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0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521篇
测绘学   158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239篇
地质学   2031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2篇
自然地理   21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为进一步探明银洞子沟物源区坡面物源启动机理与降雨的相关性,在进行详细的现场考察与工程勘察工作后选取了典型模型体,并采用20余组人工降雨物理试验方法将降雨强度与坡度设为控制变量,研究了4种坡形、5种雨强条件下,坡面松散物源的失稳机制及破坏模式。试验结果揭示了地表变形与地下物理力学参数变化的定量响应关系,并基于试验发生破坏的临界雨量,建立了银洞子沟传统I-D预警模型。之后提炼可靠预警参数(坡度、深部体积含水率),通过数学回归分析方法并采用Exponential模型,得出IGD、IGM多参数新型预警判别式,实现了传统I-D模型的有效修正,并具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2.
深圳市地质灾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圳市是一座新兴的海滨城市,市区东部与西部以花岗岩为主,中部以古老的变质岩为主,部分地区分布有砂岩、泥岩及变质的板岩、粉砂岩,深圳大断裂是区内主要的构造形迹。滑坡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中部。在花岗岩地区主要变形为岩质高边坡崩塌、落石、坍塌等坡面变形;在变质岩、砂岩、泥岩地区发生多处滑坡。地质构造与地质灾害关系密切,深圳大断裂两侧为地质灾害多发区。防治边坡变形的工程措施即桩排、连续墙、基础为桩,锚杆框架;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索框架护坡、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设置多级平台减载及琉干排水措施。深圳采用的治理地质灾害的工程措施经过多年的使用达到预期效果,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初完成的工程很少考虑工程措施与城市的景观协调。90年代后期已经考虑了工程完成后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因此采用防护措施以锚杆框架、预应力锚索框架工程为主,框架间植草,既有利于边坡稳定又有利于美化环境。  相似文献   
153.
密云水库周边山区滑坡泥石流易发区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易发度主要是地质灾害自然属性特征的体现,它与孕灾环境的各项因子密切相关。这些因子包括地形地貌、流域水文、构造等内部条件因子以及地震、降雨等外部触发因子。为突出反映滑坡及泥石流主导因子的作用,本文参考了许多研究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和因子选择,重点选取对该地区滑坡及泥石流发生区域分析评价起一定主导作用的、便于研究区域数据资料与空间资料匹配、关系密切的几个指标,包括地形地貌要素(坡度、坡向、坡形、相对高差、地貌类型)、环境要素(植被指数、河网密度、洪水淹没范围)、构造要素(距断层的距离、断层密度、地质岩性),通过对这些因子的敏感性进行分析,采用专家打分方法确定每种要素及因子的权重,借助因子加权叠加办法得出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空间分布,用于表示其可能发生的统计意义上的可能性(概率),该研究对于区域地质灾害预防具有一定的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4.
以2015~2019年12景ALOS-2 PALSAR2影像和2018~2019年38景Sentinel-1A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PS-InSAR和SBAS-InSAR技术提取西藏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滑坡点的形变信息,并对处理结果进行交叉验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PS-InSAR技术条件下,ALOS-2数据和Sentinel-1A数据的平均形变速率范围为-68.9~37.9 mm/a和-64.5~24.2 mm/a;SBAS-InSAR技术条件下,ALOS-2数据和Sentinel-1A数据的平均形变速率范围为-84.2~-40.0 mm/a和-84.0~-13.0 mm/a。2)对2种数据结果中提取的4个特征点进行时序分析和定量分析显示,2种InSAR技术结果变化趋势较为一致,验证了两者在滑坡监测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5.
