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9篇
  免费   381篇
  国内免费   466篇
测绘学   198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531篇
地质学   1264篇
海洋学   74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46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冻融循环对砼护坡界面抗剪强度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恩良  李金玲 《冰川冻土》2012,34(5):1173-1178
以混凝土铰接块+土工布+黏土护坡结构室内模型为研究对象, 分别讨论不同含水量及冻融循环次数下接触面间抗剪强度指标的变化规律. 分别测定常温下护坡结构含水量在15.7%~28%之间的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值, 含水量为18%以及饱和状态下经过10次冻融循环的C值和φ值, 采用多元回归法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含水量对护坡结构的抗剪强度指标弱化十分明显, 斜面摩擦试验中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含水量增加而降低; 含水量与内摩擦角呈线性相关关系, 与黏聚力呈乘幂关系. 冻融循环过程水分迁移导致砼护坡界面水分增大, 界面抗剪强度指标弱化. 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砼铰接块护坡界面的抗剪强度减小, 对于非饱和黏性土, 在5次冻融循环时减小幅度较大, 但10次冻融循环时减小幅度较小并基本趋于稳定; 而对于饱和黏性土, 其抗剪强度指标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减小幅度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762.
余生兵  黄茂松 《岩土力学》2012,33(Z2):71-0076
通过块体集上限分析方法,研究锚板的抗拔承载力和破坏面特性,并将分析结果与Das[1]以及Rowe[2]的锚板模型试验结果进行详细对比,验证块体集上限法的有效性。分析斜坡地形条件下锚板抗拔承载特性,并与Khing等[3]的条形锚板抗拔承载力试验以及Rao和Prasad[4]的圆形锚板抗拔承载力试验进行详细对比,分析斜坡地形条件下锚板模型试验中采用拉杆加载的方式对于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斜坡地形条件下拉杆的存在对于锚板抗拔承载力影响较大,模型试验应优先采用Trapdoor模型。  相似文献   
763.
徐栋栋  邬爱清  卢波  郑宏 《岩土力学》2012,33(12):3545-3553
传统块体理论仅针对块体的静力稳定性分析,而未涉及到动力稳定分析。因此,借用Newmark法累积滑移量的概念,基于块体理论对定位块体在地震历时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块体累积滑动位移和动安全系数两个指标共同评价块体动力稳定性。提出一种接触面识别及面积计算算法,它考虑了接触面积变化对块体稳定的不利影响,也可用于块体滑动的大变形分析,考虑了块体滑动过程中结构面抗剪强度的演化,可对复杂的凸形块体及凹形块体进行静、动力稳定性分析。将其应用于三峡升船机乘船箱左侧边坡的块体稳定分析中,结果显示块体在强震作用下发生了一段距离的滑动,但震后仍可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764.
陈安霞  周多  张庆奎  关培彦  杨宾 《现代地质》2016,30(5):1061-1071
兴安地块奥陶纪构造沉积环境受到地质界的广泛关注。在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首先对红花尔基地区碎屑岩及萨其图地区火山岩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西部奥陶纪为与岛弧作用有关的构造沉积环境;进而通过一系列的层序地层对比,研究分析兴安地块中部奥陶纪的构造沉积环境及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奥陶纪为一个北西向倾斜、北东向延伸的斜坡,哈拉哈河组沉积期沿斜坡发育一套海侵的滨-浅海相碎屑岩,由南东向北西沉积环境由滨海过渡为浅海;多宝山组岛弧火山岩广泛发育,靠近岛弧区发生隆升形成扎兰屯-多宝山岛弧的西南向延伸部分,远离岛弧地区发生弧后沉降作用,局部发育含放射虫硅质岩;裸河组沉积期岛弧作用停止,原岛弧区发生沉降回返,研究区转为碎屑岩沉积,后经过多期地壳抬升-沉降-抬升的幕式运动,最终暴露地表遭受剥蚀。  相似文献   
765.
通过对内蒙古赤峰市广兴源乡于家北沟组模式剖面植物化石和安山质晶屑岩屑凝灰岩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结合动物化石的分析,确认于家北沟组地质时代为中二叠世。于家北沟组植物化石以Gigantonoclea hallei Asama、Fascipteris sinensis Stockm. et Math.、Pecopteris taiyuanensis Halle、Pterophyllum daihoense Kaw.等众多华夏植物群典型分子为特征,属于典型的华夏植物群。目前,在中二叠世植物群中,从未发现有华夏和安加拉两大植物群的混生现象,这一事实进一步表明,中二叠世横亘于华北板块和佳蒙地块之间的古亚洲洋尚未闭合,在植物地理分布上起着重要的阻隔作用。  相似文献   
766.
