the archipelago. We identified NE-SW and NW-SE trending normal faults, most of which were recognized by previous researchers, and also discovered low-angle faults. NW-SE trending ones are known to be of the Miocene. NE-SW trending and low-angle normal faults are the oldest map-scale structures in the Eocene ones. It is not obvious within the above-mentioned area whether those normal faults are accompanied by growth strata. However, the significant southeastward thickening of the Eocene formations across the Amakusa archipelago suggests that they filled a large half graben with the basin margin fault along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archipelago. This basin model is consistent with the N-S to NW-SE transport directions of the low-angle and NE-SW trending normal faults. Since many NE-SW to EW trending Eocene grabens were formed in the offshore regions west of Kyushu Island and in the East China Sea, the Amakusa region was probably a northeastern branch of the rift system. The geologic structures and depositional ages of the Eocene form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Eocene extensional tectonics removed the overlying strata to some extent for the high-P/T Takahama Metamorphic Rocks which crops out to the south of our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122.
初论山东巨野煤矿开发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巨野矿区是目前山东乃至华东地区最大的未开发整装优质煤田。规划的7对矿井已经开工建设,预计2008年建成投产。为进一步了解开发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信息,增加编制矿区防灾减灾规划、制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的参照依据。论文根据矿区的环境地质条件、煤田地质特征及开发规划工程特点,对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地面塌陷、土地、土壤环境破坏与污染、地下水资源破坏和水质污染、矿井突水、煤矸石危害5种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初步预测和分析。同时结合矿区开发进程提出了规划设计、建设开采和矿山闭坑3个阶段加强环境地质问题防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3.
王高科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5):72-73,81
地质录井作为石油地质的一项必需技术已为地质界所公认,在石油钻探中,录井技术可以较准确地判定油砂层的位置,将地质录井技术运用到煤田、水文钻探中,可以在取心失败或者无心钻进中有效判定目的层层位。地质录井资料,也是测井解释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4.
通过在贵州某煤矿的勘查实例,说明在沉积岩覆盖区,运用JGS-1B综合数字测井系统开展煤田地球物理测井,应用效果好,解决地质问题直观,可为矿山煤炭资源的动态管理、煤量核实、煤矿生产,提供翔实可靠的地质依据;并可有效地反映煤层的物性特征,对煤层与围岩的分层、空间几何尺度(深度、厚度)计量、结构质量分析等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5.
基于煤田地质勘探瓦斯测试资料和煤层气试井成果,分析了淮南煤田煤储层的解吸特征,探讨了煤的吸附时间与煤级及煤体结构的关系,综合确定了煤层气的可采潜势,初步估算了淮南煤田-1000m以浅的煤层气可采资源量。  相似文献   
126.
陕北榆神府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及采煤效应影响预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我国西部特大型煤田榆神府矿区为例 ,从环境工程地质学角度分析了该区煤炭资源开发中主要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并进行了综合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和采后变化预测评价。研究结果对该区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宏观决策和规划设计有直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7.
淮北煤田二叠系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现代沉积学的研究方法,根据样品测试和资料分析,采用岩矿鉴定、光谱分析、X衍射,沉积磷酸盐分析等先进的实验手段,对淮北煤田二叠系煤系地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区二叠纪时属以河流作用为主的建设性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28.
淮北煤田的高温热害问题愈发突出,但目前对该区系统的地温场特征及大地热流分布研究非常稀少.在系统分析淮北煤田大量地面钻孔井温测井数据和井下巷道围岩温度测试数据的基础上,结合72块岩石样品的热导率测试结果,全面阐述了该区现今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淮北煤田现今地温梯度众值介于1.80~2.80 ℃/100 m之间,平均地温梯度为2.42 ℃/100 m;大地热流值变化范围为39.52~74.12 mW/m2,平均热流值为55.72 mW/m2,地温梯度和热流值均低于同处华北板块的其他盆地以及南部的淮南煤田;大地热流受地温梯度控制明显,两者分布较为相似,整体表现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结果表明,区内现今地温场和热流分布主要受区域地质背景和区内构造格局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9.
淮南煤田现今地温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系统分析淮南煤田大量地面钻孔井温测井数据和井下巷道围岩温度测试数据的基础上,结合58块岩石样品的热导率测试结果,全面阐述了该区现今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淮南煤田现今地温梯度的众值介于2.50~3.50℃/hm之间,平均地温梯度为2.9℃/hm;大地热流值变化范围为31.87~83.9 m W/m2,平均热流值为63.69 m W/m2,地温梯度和热流值区均高于淮北煤田;大地热流受地温梯度控制明显,其变化特征和地温梯度分布较为相似,整体表现为中东部高,西部其次,东南部最小的特征。分析揭示,区内现今地温场和热流分布主要受区域地质背景和区内构造格局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0.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通过对梁山煤田钻孔资料的分析和对比,将梁山煤田含煤地层划分为6个长周期基准面旋回、10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30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了梁山煤田含煤地层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了含煤地层岩性特征及沉积规律,分析出梁山煤田2个重要的聚煤时期。分析表明,该区太原组煤层主要形成于基准面旋回的上升旋回的泻湖、潮坪沉积环境;山西组成煤阶段主要属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煤层主要出现于短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