在甘肃天水地区每年由降雨诱发的黄土-泥岩滑坡灾害事故很多,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为探索该类斜坡的滑动破坏过程与机理,在野外地质调查、工程地质钻探及岩土体力学测试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大型物理模型实验,研究“上部黄土+下部泥岩”二元结构类型斜坡在强降雨作用下的动态变形演化过程,揭示该类斜坡的破坏机理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强降雨作用下斜坡变形破坏以滑动破坏为主,水分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土体自重、引起土体强度降低、降低结构面的抗滑力、产生孔隙水压力及降低有效应力等几个方面,斜坡的破坏模式则主要表现为坡肩侵蚀→微裂隙产生、发展、贯通→斜坡局部滑动破坏→斜坡整体滑动破坏。研究结果对天水地区该类滑坡的早期识别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为该类滑坡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6.
中国西部地区典型岩质滑坡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润秋 《第四纪研究》2003,23(6):640-647
本文根据作者在中国西部地区多年的研究工作实践,对几类典型的大型岩质斜坡变形及失稳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重点阐述了这些大型滑坡形成的地质条件、斜坡变形过程及发生机理的"概念模型",其中包括滑移-拉裂-剪断的三段式模式、挡墙溃决模式、"超级强夯"模式等.这些机理及模式的提出,对这一地区的防灾减灾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7.
聂娟  连健  胡卓玮 《地理研究》2014,33(2):214-224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了大量滑坡,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结合震前和震后的滑坡编目数据,对滑坡与坡度、坡向、高程、岩土类型、道路、河流和断裂带等7个孕灾环境因素的空间分布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滑坡与孕灾环境因素的空间分布关系受地震的影响比较大。相比于震前,震后滑坡发生的优势坡度、优势岩土类型、优势距离缓冲区等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坡向、距道路距离、距河流距离等因素对滑坡有明显地趋势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8.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MS6.5地震,10月7日云南景谷发生MS6.6地震。这2次地震的震级、地震类型、震源深度等相差不大,但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房屋建筑损毁程度、地震地质灾害等却相差很大。在地震现场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地震造成的崩塌、滑坡、地裂缝、砂土液化、房屋建筑损毁等灾害轻重差别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鲁甸地震灾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破碎,人口密度大,房屋建筑抗震性能差;而景谷地震灾区地质环境较好,植被茂密,人口密度低,相比同量级地震的加速度小,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较好。总体而言,鲁甸MS6.5地震的震害比景谷MS6.6地震要严重得多。  相似文献   
159.
通过绵阳市普明街道鹏业小区边坡调查,研究了暴雨对边坡影响、变形破坏的特征和形成条件。研究表明:(1)边坡在暴雨后,北侧边坡形破坏发生明显变形破坏,北段上部墙体滑移开裂;(2)边坡的岩性、结构对滑塌的发育分布起控制作用,暴雨是滑塌的主要诱发因素;(3)计算表明北部边坡现状条件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强降雨作用下,会发生大面积的滑移变形破坏。(4)建议对已滑塌地段采取清除损毁墙体后,用钢筋混凝土板墙加格构锚索进行修复,对未滑塌地段采取格构加锚杆进行护面墙体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160.
2022年1月8日发生的门源M6.9地震诱发了崩塌、滑坡、砂土液化、地裂缝等多种同震地质灾害。通过对门源M6.9地震地质灾害进行现场调查,得出了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和各类型地质灾害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地震地质灾害不发育的原因,并对地震地质灾害的长期效应进行了分析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门源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震中附近;崩塌、落石总体规模较小,滑坡多为岩质滑坡,且以冰碛物和表层岩土体的溜滑为主。受表层土体冻结和孔隙水压力消散的影响,饱和砂土液化沿较窄的地裂缝呈串珠状分布,喷出物多为粉细砂。地震形成了4条左旋左阶斜列的地表破裂带,并在极震区内形成了大量的地裂缝。断层破碎带对地震动的阻隔作用、覆盖层薄、地表土冻结可能是造成本次地震地质灾害总体不发育的主要原因;地震产生的大量地裂缝导致斜坡和堆积体的稳定性减弱,在耦合集中降雨、冻融作用等因素后可能诱发滑坡灾害,松散堆积于沟床处的崩滑物作为物源,可能会增加地震影响区泥石流灾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