周文孝  葛梦春 《地球科学》2013,38(4):715-724
通过大比例尺填图和剖面研究, 将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的"锡林郭勒杂岩"解体分为3大部分: 一套表壳岩、晚元古代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和早古生代酸性侵入岩.在此基础上根据变质岩的岩性组合和变形变质特点, 可将其中的表壳岩化分为4个岩性段: 黑云(石榴石)斜长片麻岩, 间夹多层条纹状斜长角闪岩, 在其顶部多见薄层含磁铁石英岩; 中粗粒黑云斜长片麻岩和细粒长英质片麻岩; 混合岩化条带状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 含石榴石黑云二长片麻岩夹条纹状斜长角闪岩组合; 夕线石黑云斜长片麻岩, 条纹状黑云斜长片麻岩, 间夹含石榴石黑云母石英片岩.通过对比区域内宝音图群、艾勒格庙组、白乃庙群等古老地块的岩石组合, 发现在原岩建造、变质级别、沉积环境等特征上均有区别, 应将这套表壳岩单独厘定为锡林浩特岩群, 它们组成了锡林郭勒微陆块前寒武变质基底岩系, 其地质特征的研究对锡林郭勒微陆块基底的形成和演化及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构造关系演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7.
陈曦  刘建坤  李旭  田亚护  王英男 《岩土力学》2013,34(Z2):272-277
岩土工程建设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三维数值模拟的应用。大规模三维有限元计算需要求解一系列大型线性方程组,这些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直接影响着整个有限元计算的效率。复杂岩土工程问题通常涉及多相和多体耦合相互作用,各相之间或不同固体材料之间性质差别显著,可能导致Krylov子空间迭代法收敛缓慢,甚至求解失败。为了提高Krylov子空间迭代法的求解效率和可靠性,提出一种新的高效预处理技术,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出的分区块迭代预处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68.
网格单元法和地质体单元法是目前运用在矿产预测中最普遍的地质统计方法,2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为了更好地使2种方法扬长避短,以青海省祁漫塔格地区接触交代型铁铜矿床为例,在其找矿预测模型的背景下,运用网格法和地质体法分别进行资源预测;并在运用地质体单元法时,在传统的圈定地质体界限的同时,也对地质体本身进行了网格划分,从而进一步进行证据权的计算,得到后验概率值。2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较一致,证明新地质体法的可靠性。将预测结果结合地质体分级情况、地质体法和网格法阈值大小综合考虑,圈定出预测远景区,从而划定靶区。预测出的靶区既是找矿后验概率的高值区域,又是成矿最有利的地质体区域。  相似文献   
769.
为了更好地模拟地下介质连续变化及开展连续介质的反演,对二维电导率分块线性变化的线源频率域可控源电磁法进行了有限元正演模拟,在剖分单元内同时对电场及电导率参数线性插值,使电导率参数在剖分单元之间保持连续变化。首先,提出有限元正演模拟的边值问题及变分问题,并详细论述了有限元的剖分、插值、单元分析及总体合成的各个步骤;其次,采用稀疏存储及基于不完全LU分解的BICGSTAB算法求解复系数方程组,节省了内存并提高了计算速度;然后,对一个均匀半空间模型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低频及高频的有限元数值解都与解析解吻合,证明了算法的正确性;最后,对水平层状模型及垂直断层模型进行正演计算,视电阻率及相位的等值线图均较好地反映出了异常体,说明文中算法能够对电导率连续变化的线源可控源电磁法进行有效地模拟。  相似文献   
770.
60年来,利用我国各种地质地球物理数据,结合野外考察,运用块体构造学说编制了中国海陆1∶500万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其从理论基础、方法技术上,实现中国海陆地质地球物理数据的融合;系统地反映出我国海陆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现状及大地构造格架;同时展示古生代以来中国海陆各块体的发育、运移、拼接和联合大陆的形成过程,以及印支运动后中国大陆由"东高西低"转为目前"西高东低"的演化规律。另外,通过系列图件的编制与建库,为我国矿产资源勘探及资源环境效应研究提供了基础图件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